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培养?
1、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主观世界的对象和内容由客观世界决定,强调的是要适应客观世界。辩证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强调外在物质,要先在大脑里面构建才会在客观世界反映。
我个人觉得,这两个理论要辩证来看,对于培育不抱怨的心态,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内心想法,辩证唯物主义是挺好的。我们从小接受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需要解放人的思想,只要想办法适应客观世界就可以了,不过于强调个人的努力。但是看中客观世界忽视主观世界,有可能导致凡事忍耐、凡事忍受,客观是对的,那么错的只能是自己。忽略了自己内心,导致最极端的现象是,有的人在事业上非常成功,但内心是非常荒芜的。
对于积极培育良好的精神力量,则辩证唯心主义会好一些,大脑里面如果没有构建一个虚幻的逼真的世界,现实中怎么会出现一个虚幻的世界。当然,你得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不然,让思维控制自己,终究是失去思维秩序,也得分清现实与虚幻,自我意识与思维所想。分不清、控制不住的话,最极端的是精神病患者,在大脑里面构建一个虚幻的世界。
2、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同一个人,同等际遇,同等条件下,时间是最宝贵的,怎么充分利用时间,是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而缺乏自信、畏缩不前、内心不够坚定,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经常因为情绪不好而影响做事情的态度,打击自己信心,让自己更加裹足不前,是不利于做事情的。所以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是完成好事情的精神前提。从一生的角度来看,除了必要的休息休闲时间外,充分利用好每一天是很必要的,学习数量关系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等距离平均速度是最快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每个人时间是一致的,如果能够按照每天都同等速度,而不是忽快忽慢,是走的最快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得意容易忘乎所以,因为忘形,停止努力了,速度就慢了;失意容易否定自我,否定自我,不愿意努力了,速度也会慢下来,精神强大的人不会让自己速度慢下来,无形中就会拉开和别人的距离。
3、世界的资源,比如石油、海鲜等物质,是有限的,从远古时代开始,就出现了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的现象,谁占有世界上更多的资源,谁就是强者,物种的更替,人类最终能够战胜其他物种,也是由于人类是物种上的强者。如何获得世界上的资源,两个途径,一是从别人嘴里抢资源,二是管理好自己已拥有的物质或欲望,来确保自己物质不会减少,甚至能够增值或者挖掘开发新的物质。从精神世界来说,其实就是三个较量。
1)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世界的较量,谁拥有更强大的精神力量,谁更能征服别人的精神世界、收获他人的尊重(强强联合)或者不得已的攀附(弱小攀附强者),谁就能获得更多的精神资源,乃至于收获更多的跟从者(人人都有慕强心理)。当然,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可能展现不同的精神力量。比如有的人在与人交往中会有更多精神力量,内心认为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形成良好的融洽的人际关系,但可能在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精神力量不足,害怕、担忧等信息一旦被他人所捕获,会被他人的精神力量所吞噬。如果在某个领域的精神力量不足,就会影响到这个领域的资源的获取。
2)人与自身欲望较量。虽然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从人性恶的一面来看,人性有其固有的弱点,比如都是贪图享受、懒惰、不懂得延迟满足。人与自身欲望的较量,就是要不断精进自身,培养更加勤奋、坚韧、谦虚等美好的品质。
3)人与物欲望的较量。人对物质的极度渴求,会迷惑人的眼睛,堵塞人的耳朵,蒙蔽人的心灵,会让人沉溺于物质的极大丰富中无法自拔。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是被物质控制,还是驾驭物质。一个被物质控制的人,眼里只有得到物质或者失去物质,得失心特别重,而且内心会把自己的认同与物质联系起来。比如,我能赚到钱,我就是成功的,没有赚到钱,我就是失败的。这种思想是被物质控制的。人与物质的较量,就是要管理好自己对于物质的欲望,凡是没有能够驾驭物质的人,往往反过来会被物质所控制。比如,没有控制好饮食,摄入人体不需要的过多的食物,导致身体负担过重。
二、如何培养?
1、勇于改变自己的心灵地图。
1)人与动物的差别,主要在于大脑的发达,大脑有左脑和右脑的差别,左脑主管理性和逻辑,右脑主管感性和情绪。一般的人可能每天都有很多情绪产生。情绪是怎么产生的,是客观世界发生了一些事件,按照大脑里面从小植入的思想(思想来源于周围人有意无意的输入,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自己想法的产生,或者是看书等改变自己想法等等)。通过大脑的运作机制产生的情绪,可以说是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的反映。从小植入的思想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让我们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伤害。比如,小时候为了让我们远离火,父母会吓唬我们,一定要远离火,否则你就会受到伤害。小时候大脑植入这样的想法是好的,每次远远的看到火,大脑就拉动警报,提醒我们,有危险。
2)按照《大脑,思考的快与慢》中所说,大脑存量是有限的,思考有快与慢两种模式。“快”是指应激性的快速思考,“慢”则是审慎性的慢速思考。有时候大脑会动用快思考,尤其是快速发生的,反复发生的,这是为了贪图效率,那么,就放弃了精准度。情绪的产生也是这样,每天发生太多事情,大脑不堪负重,就会快思考,从而导致精准度不够。比如,小时候看到蛇会产生很害怕的情绪,长大了,看到像蛇的绳子也会产生害怕的情绪。因为在大脑看来,绳子和蛇很像,就自动识别为蛇了,大脑就会产生害怕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