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秘密

《高效的秘密》- 高效的秘密
01.高效的秘密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高效的秘密》。通过研究高效能人士的行为习惯,作者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总结了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不仅能够让自己保持高效,还能够使我们所在的团队更加高效。

所谓高效,其实就是工作效率高,这意味着你能够在相同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并且完成得还都很出色,这种高效率听起来很令人心动。

说到高效与低效的差距,我想大家可能都深有体会。有的时候,我们一天能完成N多项工作任务,偶尔还能迸发出几个非常有创意的好点子。但是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我们的工作效率跌入低谷,一个简单的PPT都要耗上半天。这就是高效与低效之间的巨大差距。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保持高效呢?作为团队的成员或者是领导者,我们又如何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呢?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高效的秘密。

这本书的作者查尔斯·都希格,他是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他还是《纽约时报》的商业调查记者,曾荣获号称“新闻界诺贝尔奖”的普利策奖。

《高效的秘密》这本书从美国各个领域高效人士和公司的案例出发,为我们总结了保持高效的几大秘诀,像是激发动力、保持专注、设定目标、提高创造力、团队规范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提高自我和团队的工作效率。

好了,以上是这本书以及作者的一些简单介绍。接下来,我们将分两个部分来重点讲讲今天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如何让自己保持高效,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激发动力、保持专注和提高创造力的有效方法。第二部分,我们将了解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团队更加高效。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的内容,如何让自己保持高效。

在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工作效率偶尔会跌入低谷呢?有的人会说,我做着做着,就觉得这项工作任务太没意思了,没有了动力,工作效率自然也就不高了。还有人会说,在工作的时候,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跳出来分散我的注意力,比如亲朋好友突然打来电话,比如电脑弹窗里的娱乐新闻,我没有办法一直保持专注,所以工作效率很低。

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导致我们工作效率低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要对症下药,激发自己的动力,并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专注。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如何激发自己的动力。

说到动力,很多人都觉得它像天气一样捉摸不定,面对一项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斗志昂扬,充满干劲;有时候又实在是提不起精神,无论怎么给自己加油打气都没用。但是,动力真的就没有办法被激发或者提高吗?不是。

作者告诉我们,动力它并不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不是说这个人充满动力他就能够一直干劲十足,也不是说这个人缺乏动力他就只能这样一直丧下去。动力它其实是一种技能,就像是读书、写字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磨练来提高自己的这项技能。科学家发现,如果方法得当,人们的自我激励能力会不断增强,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动力是能够被不断激发的。

怎么激发呢?作者在书中强调,要想激励自己,我们必须先让自己拥有掌控力。所谓拥有掌控力,说白了就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外界环境,而不是被它们牵着鼻子走。这里存在一个思维定势,就是如果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我们就会更加努力,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公司年会的主策划人,你可以自主决定年会现场的布置风格,是走高大上路线还是接地气路线,还可以决定宴会的形式,是吃西餐还是吃中餐。这个时候你就拥有了一种掌控感,你觉得自己应该为整个年会负责,而这种掌控感和责任感,能够激发我们的动力,你甚至会为了策划年会熬个通宵。相反,如果你只是一个小小的布置人员,你无法决定装饰柱的摆放位置,你只能按照设计图进行操作,你可能很快就会丧失做这件事的动力,觉得它很单调乏味。

这个时候,我想你已经发现了掌控力一个关键词,就是做决定。作者提到,做决定是一种证明自己拥有掌控力的有效方法。哥伦比亚的心理学家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每一个选择,不管多么微不足道,都能增强我们的掌控力和自我效能”。

试着独立做出决定,这是激发动力的第一步。如果你正在处理一堆枯燥无趣的邮件,那么你可以在邮箱里自主选择一封邮件并做出回复。这种对于回复邮件先后顺序的掌控感,会激发你完成任务的动力。如果你需要和一个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同事见面,虽然这件事无法避免,但你可以主动选择见面的地点,挑选一家自己喜欢的餐厅,这会减少你对这次会谈的厌恶感。

除了自主做决定,我们还要赋予自己的工作任务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把任务与目标联系起来。比如把它与现实的收入联系起来,或者把它看做自己实现长远目标的必经之路,这样我们就会更有动力去执行它,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故事。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打造一支完美的部队,跟普通士兵和水兵不一样,他们永远是最先到达战场、最后离开的队伍。这样一支“敢死队”,需要的是主动性极强的士兵。但是海军陆战队的司令克鲁拉克发现,近几年招募的新兵身体素质都还不错,但是都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于是克鲁拉克为他们安排了为期三天的“炼狱考验”,帮助他们找回那种热血澎湃的感觉。

训练的强度很大,新兵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多新兵的身体都开始吃不消,走路踉踉跄跄,疲惫到了极点,整个队伍的意志也很低迷。这个时候,教官会要求他们问彼此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儿”。有的士兵的答案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有的士兵是为了证明自己,通过互相提问“为什么”,他们回想起了自己来到海军陆战队的目的,重燃了内心动力的火苗,最后成功通过了“炼狱考验”。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把一项艰巨的任务和自己的目标联系起来,赋予它更大的意义与价值,这个任务就会变得简单一些,动力也会随之产生。

作者指出,当我们执行一项新任务,或是面对一项自己不喜欢的任务时,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为什么要和这个讨厌的同事一起做市场调查?我为什么要阅读这些没完没了的邮件?

当我们开始问为什么,我们就调动了自己的理智和情感。我们会发现,自己之所以要和那位同事一起做市场调查,是因为她做过好几次类似的市场调查,她擅长这种工作任务。

当我们开始问“为什么”“目标是什么”的时候,那些不起眼的任务就会变得更有意义。我们会意识到,自己之所以要阅读这些邮件,是因为其中可能包含客户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而客户的要求对于公司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了。这种认知能够激发我们的动力,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做出了有意义的选择,是对自我价值和前进目标的肯定。

所以,我们不仅要试着独立做决定,还要学会赋予行动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多想想我们的最终目标。在遇到那些或讨厌或艰巨的任务的时候,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当我们把这些工作任务转换成有意义的选择,我们就会明确目标,这个任务对于我们来说就会变得简单起来,提高效率也就不成问题了。

好了,我们已经解决了动力方面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关于注意力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克莱恩咨询公司的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混乱无序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专注,防止自己的工作效率降低,而有的人却手足无措。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要弄清楚如何训练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物上,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研究人员采访了在新生婴儿重症监护中心工作的护士,这些护士每天都要照看许多还处于恢复期的婴儿,还需要随时留意哪些婴儿出现了问题,因为即使是看似健康的婴儿也很有可能会突发疾病。研究人员发现,有些护士很善于发现婴儿身上突然出现的问题,她们的脑海中通常都会有一张健康婴儿的“图像”,她们会把自己眼前所看到的婴儿与这张“图像”进行对比,一旦发现有任何不相符的情况,她们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重要的现象上面。

心理学家指出,像这些护士一样善于掌控自己注意力的人,他们都习惯于把自己对于未来的想象描绘成一幅具体的“图像”,而不只是形成一个笼统的概念。心理学家把这种行为称作“构建心理模型”。所谓构建心理模型,其实就是给自己讲述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通过培养这种讲故事的习惯,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保持专注。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利用心智模型来提高工作效率的吧。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作者会想象自己坐到办公桌前,这个时候,自己应该看到什么和做什么?哪些事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要怎样提前扫除这些障碍?比如你觉得微博里的娱乐新闻会让你分心,那就控制自己不要在午饭前打开微博。

当我们的头脑中有了完整的故事之后,即使我们的心智模型和现实生活产生了冲突,我们也很容易就能够决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里。当你不自觉地看了一眼微博之后,你的心智模型会告诉你,你还有重要的工作要完成,你会很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来。在这样的提醒下,对于做正事就会更专注,减少琐事分散注意力的机会。

好了,我们已经解决了两个导致我们效率不高的关键问题,缺少动力和无法保持专注。其实这两个问题只是针对一般的工作任务的,像是回复邮件,整理工作文件等等,但是对于那些创造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任务,像是写文章、写方案来说,我们只有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才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否则遇到灵感匮乏的时候,一个方案都要拖上一个月,这个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是有多低。

此外,我们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才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说到高创造性的工作,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作家或者编剧,我们也都很好奇,那些优秀的编剧和作家,为什么就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好灵感、好的创造力呢?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成故事。正如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所说的,最好的设计师往往会比其他人更多地去思考自己的经历。

同样地,迪士尼电影公司的制作团队也要求成员挖掘自己内心的想法,利用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给虚构的人物赋予鲜活的生命。我们就拿《冰雪奇缘》这部电影来举个例子。作为迪士尼成立90周年的纪念作品,《冰雪奇缘》可以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动画电影,它不仅拥有接近三个亿的票房,还获得了2014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

但在正式上映之前,它的内部测试版其实是饱受争议的,观众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情没有任何悬念,很容易就能够猜出故事的结局。没办法,编剧只好大幅度修改剧本,而这时距离正式上映只有一年半的时间,除去电影的后期制作和宣传,留给编剧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

这个时候,如何提高编剧们的创作效率,赶在上映前把剧本改好,就成了摆在制作人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制片人鼓励大家把自己的真实经历融入到剧本的创作之中,他引导着编剧们去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是如何处理自己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的?如果我是主人公,我会怎样看待自己姐姐的这种行为呢?结果,当编剧们开始挖掘自己的真实经历,并把它和剧情联系到一起,整个故事就有了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

《冰雪奇缘》的制作人说,“我们之所以止步不前,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生活中真实的经历作为素材。”作者也强调,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创作的素材。当我们没有灵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挖掘自己的生活经历,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素材库啊。

另外,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偶尔也会遇到“瓶颈”,截止日期又近在眼前,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焦虑得不得了,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作者提到,我们经历的这些痛苦其实都是值得的,因为压力和焦虑往往能够推动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过去。我们在前面说了,想要提高创造的效率,给自己来点灵感,就需要我们去挖掘自己的生活经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自己头脑的灵活性,用心地去思考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将它们与手头的创作相结合。这个时候,压力和焦虑往往能够推我们一把,帮助我们实现创新性的突破。

迪士尼公司动画部的总裁爱德·卡特莫尔说,“大多数人对于创造性的看法过于狭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但有时候需要有一种力量推动我们去激发它。”如果有实际的需求推动着我们,如果有压力、恐慌等负面情绪促使我们把旧的经历放到新的场景之中,我们就更有可能在自己的经历中获得新的发现。简单来说,就是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往往也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说到这里,我们来小结一下第一部分的内容。首先,我们找到了导致自己工作效率不高的两个关键问题,缺乏动力和无法集中注意力。为了激发自己的动力,我们必须先让自己拥有掌控力。为了保持专注,我们要学会构建心智模型,给自己讲述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最后,对于那些创造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任务,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的生活经历,提高自己的创新效率。在创新的过程中,压力和焦虑的负面情绪往往能够推动我们的创造力,帮助我们实现创新性的突破。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二部分的内容,如何使自己的团队更高效。

有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如果团队里面都是一些聪明能干的成员,那么这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一定很高。但是研究表明,团队的效率和团队的成员构成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联系。我们都知道谷歌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在谷歌的高效团队中,有些成员是在生活中一起吃饭、健身的好朋友,有些则是下了班就没有交集的普通同事。其中有很多团队都是由不同性格、能力或者背景的成员组成的。谷歌研究了公司内部180个团队,结果发现,由哪些人组成一个团队其实并不重要,即使是两个人员结构完全相同的团队,二者的工作效率也会截然不同。

既然团队的工作效率与团队的成员构成没有太大的关系,那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团队是否高效呢?谷歌的研究团队给出的答案是,团队规范。

这里所说的团队规范,其实就是团队内部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比如有的团队可能习惯在集体会议前闲聊几分钟,有的团队则喜欢直奔主题。有的团队可能会坚持轮流发言,有的团队则允许成员打断别人的发言。在团队里的成员相处一段时间后,每个团队都会形成自己的团队规范。

那么,怎样的团队规范才能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呢?建立团队的“心理安全”。心理安全意味着,团队成员不会因为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感到尴尬,更不会因此遭到排斥或者惩罚。这是一种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为特征的团队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认为自己有权利发表意见,也可以大胆地和其他成员分享那些看似“疯狂”的想法。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艾米·埃德蒙德森教授,曾经调查过一些科技公司的员工,她发现了高效团队遵循的一系列规范。例如,在优秀的团队里,领导者总是鼓励团队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成员们可以自由地提出建议,不用担心受到惩罚。这些团队规范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能够为团队成员带来归属感,并鼓励他们抓住机会,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安全”。所以,想要团队效率高,就必须建立团队成员的心理安全。

关键问题是,怎样的团队规范才能让成员们感到心理安全呢?作者指出,好的团队规范应该满足两个重要条件。

首先,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平等发言的权利。这样才能让每个成员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被这个团队所尊重和接纳的。

作者强调,如果领导者能够打造一种自由讨论的团队氛围,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有人在意他的想法,感到放松和友好,这样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会更高。为了实现这个效果,领导者可以用“我可能会漏掉些什么,请大家提醒我”这句话作为会议的开场白,或者说“小王,你一直没有说话,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领导“一言堂”的情况,让大家觉得自己拥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其次,优秀团队里的成员普遍都具有较高的社交敏感性。他们擅长通过其他团队成员说话的语气、自我评价以及面部表情来了解对方的感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解人意。虽然说团队成员不一定都要成为好朋友,但是我们都有必要培养自己的社交敏感性,懂得倾听别人的想法,也能够让自己更好地被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团队成员拧成一股绳,在彼此磨合中不断成长。

在建立团队成员心理安全的过程中,团队的领导者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鼓励心情低落的团队成员表达他们的困惑,并鼓励其他成员做出客观的评价;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并对成员的看法做出适当地肯定和表扬;在别人发言后进行总结,以此表示对团队成员的尊重;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允许团队成员指出自己的错误等等。领导者只有做到以上这几点,才能给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并培养起团队成员的社交敏感性,最终形成能够让成员们感到心理安全的团队规范,提高团队的效率。

不仅如此,领导还要赋予员工一定的决定权。因为当员工们认为自己可以自主做决定,相信自己的团队成员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的时候,他们就会更热情、更高效地工作。

在这一点上,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做得很好。丰田公司的管理系统一直是丰田的核心竞争力和高效率的源泉,同时也是许多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的榜样。丰田公司就规定,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旦发现错误,就可以叫停整个生产线。当员工们拥有了决定权,他们内心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他们会用尽全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你看,这就是赋予员工决定权的神奇力量,当员工获得了掌控感,就拥有了好好工作的动力,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好了,我们来小结一下第二部分的内容。团队是否高效,与团队的成员构成没有关系,而是由团队规范决定的。高效团队的团队规范应该为成员提供心理安全,即团队成员不会因为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感到尴尬,更不会受到排斥或者惩罚。为了实现这种心理安全,团队的领导者需要给每个人平等的话语权,并培养团队成员的社交敏感性。不仅如此,领导者还要赋予员工一定的决定权,让员工可以在某些事情上自主做决定。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高效的秘密》这本书的内容。

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高效意味着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少做无用功。而想要让自己保持高效,我们就需要利用掌控力激发自己的动力,并构建关于未来的心智模型,帮助自己保持专注。对于那些创造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任务来说,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的生活经历,提高自己的创新效率。在创新的过程中,压力和焦虑的负面情绪往往能够推动我们进行创造。

另外,如果我们想要使自己的团队更高效,就需要建立起能够让大家感到心理安全的团队规范。首先,要给予团队成员平等发言的权利,还要提高团队成员的社交敏感性。不仅如此,领导者还要赋予员工一定的决定权,激发员工的掌控感和责任心,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好了,《高效的秘密》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本书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