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一本教学法的书中读过,Franklin once told: Tell me, I forgo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其意思很浅显,指的是不同的知识传授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说的直白一些:讲授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老师参与得多,但学生很容易遗忘;如果把知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很容易记住,但也就只是单纯的记住了他所见到的;可一旦把学生加入到课堂的话语权中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生成,并乐在其中,使其成为知识生成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者,不,创造者,他们会理解甚至于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他们会应用,会分析,会评估乃产生一些非同凡响的创造。
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在我最近参加的金牛区(CIC)国际教育交流周培训中,一直萦绕心间。课堂上频出的shining points, 无不让我把这句话摆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在这想要对给我们上培训课的老师做一下简单的介绍,以便记录和感谢每一位给我带来great ideas的老师。他们均来自于美国芝加哥Lake Forest school森林湖高中。康莉(Constance McCabe) 森林湖高中ESL英语部主任,写作中心主任,从事教授非母语学生的英语教学40年,康莉老师毕业于纽约大学,拥有语言学硕士学位。蔓迪(Mandy Byron)森林湖高中英语老师,拥有AP证书,教授高中毕业生的大学课程(AP是Advanced Placement的缩写,中文一般翻译为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指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美国高中生可以选修这些课程,在完成课业后参加AP考试,得到一定的成绩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分。)蔓迪老师拥有纽约大学的英语和美国文学学士学位。
1. Bloom’s Taxonomy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一种教育的分类方法。
(1)知道(知识)(knowledge)
是指认识并记忆。提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
(2)领会(comprehension)
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提示: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
(3)应用(application)
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提示: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
(4)分析(analysis)
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提示: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
(5)综合(synthesis)
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示: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
(6)评价(evaluation)
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提示: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预测,预言,支持
将这六大认知领域的能力依次从下往上排列,就会出现一个金字塔的造型。从理解记忆的基础到评价创造的挑战,知识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结构,最低层的基础必不可少,是知识能力得以攀升的垫脚石,越往上,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越是艰难、鲜少。但这个环节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发挥到了最大份额。源于理解,高于记忆,不正印证了students are supposed tohave much involvement in the class creative process. Being creating means being involved.
课堂上康莉老师对这个金字塔结构进行了课堂举例呈现。康莉老师在跟我们讨论如何根据一篇时文“save the swordfish”进行观点提炼的时候,以这篇典型文章进行了课堂讲授,。寻找directional words,为了避免重复,巩固词汇进行paraphrase的方式带领我们去寻找和总结。她不断的用错误的信息来误导我们,我们在她精心设计的陷阱中不断试错,最后总结出提炼观点的步骤要点。但学习并未就此在这篇文章的分析之后截然而止,康莉老师继续用一些不可思议的图片,让我们提出具有争议性的论点并给图片标题,热衷于做标题党的我们,在试错过程中的判断分析,我们甚至于为了一张图片的标题而争执不已。我想我肯定不会忘记在表达核心论点的时候提出一个不具备争议的论点来Debate了。正是因为康莉老师把我们每一个人都囊括到参与的有效气氛中来,知识的巩固和创造性呈现才得以如此完美的呈现。
2.情境性课堂
Context不得不说是个好东西,没有情境和上下文,我相信我早就游离在课堂之外而见周公了。什么是情境话的课堂,也就是老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以自我画面感带入,并陷入其中。康莉老师在讲述我们老师grammar中对于Tense的错误认知,尤其是错误的认为有past future tense( was/were doing)。为了让我们感知时态,康莉老师利用故事性很强的照片,展现动作的发生瞬间,并邀请我们根据图片编故事,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参与这个戏剧性故事的额创作,每一次的表达都给特定的时态。这个活动最关键也最令我们抓耳挠撒的是,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等待我们的时代和上一个表达故事情节的句子是什么。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很认真的倾听,并且很热络的去把这个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英语小故事编扯得很离谱。整个过程,我们很享受,故事的最后一句竟然和第一句差了十万八千里,也许这就是语言课的魅力吧。
同样的,情景化的教学,让我们参与其中,每一次的时态句子的选择都是在巩固知识基础体系,每一个人根据情景创造的句子都是那么的creative。果然,我们有了参与,乐在了知识之中。我在想,这可比我们每天练习的语法填空中的时态专题要情景化的多呀。
3. Presentation and Group Projects
康莉老师说,她的课堂经常让学生做presentation或者group projects,但是学生的presentation并不全是以其英语表达的准确、流利、核心要点来进行判分,还要现场抽问下面listening的学生,让他们提出且提到的有质量的问题,just like reasons, likes&dislikes, agree&disagree...其实英语里边儿的听说读写可以视作passive recognition和Active use,passive recognition指的是listening和reading,而active use指的是speaking和writing,但passive和active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康莉老师也把listening做到了active and efficient,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保持一直在课堂的状态。
除了上述我记录的三点之外,还要很多瞬间让我联想到,为什么课堂要让学生多参与进来。比如康莉老师为了检测大家正确发音,一句极为简单的“I am fine”都邀请了班级每一位同学单独张口说。我们也要在课堂上慢下来,等等学生,鼓励他们口头表达的慢但是准确,而不是追求速度,实则没有学生参与或者参与度不高。我们要多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时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而不是简单地几个支离破碎的单词。
学习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带着自省的力量去回顾,甚至于可以与自己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产生了奇妙的共鸣,这是一种神奇的缘分,这样神奇的缘分来自于我们的课堂,来自于有生命参与的灵动的课堂。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写于首届金牛区(CIC:communication,integration,creation)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