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就像喝到了一杯极其醇香的茶,细细品之,入口含香,入心惬之。
首先,先说说嘉靖帝,这位二十多年不上朝,身居精舍却牢牢把控着大明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民生实际统治权的帝王。
他的人生处世哲学是:无为而治。
不管是严世蕃、罗文龙的毁堤淹田,还是沈一石被逼自焚,财产被私卖的官官相护;还是严党和以裕王为首的清流之间的暗中较量,嘉靖始终知之而不于“干涉”。
他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能用长江而非黄河,朕岂可乎?
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如严嵩这样的奸臣,他固然阿谀奉承、贪赃枉法,可是他也有对大明王朝有功的一年:比如他的门生胡宗宪,国之栋梁,公之体国;严嵩更有识人用人的能耐。所以不能够只是启用徐玠、高拱、张居正等这些理学文人这样的清流,只要他们都是为大明王朝做事,有能力办好事情他们都是忠臣,没有奸臣。
这也是嘉靖的帝王之术。
放在日常的工作和交往之中也同样如此:有些人是好人,有些人是坏人,但是好坏的定义从来都是相对的;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不能够一棍子打死一个人,以偏概全,“不可因水清而独用,水浊而偏用”。
其次,说到胡宗宪的处世哲学是:一切以大局出发,统筹兼顾。
用严嵩的话来说就是,“胡宗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就像个媳妇,上面有公婆,中间有丈夫,下面还要拉扯着一大群孩子。”
嘉靖披着道家的“无为而治”,行着长生不老的私人勾当,修宫殿,炼丹药,以至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为补国库空虚,逼民改稻为桑,郑秘昌、何茂才为补空亏上迎圣意,他们不惜毁堤淹田,一夜之间十几万百姓流离失所。胡宗宪高瞻远瞩,一方面深知当下严党根基尚在,一旦动摇,朝廷可能引发内乱,所以他既斩杀了恩师严阁老的人也杀了裕王的人,以此暂稳内政;另一方面,他提前预知了倭寇会趁此时机大举进攻,便提前去前线做好作战准备。
在大明王朝里最苦最委屈最累的就是他,但他也是所有角色里格局最高,胸怀更广的人物。
如果海瑞是把大明王朝的利剑,勇往无前,而胡宗宪就是大明王朝的媳妇,缝缝补补,收拾烂摊子,稳住大局。忧国忧民,早已把名声和姓名置之度外的人。人生的眼界和见识,早已不是普通官员可比拟。
从胡宗宪的身上我们能够明白的是,当一个人的人生格局打开,胸怀天地,那么他就不会再拘泥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再困惑于当下的喜怒哀乐,不再片面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登高望远,知世事”。
最后,要说的角色是海瑞,他的人生处世哲学应该是: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嘉靖说,这个世界上能够靠得住的人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笨人,一种是直人。而海瑞属于第二种。
从任淳安知县开始,这个刚睁不阿甚至有点死板的人便开始了他惊天动地的为官生涯。
在审郑秘昌、何茂才等人时,面对赵贞吉、谭纶等人的“善意委婉”劝阻,甚至吕芳的旨意再次下达他不为所动,坚持不改供词、不改初判;回京任户部主事,更是识破天惊,上《治安疏》,直骂皇帝,直指时下弊政,真可谓“胆大包天”、惊世骇俗。“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 、“可是当今皇上,处处自以为效文景之举,二十年不上朝,美其名曰,无为而治,修道设醮行,其实是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与民休养生息,以至上奢下贪,耗尽民财,天下不治,民生困苦.要我直言,以汉文帝之贤,犹有废政之弊.当今皇上,不如汉文帝,远甚! ”
句句戳中嘉靖的痛处,这样“大逆不道”“无君无父”的话每一句都是刺痛这位自以为是的皇帝的心脏深处。高拱虽然“负气凌人”却也不敢像海瑞如此。海瑞的勇而直,一次次地震撼了久居官场同流合污的人。
最后海瑞的结局是好的,一来是嘉靖的赦免,二来也是徐阶等人的极力周旋,他才得以不被斩杀。也更因为海瑞的浩然正气、刚正不阿,使他成为了世代歌颂的谏臣、良臣、忠臣。
人这一生会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难以预知,但是像海瑞这样自寻“困难”、麻烦上身的人古今中外实属罕见。
但是他的勇直、胆魄却是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困难、挫折、诱惑、迷失往往都是摆在眼前的一座座层层叠叠的山,都是阻挡你前进的障碍,你的绊脚石;你懦弱、你妥协,你就是它们的傀儡,受制于它们,受制于他人;你战胜了那些困难,跨过了那些山,你就是它们的主人,你就是自己的主人,你就可以勇往直前,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