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because——生命中的分离与相遇,或许都太过轻易

(剧透预警,本文对动画just because部分剧情内容有所剧透,未看过本部动画的观众请谨慎食用)

命运对泉瑛太开了一个如此拙劣的玩笑。

四年前,因父亲的工作调动,不得不阔别相熟的好友,暗恋的女孩,离开熟悉的小镇,前往九州福冈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而四年之后,命运又对他开了一个不知善意还是恶意的玩笑,又是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他即将阔别原本已经逐渐熟悉的福冈,重新回到曾经长大的那个位于神奈川的镇子完成他的高三学业。

我们无从揣测泉瑛太在北海道的生活究竟过得如何(但从动画中他用Line与福冈那边得朋友交流的片段来看,他早已习惯了在九州的生活,并且建立起了自己得交际圈),因为我们的故事,只从泉瑛太的第二次转学开始。

是的,这是去年(2017年)10月由比村奇石负责角色原案,小林敦负责指导,鸭志田一负责系列构成的12集原创电视动画《just because!》。一部没有冒险,没有超能力,围绕着平淡校园生活所展开的以讲述多角恋情为主的胃药恋爱番...

顺嘴一提,我真的很喜欢just because这个名字,很有一种小清新的味道,却又恰到好处得带着些许意味不明的苦味。because后面得戛然而止有种留白的感觉,颇有些意味不明的味道。赶巧就直接戳中了我的兴趣点,最开始的好奇点进去也多是因为这个有些意味不明的名字。

在高三这个时间点忽然转学,多少有些微妙的感觉。幸而瑛太早就已经拿到了上叡大学的保送资格,高三的生活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过场罢了。

穿着与这个学校格格不入的校服,用LINE和远在福冈的朋友聊着天,对于身边关于“谜之转校生”的窃窃私语,不亲近也不疏离。

“说起来,这里有你的初中同学吧?”等候室里,面对父亲的问询,瑛太的回答显得冷淡而无机质,“大概有吧。”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是那段对于曾经暗恋的女孩始终无法释怀的感情,抑或是长达数年都不曾有过言语的友人?

无论父亲问什么,他的眼神总是低垂着,声音低沉而冷冽,心中不知是否埋藏着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惊涛骇浪。

这个时候的泉瑛太,身上透露出一股生人勿近的味道。

只是他没有想到,与旧友的相认来得如此突然与措不及防。棒球场上,瑛太邂逅了旧日的挚友阳斗,幸运的是,四年的时光带来的变化还没有大到天翻地覆,经过一番面面相峙,他们辨认出了对方。

曾经的前尘往事涌上心头。

因临近寒假而显得草木凋零的棒球场上,两个阔别已久的朋友倚在栏杆边上相互闲聊。他们曾经是十分要好的友人,也是一起打棒球的伙伴,在瑛太转学的时候,阳斗开玩笑说要和他在日后的全国棒球大赛上相遇,两人相互做了每天都要联络的约定。

“也就最初一个月左右保持了联系。一旦断了联系,都不知道该怎么搭话了。等到升了年级,就没有任何来往了。这是常有的事,不是每天见面就会变成这样,之后才领悟到这点。”

番剧中瑛太的自述,平淡而克制,仿佛在叙述一件事不关已的小事。而这个时候,瑛太已经很久都没有打过棒球了。

如果说与阳斗的相遇是预料之中的久别重逢,那么与夏目美绪的相遇就多少让瑛太有些不知所措了。面对着美绪“回来了吗?什么时候?”的询问。想说些什么,最后却只吐露出“你好”这样甚至连寒暄都谈不上的冷淡话语。用语气上的生疏来掩藏自己内心的涟漪。

明明想要装作不认识对方,却在下刻,对方面对着阳斗和叶月露出些落寞寞表情的瞬间举手投降。

用四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冷漠壁垒,就在那个瞬间全部崩溃。

已经决定了让这份感情成为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的秘密,反正高三的时间很短,本以为高三的生活就会这样平平淡淡,在偶尔的纠结中如同清水一样过去,这个时候,小宫惠那出现了。

最初只是因为想要获得一张照片的使用许可权而相识,后来随着关系的深入,逐渐喜欢上泉瑛太。为了摄影部能够不被废部而四处奔走,一目了然地看出瑛太隐藏在内心深处对美绪的感情,却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瑛太的感情。

她是如此元气而坦率的姑娘,会在瑛太夜跑的必经之路上递给他饮料,并且点明这不是偶遇。明明知道瑛太喜欢着美绪,却每每都在瑛太面前为他加油鼓劲。甚至还会骑机车跑遍了附近所有的寺庙为瑛太求护身符,只为祈祷瑛太能够如愿考上与美绪的同一所大学。

不别扭,不做作,她的真诚与可爱让人不禁动容。也真是因为如此,在泉瑛太正式做出决定后,她泪水涟漪的容颜才是如此得让人心痛。

只叹这世间的事情多数不能尽如人意,友情是如此,爱情也多半是如此。

瑛太最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与美绪考同一所大学,并且正视自己的那曾经不敢面对的感情。这其实想必也一定有小宫的功劳吧。

这个时候,我忽然不由地想起,如果瑛太父亲的工作没有变动,他依旧呆在福冈读完高三。他与相马阳斗,小宫惠那,夏目美绪之间是否还会有哪怕那么一丝的交集?

答案不言而喻。美绪或许直到毕业也无法真正认清自己的感情,或者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开始一段重新的恋情。瑛太也会在漫长的时间后忘却那个暗恋的女孩,化为窗前的一抹白月光。他与阳斗早已不再联系,小宫更不必多说,若不是这次转学导致他们相遇,他们对于对方只是一个陌生人。这几个人只会在各自不同的维度上,渐行渐远。

你看,人生就是如此微妙的巧合,情感羁绊,关系远近因为一点点距离而改变。而细细想来,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怕不都是一种命运式的奇迹:刚好遇到你,刚好是你。

生命中的分离与相遇,或许都太过轻易。但幸好遇到你,幸好遇到的是你。

《秒速五厘米》中,贵树与明理的相遇最初也便是起于转学,而分离也源于转学。一饮一啄,皆有定数。也许对于年幼的他们来说,那是第一次体会到命运式的无奈。而这样的心酸与无可奈何,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还会品尝到无数次。

有人说,离别多了,多少会变得麻木。第一次与重要的人告别的时候,心酸涌上我们的面庞,我们伏在对方的肩膀上,泪水氤红的了我们的眼眶,情绪如同山洪崩塌般泣不成声地宣泄而出。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无数次地与他人挥手告别,我们早已学会温文而体面地在寒风中互道再见,再见,或者再也不见。

那么,彻底地忘掉一个人,需要多久呢?

《秒速五厘米》中,面对着深远而夜空,远野畅想着宇宙的辽阔与无垠,那里掩藏着他混沌的情感与迷茫的梦想,然而回到家中,荧绿色的手机屏幕却映照着他眼中的孤独与迷茫。那个原本应该在记忆中清晰无比的面庞,如今只剩下一个影影绰绰的影子。

“我究竟是何时养成写没有收件人的邮件这个习惯的呢?”旁白的心声中,远野贵树这样对着自己自言自语着,良久,手机屏幕啪地合上,就像一段感情潸然落幕。

不知道在这一个瞬间,贵树会不会想起,曾经他毅然决然踏上去寻找明理的那次旅途。

这起源于贵树的另一次转学,这一次,因为父亲的工作,他将前往遥远的鹿儿岛。他这才惊觉,之前他与明理的距离虽远,但却也是只要想见面就可以乘电车相见的距离。但他却居然一次都没有去找过她,一次都没有。

一种难以想象的冲动与恳切涌上他的心头,他要去找她。从未出过那么远的远门的少年,因风雪原因列车频频晚点,直到深夜才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深夜的寒风中,凄冷与无助涌上他的心头,那个时候苦涩的心情。与他之后在列车等候室见到了本已不抱希望的少女的那个瞬间的惊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那想必是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人生感到过最幸福的时刻。

原来我们与那个思念的人的距离,曾经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遥远,只是为什么到离别的那一刻才发现呢?

倘若一开始是同桌,后来换座位换去了不同的位置,就会觉得遥远,跨越大半个教室的距离就好像犯过山和大海。倘若之后再去了不同班,又会觉得之前至少在同一个教室里。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不同学校,不同城市,不同国家,每一次刷新新的距离,都会觉得之前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只是你从来没有发觉过。

也许人就是这样的吧,拥有的时候不会懂得去珍惜,直到失去了才懂得后悔莫及,古往今来,尽皆如此。

《just because》中,阳斗决定留在当地的工厂工作,而叶月要去远离故乡的鸭川(记不太清了)上大学。面对着迫在眉睫的分离,阳斗脱口而出,“我会来见你的,每周来!”,而成熟理智的叶月却告诉他,做不到的。新干线来回一趟三万日元,夜间巴士也要一万五。

经济上的重担就已经让人难以承受,更不要说情感上疏离。这段感情还未开始便要负上如此沉重的重担,一开始或许还能够凭借感情的热度勉力支撑,那么将来又能坚持多久呢?

我们幻想中的“海誓山盟”多数都只是浪漫化的臆想。这世间的绝大部分的爱,多是做不到的。感情再深深不过天,羁绊再厚厚不过地,侬本情深,奈何缘浅。相爱之时的许诺与誓言,只当是挂在别人家阳台上的衣服,看看就好,当不得真的。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能平。

爱情是如此,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故事的尾巴,叶月最终选择了把自己与阳斗之间的感情交托给时间,小宫惠那在将东京艺术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也是唯一的志愿。樱花飘落的上叡大学校园中,瑛太对着美绪勇敢地吐露出自己多年来的心声......

じゃ、何も決まっていない年の中で、未来に託してあげましょ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我们的故事结束了,但是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不禁想到,他们中的很多人,这一生中是否还有再次相遇的机会呢?

困顿于现实的窘迫,却又期盼着奇迹的发生。抓着无以名状的感情,描绘着不知是否存在的光景。我们总是这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跌跌撞撞。无论是欢乐,痛苦,悲伤,抑郁总会被新的(感情)所覆盖,就这样混混沌沌地走完这一生......

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篇文章,在我们生命的大部分时期,我们的朋友其实大多都源于“空间上的亲近”。课堂上的同桌,同寝的室友,领座的同事,空间上亲近给予了你们更大的交流与沟通的余地。当然,这一般只是友谊的前提,在距离的前提下,人会选择与自己更有“相似性”与“共同性”的人作为朋友,而一段更加深入的友谊的启蒙,一般都是从其中的一方向另一方袒露自己的“秘密”开始的。

这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试探”,袒露自己的一部分爱好、兴趣、童年往事,再根据对方的回应对对方进行一个简单的侧写,从而能过迅速地锁定对方是否是你的目标。

最坏的结果一般就是对方并不愿意向你袒露自己的“秘密”,你的“付出”无疾而终。或者是对方给出的回馈与你的性格爱好太过迥异,导致你们无法找到共同语言。而一般最好的结果就是对方接受了你的“秘密”,并且回馈出了你所感兴趣的信息,交谈得以继续向前推进,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之间的距离感被迅速地拉近了。

社会学家Beverley Fehr认为,将一种相似的关系转化为真正的友谊关系,最重要的是持续增加彼此间“自我暴露”的深度与广度。

虽然这么说听上去有些功利化与古怪,但朋友关系的确立,的的确确是建立在一场语言的“博弈”上面。回想一下你与朋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比较深度的交谈,是否就是从某一方谈论自己的事情开始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朋友关系的形成,也可以看作是两个人交换“秘密”的过程。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想要迅速地消除尴尬感,倘若两个人都能积极地袒露自己的“秘密”,两个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地能迅速地升温。

然而源自空间的友情往往也多会因为空间而黯淡与褪色,距离的渐行渐远,让你们互相再难以参与到对方的生活之中。你们的成长也许就此相互割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扮演的社会角色或许都与往日截然不同。于此同时,成长往往也意味着许多新的东西的加入,你会遇到更多与你更相似,更接近,更有共同话题的人。而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无法与曾经的那位朋友所倾诉分享的。

你会建立起新的交际圈,新的朋友关系,而受限于维护的精力与成本,一些冗余的朋友关系就会逐渐淡出你的视野......直到,你再也找不到他们。

时间与距离就这样残酷地抹去一切...再也没有人知道这份感情曾经如此新活地存在过。

多少心酸与往事,选择在此沉默了。

同样是在知乎上看到过一篇描写周恩来和吴国桢(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是塑造现代台湾的关键人物之一)的文章,两人儿时曾经义结金兰,后因政治理想不同分道扬镳,多年后旧情重叙述。书里有着这么一段话。

“我们度过了亲密无间的少年时代,当时所有的想法都一样,十几年没有见面也没有通信,再一次见到你,我们的理想已经天壤地别,可是我仍然欣赏你,仍然像从前一样盼望和你天天见面。”

原来,真的有这样的人。但是,我们往往没有那么幸运。

曾经我们是形影不离的朋友,无话不谈的伙伴。所有的记忆都与你息息相关,所有的欢乐悲伤都愿意与你分享。然后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是因为升学,也许是因为工作,或者是太多太多预想不到的原因,命运忽然将我们分离。在那一个分别的时刻,我们哭红了眼眶,在漫天的风沙中相拥而别,对未来轻掷许多许多诺言。

然后逐渐的,你丢失在我的生活里,你的生活里也再找不到我曾经存在过的痕迹。没有痛彻心扉的决裂,没有依依不舍的分别,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在某一天,忽然想起,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再和你说过话了,想要说些什么,搜肠刮肚也只能抖落出一些不痛不痒的寒暄,最后只能作罢。

我忘记了离别那天灿烂的晚霞,忘记了自己恋恋不舍的泪滴,忘记了曾经对我来说重要的你......而那些虚妄的承诺,大多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就像丢下一星纸屑,拂去一片树叶,一切平常得就像每一个拥有着和煦阳光的日子,却让人感到突如其然的心悸。那些曾经未曾能够脱口而出的话,真诚而懵懂的感情,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想要冲破那堵时间的墙来到你的面前,但你还没来得及回头,它们却又如烟尘般消散了。终究,只是一些幻影而已。

时间啊,真是一个残酷的东西。

想起前段时间不知从哪里看到一个旧闻。

在某个节目上,一个耄耋老人求助寻找自己的战友。他们曾经一起上过战场,共同经历过生死,也曾在退伍后互相帮助,扶持着走过最艰难的岁月,是真正的挚友(找不到那篇旧闻了,具体事情记不真切)。但后来却因命运多舛,两人各自一方,渐渐断了联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探寻朋友的消息,但世界之大,屡屡都是石沉大海。直到多年之后,通过节目,两位白发斑斑的老人才终于得以相聚。

节目上,面对友人熟悉而真诚的面容,泪水不禁落满了那位被寻找的老人的面庞。

“对不起,对不起,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

这一声对不起中,道尽了命运的苍凉与无奈。

你可能感兴趣的:(just because——生命中的分离与相遇,或许都太过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