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郁达夫学习如何欣赏真正好的散文

散文与小说的最大不同,小说是作者虚构的内容,而散文是作者写真实关于自己的内容,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们,散文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直到自己成年之后才知道,这句话好像是肖云儒说的。

这是在结构上看,然而我们如果从内容上看,大多数都是写一些作者的感受和心得体会,这里面又有一个细分的特征,就是关于具体写哪些内容的话题,之前在郁达夫的散文里,看到郁达夫关于散文的一点介绍。

大意是我们大部分散文,要不写为君而存在,要不写为道而存在,直到现在才懂得什么叫为自己而存在,我们按这样一个简单的内容划分,很容易自己对一些散文的内容区分开来,有些人写君臣关系或者是赞美歌颂贤君忠臣,和伟大事业的内容,还有些散文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什么儒释道的阐述和自己对它们的定义和解释等等,借此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我似乎看到郁达夫是对第三种的散文内容情有独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就是写自己,写自己的存在,关于这一种内容的散文,很多人会和第二种混淆,比如阐述一些价值观和思想的时候,以为就在写自己,其实不然,这里是有区别的。

这让我首先想起《红楼梦》有一段内容是关于香菱和林黛玉学诗的内容,其中香菱对自己喜欢的作者和诗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说自己喜欢陆放翁(陆游)的诗,“重帘不觉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林黛玉听了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后来给香菱推荐了王摩诘(王维)李白杜甫的诗,我一开始一直不明白,曹雪芹在这里是以什么为出发点,让林黛玉对香菱做了这番教导。

之后自己曾在一篇文章中,有个作者提到钱穆对陆放翁这句诗的评价,大意是缺少人的气韵,这让我有意把这个诗的理解放在这篇散文里,来形象的解释郁达夫的这第三种散文的内容判断,以参考我们在散文审美上的一些见解,相比还是值得我们去认识的。

我也按照这种方式去理解和阅读一些我曾经读起来,感觉没有滋味的散文作者,如周作人、汪曾祺,还有沈从文他们的散文,细细嚼起来,你就会发现别有另一番韵味,他们的散文你不能和鲁迅、李傲他们那些散文一样对待,似乎这两个人的散文你看了之后,不发表一下自己对他们立场的看法,都有点说不过去。

周作人、汪曾祺、沈从文他们的作品,就如在给你讲述一些看似很平淡无味的琐碎之事,什么喝茶看花一类的,你根本没法去进行立场和观点的阐释,你不能和朋友一起去探讨他们的那些散文,你只能像一把仅仅属于自己的扫帚,带给你的就是文字流淌之后的那种心灵的洗涤,繁杂内心的整理之感,也许这就是郁达夫说的那种除了表达思想之外的第三种,写关于自己的散文吧。

文:饼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郁达夫学习如何欣赏真正好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