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散记(83)

在江南,清明节是个大节,家家户户忙着蒸青团,折元宝,扫墓,烧大菜,祭祖,比过年还隆重,民间有“清明大过年”的说法。

昨天下午,小俞拿来一大盘青团,分享给楼上楼下的同事。团子是她姐姐自己蒸的,刚拿来,还热乎乎的。吃一个,软软糯糯的,带着青草的香。馅儿是自己炒制的豆沙,粉粉的,淡淡的甜,口感刚好。不像买的豆沙,甜得有点儿腻人。

微信里有卖清明粿的,说是丽水、衢州和江西上饶等地清明特有的吃食,艾草汁和面,绿绿的,包成大饺子的形状,光看着都很有食欲。要不是因为YQ快递受限,一定买点儿尝尝。

北方故乡的清明较江南可是寻常多了,上上坟,添添土,就OK了,也没有清明特有的吃食。人们都忙着春耕种地,山地种谷子、边角种豇豆绿豆,大田种玉米,小麦,大豆,精打细算,每一块地都舍不得放弃,更舍不得浪费。

不过,这时节倒是可以吃到许多野菜。俗语有“农历三月三,苣荬菜钻天”,人们劳动的间隙,薅点刚钻出地面的红红的苣荬菜芽,回家洗净蘸酱吃,略带清苦,后味儿清香,是泥土的味道,也是春天的味道,大人们喜欢,孩子们也不嫌弃,都抢着吃。

就是现在生活好了,每到春天,人们也还是想念这一口。据说有人在暖棚里种了点这野菜,春节时七八十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北方人,就好这一口。

再有就是榆钱儿,做汤,蒸菜窝窝,滑滑的,甜甜的,怎么都吃不够。

还有杨树叶,柳树狗,刺槐花,间苗拔下来的大豆苗,等等 ,人们花样翻新,最终都将它们变成餐桌上的美味。

不禁让人感叹:春天就是好啊!

江南这时节,马兰头,没开花的嫩荠菜还可以吃。开花的荠菜,和鹅蛋同煮,是江南三月三的特有吃食,说是吃了头脑清明不混沌。至于还有啥说法,我也没弄明白。

再有就是笋,它是江南春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仿佛没有它,江南的春天就不曾过过一样。

笋的品种很多,有春节前后的冬笋,还有外地早春的黄泥笋,稍晚一点的又大又粗的毛笋。这时节,最好吃的笋莫过于本地笋,吃起来有点甜味,不像外地笋有点涩。只是这么多年来,我还傻傻的分不清本地笋和外地笋的样子,可以肯定的是从本地农民手里买过的,确乎都是本地的。

后来,听小俞和吴老师总用土话说“乌桩头”,细问才知,这是本地笋的美称。“乌桩头”,顾名思义,外衣是黑的,头上露出点儿绿绿的小芽。按照这个标准,先生前几天买的三支笋应该就是本地的,有大又嫩,吃起来确实好吃。

小俞又送了我一大瓶她姐姐自己腌的“煨菜”。她们也不知道写出来具体是哪几个字,我也只能音译了。说白了就是用菜心做的腌菜,类似腌制的雪里红,但味道却比雪菜要好。

“煨菜”蒸笋,小俞说很好吃,操作起来也简单:“煨菜”切碎,盖在切好的笋片上,再倒点菜油,做米饭的时候一道蒸上,饭菜一锅出。这种做法我是第一次听说,改天也试试。

我最喜欢的是咸菜笋尖馅儿的菜团子。但先生和小妞都不爱吃粘的,我就面粉烫面包了馅饼。“煨菜”、笋丁儿,肉沫,又切了两个红辣椒,锅里炒一炒,闻着味儿都香。

一个人包一个人烙,倒也挺快的。先生进家门就闻到了味儿,趁着刚出锅的热乎劲,吃过晚饭几乎不再吃东西的他,还是忍住如吃了一个,边吃边赞不绝口。

小妞晚自修10点回来,一口气吃了两个。难得见她有这么好的胃口,说明这馅饼确实不赖。还剩9个,明早电饼铛上热一热,再榨个豆浆,有吃有喝,早饭就方便了。

学生今个儿中午吃的油焖笋,剩下一碗,我打包带回。晚上先生值班,我一个人吃饭,蒸个馒头,油焖笋回锅一热,晚饭简单好吃。

四月天,说暖还凉,说冷还暖,花儿一波接一波的开。几场小雨过后,笋儿是噌噌的往外冒。趁着新鲜味美,笋尖烧卖、咸菜笋尖菜团子、油焖笋、笋烧肉、咸肉烧笋、笋丝炒鸡蛋、“煨菜”蒸笋,换着花样吃个遍。


人间值得,美味不可辜负。应季的菜就像应季的花儿一样,错过了就是一年。愿你我皆不错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常散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