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孩子自信和自爱的元凶:不配得感。

“老师,都是我不好”。

说这句话的,是我的一个来访者的孩子,小学6年级的小女孩,头一直低着,和妈妈稍显强势的状态,形成很大的反差。


在整个咨询时间里,妈妈基本一直都在说话,而小女孩始终低着头,不吭气,除非被妈妈要求必须回答的时候,才轻声说几句。


从妈妈的介绍里,我大概了解了这对母女的困惑,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我从小要强,干什么都非常努力,可是我女儿真是不像我,恨铁不成钢,小时候为了给她最好的教育,钢琴,美术,舞蹈什么班都报了,现在倒好,啥都不行,学习一般,其它的啥也没有坚持下来,啥办法都用了,越来越不成器。”


说到中途,妈妈情绪有些失控,眼泪不停地掉下来,看得出来,妈妈很爱女儿,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我征求了妈妈和女儿的意见之后,单独和孩子聊了聊。


小女孩从开始的拘谨,到慢慢地愿意说一些事情。


从小妈妈和爸爸就经常吵架,有时候还会动手,妈妈脾气不好,也经常会因为她学习不好,打过,也经常骂她,有时候还会说,以后要是跟她爸爸离婚了,她愿意跟谁?


于是,孩子觉得可能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她的原因,她觉得是自己不好,才会这样。


在这个小女孩身上,有一种特别明显的心理,就是“不配得感”。


不配得感产生的原因,来源于幼年时期的负面体验,当孩子很多关于爱的需求,接纳的需求,陪伴的需求缺乏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匮乏感;

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埋下一个错误的信念:我不好,不配得到爸爸妈妈的爱。


其实,这个妈妈虽然语言比较严厉,但明眼人都能感受到,她是非常爱孩子的,而且,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她认为,孩子应该懂妈妈的心思,知道那些话都是气话,哪里真的会不要她,打她骂她也是因为孩子贪玩,不好好学习。


殊不知,孩子是最好的信息接收器,但却是最差的信息解读者。


所有的经历,不管是气话还是玩笑话,或者是半真半假的试探性语言,孩子都会当真,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敞开的,所以,伤害也是最重的。


那么,孩子身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就很容易理解了。


学习经常心不在焉,写作业也磨磨蹭蹭,妈妈一说,孩子马上就会认错,但效果很差。

在学校里,胆子很小,别的孩子欺负她,她也不会告诉妈妈,老师也经常给家长反映,孩子上课不太认真听讲,从不积极主动提问,成绩一般。

有时候,还会撒谎,故意把作业本搞丢,说找不到了。


孩子有时还会跟姥姥说,没有人喜欢她。


这样的感受,无论事实是怎样的,孩子已经定义了,那就是:我不好,不配爸爸妈妈爱我。

我学习不好,老师和同学们也不会喜欢我。


孩子给自己定义了一个“低配的人生”。


而这样的“不配得感”,如果不赶快调整,一定会影响孩子到成年以后。


妈妈终于明白,原来,想尽办法让孩子改变,是无效的,不如从源头开始调整,重新改变自己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也可以跟爸爸妈妈敞开心扉,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求助于父母,愿意跟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下一期,继续跟大家分享:如何正确消除“不配得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阻碍孩子自信和自爱的元凶:不配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