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是为你好”到底是为谁好——读书笔记《战国策:扁鹊见秦武王》

语文课本中一篇《扁鹊见蔡桓公》,让成长在九年义务教育下的我们,都了解了这位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名医。历史上的扁鹊十分注重对疾病的预防,从蔡桓公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来,虽然被蔡桓公嘲笑了一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但他还是坚持劝说了蔡桓公两次,直到第三次才“望桓侯而还走”。而后才是“居五日……桓侯遂死”。

但也不要以为扁鹊没脾气,他治病也是有自己的原则的。《史记》中记载,扁鹊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对于自己的原则,扁鹊是一贯坚持的,《战国策》中就记载这么一个扁鹊见秦武王的故事: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逃到秦之后的扁鹊,就去面见了秦武王,历史上的秦武王是一个乐于斗勇的君王,比蔡桓公实在的多,他见到扁鹊就直接把自己的病情说出来了,作为医生的扁鹊,立刻要给秦武王医治。扁鹊想要手到病除的行动却被秦武王的身边的人给拦住了,他们劝说秦武王:“大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搞不好还会让听力受损,视力模糊。”

要说这位秦武王也太实在了,他忍不住的把身边人的话告诉了扁鹊,气的扁鹊把治病用的针石全扔了,不是“见桓侯而还走”而是气愤的给秦武王讲了一堆大道理:“你向医生请教你的病情,却又跟不懂医术的人胡乱议论。从这一点就可以了解到现在秦国的政要有多乱,这样下去,恐怕很快就会亡国了。”

看了这篇文章,首先要佩服扁鹊以小见大,举一反三的能力。其实仔细想想,秦武王也只是犯了一个现代很多人也很容易犯的错误:一边咨询医生,另一边上网搜自己的病情,然后根据网上的病情去反驳医生专业的结论,被医生反驳之后,有些容易激动的人说不定回家还要发一篇帖子上网诉苦。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情再小也有其操作的经验门道,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未必比他的秘书操作office熟练,行政经理也肯定不如保安人员更熟悉公司安保系统的操作。但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的时候,其他人的议论却是难免的。倘若是面临改变甚至改革的时候,这些在背后议论的人立刻学习秦武王的左右跳出来劝阻“未必能治好,搞不好还会让听力受损,视力模糊”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而其他们的理由也振振有词“我这都是为你好”。

“我都是为你好”说出来很好说,听起来也很好听,但却是改变路上的绊脚石,说这句话的人正是在成长路上埋石头的人。

历史上的这位秦武王是扁鹊的最后一个病人,具史书记载扁鹊在逃离秦国时,被太医李醯刺杀了。如果这段历史是真的,李醯恐怕要为秦武王的死负一定的责任了。具史书记载:

秦武王喜欢与武士们举行举鼎比赛,伤了腰部,秦武王的死因则是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

由此看来“我全是为你好”,从心术不正的人口中说不来,还真不一定是为“你”好,而是为他自己好。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全是为你好”到底是为谁好——读书笔记《战国策:扁鹊见秦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