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行为学出发,试着让孩子变得自觉又主动

文|弥小木

大家好,我是弥小木,爱阅读的二胎妈妈。

有一对相识于年少时的夫妻,在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妻子全职在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孩子不用太操劳,妻子看着丈夫,每天在外游玩,也学了样子,出了轨。结果,两人离婚。在十几年的婚姻中,妻子除了玩,再无其他技能,离婚后的日子,一落千丈。

无论身处何方,在哪一个人生阶段,我们要保持终身成长,是一种趋势。《会赚钱的妈妈》中,提到保持个人成长,阅读是一种方式,最好每个月能读一本商业或领导类的新书。

最近在读的《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虽然是一本领导类的书,但在阅读中,却找到了育儿心法。最重要的是,《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里的方法,是能实际操作的。

李育辉,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在《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里,能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规律,当然也包括育儿。

可以重塑的性格

人们都说“3岁看大,7岁看老”,性格在小时候就已经形成,想要改变,是很难的一件事。真的如此吗?《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里,分享的观点,改变了这一观念。在“强情境”下,性格是可以被重塑的。

什么是“情境”?“是具体动作与环境的互动”。结合家庭里的生活场景,我们给孩子提供的情感联结,比简单的吃喝拉撒要重要得多。

想起最近家里发生的一件小事。5岁的老二玩硬币,结束后,将装有硬币的罐子,放进抽屉时,没拿好,“哐”一声,硬币散落一地。老二条件反射,抬头看我。我看了他一眼,笑着说“哇,这下你又有事情做了。”

老二抬头看我,可能是怕大人说他,但是看了我的反应,他由原先有点“担心”的表情,换上了“开心”的笑容,高高兴兴地蹲下身拣硬币。

在孩子掉罐子的场景里,孩子根据大人的态度与反应,做出相应的动作是情境。我们的感受,是由一个个小细节组成。孩子的性格,是在父母给的一个个情境下,慢慢养成的。

想要孩子有一个好性格,我们做家长的,还是要花一些心思,思考怎样的强情境,才是有利于孩子们好性格的形成。

稳定的情绪,未来的助推器

每天都有很多的社会新闻发生,仔细看那些新闻,会发现很多都是因为一时的情绪失控,而引发的冲突。

稳定的情绪,能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我们在孩子小时候聊情绪,比起大了再去谈,容易得多。让孩子从小明白,什么是情绪,如何与情绪相处,最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除了被了解、管理以外,阅读《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发现,原来情绪是一种资源

既然是资源,有损失,当然也要有补给,如此,才能让情绪达到稳定的状态。这种说法,和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的《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里,提到情绪的“平衡区”很像。

孩子在情绪有波动的时候,父母可以拉他们回“平衡区”。这种拉回“平衡区”的做法,有点类似情绪资源的“补给”。如何补给?《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分享了三条路径。

补充

跳出

保护

健康的根本,离不开“饮食、睡眠、运动和情绪”。用健身、睡觉等的方式,是能补充一个人的情绪资源。

跳出,则是借用“冥想、正念”等的方式,从内心补给情绪资源。对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相关的情绪书籍。比如《恐慌巨龙》等童书,里面会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疏解情绪方式,包括深呼吸、制作自己的神奇盒子等。

保护,这点上,或许家长们可以做的有很多。在情绪资源上来说,家长情绪稳定,是孩子情绪管理的榜样,也是一种对孩子情绪资源的保护。

情绪稳定,往小了说,能让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往大了说,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会更融洽。家长们平衡好孩子的情绪资源,能让他们的情绪状态更稳定。

激发动力,自觉又主动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员工会为了抢奶茶,而准时上班。李育辉的解释是,因为早起抢奶茶,是员工自己的选择。

成为主角,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是激发动力的方式之一。这一方法,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

不信,回想家庭中的亲子大战,最为冲突的那些场景。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不情愿”,那是因为,孩子们觉得要做的事,都是家长们“逼”的。如果是孩子们自己做的决定,压根不需要家长在旁边催,他们完成的速度,绝对会让父母们大吃一惊。

比如,作业的安排,暑假的安排。只有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才有可能去遵循。为什么说“可能”?因为就算完整地列出了计划,也有很大的可能,没有完成啊。这会引发另一个问题,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

家长长期对孩子的“不信任”,心理学家侯玉珍,在《因为我是女性》中,分享了因为亲子间的“不信任”,最终会导致孩子的自主性削弱。之后,很可能会丧失自我。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还怎么可能有动力?

光有父母的信任也是不够的,希望孩子能主动,除了让他们成为主角,还要满足他们真正的需求。这个时候,父母更像是一位营销员,弄清孩子真正的需求。如何满足需求?李育辉分享了心智管理的逻辑层次,从“愿景”入手,是最有效的方法。

怎么知道孩子们的愿景,和我们的在同一个频道上?可以结合李育辉分享的“彩虹理论”。这是美国的组织行为学家唐纳德·萨柏,开辟的职业生涯规划。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彩虹,年龄是长度,生活广度是彩虹的宽度。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要完成的生命旅程。

联系到育儿的思路上,也是一样的。宋明妮的《育儿的逻辑》里分享,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主题的成长课题。按照这样的课题,孩子有自己的成长重点。同时,父母们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做一定的辅助,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只有满足孩子真正的需求,让他们成为主角,体会到掌控感、成就感,内在的动力,才会引领着他们变得自觉又主动。

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其只盯着成绩,不如培养一个好性格、情绪稳定、自觉又主动的孩子。如此,在育儿的路上,当父母的我们,或许能少一些焦虑,亲子关系也能更融洽。

以上是我读《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看到的育儿心法。阅读是很私人的事,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可以读出不一样的味道。然而,人性是相通的,从《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里,读到了“底层逻辑”的味道,用在育儿这件事上可以,用在自我成长也可以。

愿你我,阅读愉快,在人性的阅读中,体会人生的味道。

关注弥小木,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组织行为学出发,试着让孩子变得自觉又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