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和思考:为什么这个学生不能像那个好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呢?为什么这个学生写字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认真呢?为什么别人上课能认真听讲他就不行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几乎每天都有,我想有经验的老师看到这些问题会淡然一笑吧,因为这些“问题”似乎再平常不过了,但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我纠结着,假期翻开学校推荐的《给教师的建议》,我读到了《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节选,便让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完这条建议,心中突然茅塞顿开,似乎对之前的种种“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文中提到“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读到这里,脑中出现一个问号,我们真的“认识”自己的学生了吗 ?之前以为知道学生的姓名、知道学生的家庭,大概了解他们的家庭成员情况,逐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算是认识了学生,其实这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的自身素质条件,智力条件以及学习生活的能力,比知道他的姓名更加重要,而且这些也是所有“问题”发生的根源所在。



在平时的工作中,所有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非常优秀,总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达到同样的水平,而我们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在理论上,我们会承认学生之间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但是往往到了真正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又会把这重要的一点忽视。所以,当学生不是出于故意的犯错,而且出于自身能力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不能允许他犯错呢?只要他比以前有进步了,哪怕进步的不是特别明显,这看似小小的进步或许对他来说已经非常了努力了。



在教学上,“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的脑力劳动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