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亲》:学会爱与理解

    仔细观看了这部电影后,你会发现全片贯穿着“等”字,它在不经意间直击观众的内心。该片围绕“迁坟”的核心事件展开,讲述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女人的爱情故事。当“母亲”因各种生活巨变而焦虑不堪,在众人为外婆的身后事四处奔波的过程中,三代女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也逐渐认识并理解了彼此的故事。最后,这三代女人选择了释怀、放手与理解。

    刚开始,我们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审视这部片子。后来,又觉得里面的每一个点点滴滴,就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影片以青年、中年、老年三代的感情羁绊为主线,去表现和展示那些对真爱的坚守之情。其间,有相伴左右的亲情、有独自坚守的爱情、更有热恋中坚守的恋情。电影的镜头非常朴实,就像一个平常人对生活点滴的记录画面一样,没有过多的渲染和煽情,但是诸多的细节却戳中了内心的涟漪。

    片中酒吧歌手一见钟情的女儿、更年期面临退休和家庭琐事的妈妈、为一纸婚约独守空闺几十年的姥姥,三代女性的形象十分鲜明,她们之间爱情观,乃至价值观的差异,为原本简单的故事注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冲突。

  《相爱相亲》的故事呈现在多层人物关系中,它通过铺设大量细节,展现了母女、夫妻、祖孙、恋人、师生等不同关系中的人物在生活各层面的处境。电影的整体气氛虽然轻松,甚至有时会让人忍俊不禁,但表达的主题却扎实细腻,感情迸发也内敛深刻。

  影片中的台词十分贴近生活,虽然很平淡,但平淡之中见真情。比如说,妈妈对爸爸的爱:以后不许王太太坐这车;爸爸对妈妈的爱:因为我知道你在乎我呀;阿达对薇薇的爱:说你不会后悔的。薇薇对阿达的爱:我不会等你的。特别是姥姥对外公的爱:我不要你了。仔细体会不禁戳中人心,引起共鸣。这部电影在情感基调与细节设置上充满真实感,不管是母女之间莫名的争执,还是夫妇之间日常的对白,都可在生活中找到感同身受的映照。

    世界上最深的非海非谷,而是执念。姥姥等了一辈子,一生执着的只不过是想象中的外公,拿着唯一一张合照、摸着外公的骸骨放声痛哭,到最后释怀让想象中的外公活在记忆中,所谓的五块钱的棉袄在现实中真的不是爱情。

    影片《相爱相亲》总体按照外婆去世后的时间顺序来讲述,但其中三代人分别又引出三条故事线,这三条故事线,讲述了三代人不同却又相似的爱情坚守:姥姥等待外公、尹孝平不善于表达内心的爱意、薇薇爱阿达更支持他追寻音乐梦想。在三代人的故事中,外婆、姥姥和外公,薇薇、朱音和阿达,慧英、王太太和父亲尹孝平,仿佛每段爱情故事,看似都由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组成。这三条平行故事线索,每条故事线索又可以说是由两条故事线组成,丰富了影片的内容。

    其次,影片中有三段比较典型的歌唱声。一次是朱音和阿达在酒吧唱的《花的话》,最后一段是慧英和丈夫在车里听的音乐《别问爱》,这两段属于在影片画面上看得到声音来源,属于客观性音乐,而在阿祖在乡下雨中的画面配的电影唱的主题曲《陌上花开》,这首歌在影视画面上找不到声音来源,属于功能性音乐。

    这三首歌淡淡的曲调,却又表达着难以说出口的浓浓爱意,巧妙地穿插在三代人的爱情故事线中,它反映了阿祖面对实则冰冷的家书默默守候,一守候就是一辈子的无奈、辛酸和悲凉,又暗含着薇薇这一代年轻人实际上也有对爱情的坚守。而慧英和丈夫,一个刀子嘴豆腐心,另一个用贺卡用行动表达着爱意,不擅长口头表达爱意,实际上内心中也有粘稠且甜蜜的关心和在乎。这是中国大多恩爱夫妻的真实写照,含蓄却又显得笨拙。

    深入观察这部影片,我们会发现影片中有几个关于乡下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村头的贞洁牌坊,这也是薇薇刚到村里时,惊叹的物件。一个是放在姥姥家里的棺材,或许城里人会觉得把棺材放在家里显得比较吓人或者不吉利,但在乡下,人老时,有些人会认为在家中放置棺材比较令人安心。此外,除了姥姥所珍视的,她写了字裱了框的外公的照片,就是在乡下的外公的坟。坟代表爱、坚守,象征中国人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

    虽然电影展现了数代人的情感问题,但《相爱相亲》最后的收尾却仍旧是阳光的,老人放手同意了迁坟,慧英自己开始了与丈夫爱的旅途,女儿也打算重新开始,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而权衡爱的砝码永远都在自己心中。总的来说,整个电影没有什么太大的起伏,就像一首和弦的简单民谣,但却能击中内心的涟漪。有些细节很好,还有一些看似平静的泪点。电影中的很多情感,实际上是现代生活中逐渐被人们丢失的东西,所以《相爱相亲》也给了观众一次“寻情”的机会,让人找回那些生命中特别珍贵的爱与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爱相亲》:学会爱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