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万历

      十五年春正月壬辰,发帑振山西、陜西、河南、山东诸宗室。三月乙卯,乞庆哈子扯力克袭封顺义王。夏四月,京师旱,大疫。六月戊辰律,禁廷臣奢僭。是月,京师大雨。振恤贫民。秋七月,江北蝗,江南大水,山西、陜西、河南、山东旱,河决开封,蠲振有差。八月庚申,以灾沴频仍,敕抚、按官惩贪吏,理冤狱,蠲租、振恤。九月丁亥朔,日当食,阴云不见。己丑,停刑。冬十月庚申,大学士申时行请发留中章奏。十一月戊子,郧阳兵噪,巡抚都御史李材罢。是年,哈密、琉球、乌斯藏入贡。

      以上不到二百五十字,即是《明史》中关于万历十五年中万历帝的全部记载,编年体记事、读后私以为不知所云。而经典历史名作《万历十五年》洋洋洒洒,整整一章写万历帝,写的传神而深邃。万历即位时不足九岁,到了万历十五年(1587年)也才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而他也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万历是个早熟而听话的孩子,不仅要学习书法、历史和经学,还欣然履行皇帝所需承担的各种礼仪职责,甚至表现除了求治心切的迹象(如1585年的天坛祈雨)。在十岁那年,他迷上了书法却被制止了。他的老师首辅张居正告诉他皇帝的书法已经超过了所预想的程度,书法毕竟是一种微不足道的艺术,无异于帝国的福祉。而后张居正垮台后发现的事实使得万历明白了官僚系统的阴阳两面性;万历爱上了另一个妃子,比他小四岁的郑氏,希望由其子而不是长子来继承皇位,却始终未能如愿!为此万历与他的臣僚们疏远了数十年。他拒绝上朝会见大臣、拒绝任命官员,选择了怠政二十年、而大明帝国因此越来越滑向混乱无序的深渊,

      黄先生描绘了明朝(乃至东方文明)衰落的一个瞬间,注重于对六个历史人物的批评(万历是其中之一)。简而言之,帝国的官僚们一意保持传统与稳定,从而丧失了主动性,甚至不惜行事不公。究其原因,根本上在于血缘关系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礼仪制度、仁的学说,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统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长盛不衰。但发展至明朝,可以清晰的看到,成功损害了中国;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社会过快定型,个人角色被彻底束缚住了。“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万历十五年,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再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

      两相对照,殊为有趣。黄先生秉承“大历史观”,对明万历年间的历史人物解剖的入木三分,甚至以其独特经历、中西方思维打底,超脱机杼,尚要在其间人物之上。也许真是要先存一点明白,方能写出煌煌巨著!而读书者如我,也许多年之后依然记得那些鲜活的故事,而对于《明史》早已无感。缘何?故事自有生命、有思想的故事更是生命力十足!联系日常,当总结提炼出故事,方有说服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鲜活的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