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所谓的和自己和解,不妨是原谅自己、欣赏自己

作为一个被迫躺平的中年人,对于中年困境的话题素来很敏感,经常看到一些色调灰暗的文字,总是在谈中年的无奈,充满了挫败感,似乎中年必然难免进退维谷。而其中的黯然心态,感觉会让作者困于其中,难以摆脱。

说个实话,谁不希望自己事业有成,家资雄厚?谁不希望自己能够上孝父母,下荫妻儿?谁年少时不曾有过希望自己能够呼风唤雨,叱咤一生的梦想?但人到中年,特别是退休在望的最后十来年,其实一生基本都已经定型。未实现的梦想,基本都是远方美丽的泡沫。接下来的时间,多数只是在陪跑,最终各自收官。

最近我就有个烦恼。我的孩子参加他们大学的交换生项目,交换生的好处就是能够保研。选择这条途径,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也可以理解,毕竟他们系里都有10名学生参加,而这些学生的成绩都是属于中上。在做选择前,我并不是没有参与权衡分析。我的观点是,这将意味着大三大四两年不在国内学习专业课,而国内国外授课理念又有很大差异,那么导师很可能会对交换生的专业功底产生顾虑。在后面是否乐于接收这些学生,也许导师会有各种想法。

但从其他角度来说,我内心又赞成孩子去参加交换生项目。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我自己的行业经历来说,学校里学的知识,真正在工作中有多大作用?更多的是领悟学习思路、学习方法。而能够开阔眼界,又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这问题很快就体现出来了。进入五六月后,这拨交换生同学纷纷开始联系导师,希望能够早早拜好师门,为明年的读研做准备。而孩子就某细分专业连投三位老师,得到的回复都是目前尚无法确定。老师的语言很委婉,但孩子的内心却很忐忑呀。

这三位老师都很热心,一方面对孩子的国外课程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一方面也明确告诉孩子,可以多投其他老师,以免被耽搁。但我自认为自己知道原委。我当初建议孩子报这个大类专业时,是因为我也从事这个工作,知道这个学校的该专业在全国被评为A+,属于王牌专业。而孩子要报的细分专业,则属于王牌专业中的王牌。别说他们这些交换生,校内得到保研资格的优秀学生,以及校内校外要报考该校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都会有很多人会选择冲刺这个专业。导师自然希望尖子里面拔尖子,不能早早敲定,完全可以理解。

这时候我就不免沮丧。好歹在这业内干了三十年,但这三十年又成就如何?不过籍籍无名,在孩子遇到不顺畅时,自己并不能出面帮忙解决。而且并不只是这一点,这一关过了之后,到将来毕业后找工作时,我也很清醒地知道自己还是无能为力。

而展开来说到底,不就是我混得不好么?没有职务,没有业内地位,没有人脉……

回到开头,则可以说我也正处于中年困局。

但我应该因此而焦虑么?我应该因为这些不放过自己,觉得自己不可原谅,必须自责自己对子女充满了亏欠么?

作为原始学历不过中专的我,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得到较好的教育,得以跨进985名校,又跨到了研究生门槛前,我为什么还要不放过自己?我不是超人,我不可能事事随心所欲。即使我三十年来辛辛苦苦,我的终点也可能不过是一些人的起点。但换个角度来看,我给了孩子比自己更高的起点,这不就是我的进步,我的成就么?

父辈的生活遭遇波折,波及到了我的童年,也影响到了我的一生,但我已经尽力让这个影响没有继续波及下一代啊。

我给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分工明确的家庭。在孩子三岁时,正值行业爆发,我从原来的基建单位跳到了现在的研究所,收入大幅度增长。因此媳妇得以全职在家,一门心思陪伴孩子成长。不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觉得孩子都因此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在我小时候,确实大家的生活都不能和现在比,但毕竟其他小伙伴每年都能添新衣服,虽然大家都谈不上有多少零食,不过他们买根冰棍解馋还是常事,而我只能眼巴巴。

而我的孩子,别说冰棍,糖果饼干巧克力这些我小时候闻所未闻的稀奇零食都勾不起兴趣,因为想吃啥就有啥么。玩具堆成山,有些是肯德基麦当劳吃一顿搭来的,有些是一看到比如新款的芭比娃娃,撒个娇就有了。从小就有了衣品的概念,一个柜子也不够。

在我小时候,因为家贫,买不起自行车,我的居民户口购粮只能徒步到几里路外的粮站靠人挑回来,一开始是我祖母挑,后来是我换着和祖母挑,再后来就是我和我弟换着挑。一直到中专,我才学会骑自行车。

而我的孩子,从玩具车、滑板车到捷安特自行车,就是一句话的事。而从她上小学起,我就开始车接车送。也正因为这样,她得到了能够每天多睡一会儿的好处。

在我小时候,别说出国了,就是地级城市也只去了两三次,省会城市更是只去了一趟。一直到工作后才乘过飞机,过了40岁才得到机会出国,还是劳务。

而我的孩子,从小被我利用工程,接到不同的地方去游玩。因为上了个课外班,在一次比赛中得了个头等奖,奖品是香港迪士尼两日游。我也因此捞了个去香港的机会。去了我才发现,有些国内游客都很老练地订了远一点的酒店,赶地铁过来。她倒好,直接订在迪士尼附近的希尔顿,一晚上2000多。现在利用交换生机会,更是可以趁机逛遍欧洲。

在我小时候,长三角夏季的闷热,家里连个风扇都没有,浑身大汗,无法入睡的痛苦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而我的孩子,不说是在温室里长大,如果将来就落在我市工作,给她的房子早已买好。

孩子成长路上遇到一些难题,太正常不过了,绝大多数人谁不是磕磕碰碰一路走过来的?作为已经成年的他们,完全可以相信凭他们自己的能力最终能够得到解决。大不了退而求其次么。而人生刚刚起步的他们,今后好的机会还多得是。我没有必要因为不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而因此苛责自己。

我用自己一生的一小步,换来了家族可能的一大步,即使和其他人比起来不足挂齿,也毫无疑问地阻止了家族命运的继续下滑,这足够成为原谅自己、欣赏自己的理由。

我的使命完成得肯定远不够完美,如果我工作更努力,更专注,如果我的情商更高,我会做得更好。但我也能坦然接受这一切,并把这份经验和感悟告诉孩子,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我不想像一些文章所说,人到中年攀比的就是孩子,虽然我的孩子并不逊色。我只要看到孩子比自己强,我就欣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到中年,所谓的和自己和解,不妨是原谅自己、欣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