第10章 富国强兵 第1节 舌战群儒

[立秋-君子以作事谋始]

恍惚中清醒过来,我在朝廷之上,很多大臣交头接耳。朝臣表情很丰富,在讨论和争论一些问题,聚焦点是大殿上端坐的神情凝重的人,他是秦孝公,时间是公元前359年4月。

朝堂辩论争执场景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了。国家发展始终停滞不前,为了加速解决内忧外患,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召开朝会命令大臣们商议此事。

甘龙、杜挚首先起来反对变法,他们是秦国贵族土地和奴隶数一数二的人。不用说,讲的都是“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言辞听起来有道理,掩饰的是他们的恐惧,如果变法,他们首先会受到财务损失,帝王的事业与他们无关,他们要的是现世安稳。过去一切规矩都很好,是执行政策的人没有落实。不变是最好的办法,变法一定天下大乱。

孝公没有任何表情,辩论已经进行了多次,站出来的都是这些保守的贵族地主,他们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都深深的理解都是陈腔滥调,无益于任何一件事情。

我走到庭前,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甘龙看着我,“这话是什么意思?国家大法也可随意更改,还有什么长治久安,天下苍生该如何遵循礼仪规矩。”

我笑了笑,“治理国家不止一种方法的话,国家不必在法制上只用一种制度,因为因循守旧,才导致国家难以兴盛发达,如果只是侵犯了个别人的利益,而让国家发展,那一定是正义之举。”

“连老祖宗的制度都不要了吗,彻底颠覆所有制度规矩,这不是数典忘祖吗?如何取信天下?”杜挚走上了前台。

“汤、武之王,不是单纯遵循古代制度而兴盛;殷夏之灭,不改变制度礼仪而灭亡。然而则依据古代体制的未必可以责备,全部遵循旧体制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立法,因为具体的事情而规定相应的礼仪制度。”。

杜挚气愤的又走上一步,准备驳斥我,可期期艾艾半天没有说出完整话语。

孝公抬了抬手,“今日至此,下次再议。”

我们弯腰施礼,孝公走下王座,退入后宫。

甘龙和杜挚两个人在旁边站立,用阴冷的眼光看着我,我没有时间和兴趣搭理他们,等孝公离开后,立刻转身离开,其他的朝臣也纷纷议论着散去。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实质就是恢复政治地位,触及一点经济上的利益,他们就会说出一大堆理由。孝公没有明确表态,很显然,他是支持我的,众人都在他的脸上看见了掩饰不住赞赏的表情。

我的家乡在卫国,一个人畜无害的小国。这里的老百姓都是殷商的遗民,国家实行的也一直是商朝留下的法律和制度,国君是周武王姬发的兄弟及他们的族裔。这个国家的内部,有来自商朝的商业文化,也有周朝的农业文化,还有游牧文化的影子。这里是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汇之地,多种文化相互竞争,彼此交叉、杂交,优胜劣汰,这是真正多元化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物。

我出身在贵族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上层社会的思维方式,政治斗争的套路非常熟悉。我离开故土,最早去魏国发展。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第一份工作,给丞相公叔痤做中庶子,也就是私人助理。当时魏国已经经过了上升期,正处于稳定期,官场正天天上演宫斗戏,庞涓逼走了孙膑,丞相公叔痤逼走了吴起。

在这种政治生态下,我感觉自己的能力很难得到发挥。丞相虽然对我很好,可是将我雪藏起来。日常工作之外,我潜心研究魏文候和丞相李悝,上将军吴起等人留下的各种制度和政策。

三年后,公叔痤病重,他向魏王推荐启用我,魏王没有答应。我没有进入魏国的政治生态圈子中。最后,我决定离开魏国,到秦国寻求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0章 富国强兵 第1节 舌战群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