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体味读写相长的力量

本周金句: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

                                                                                                                                              ——谢冕


本周结束了一件大事,某21天写作训练营结束了。

在完成最后的大作业并且拿到“精选”的那一刻,我是开心的,我也是不舍的。

从来没有一个写作训练营,可以这样Hard,而Hard的原因就是你需要持续不断地输出21天。

我想,这才是练习写作的正确方式。

很多人说,看了那么多课程、看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是写不好文章?

那在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真正深入地去思考过“写不好”的原因吗?

不是你的输入不够,而是你的思考不够、你的练习不够。

写作三个要素:基本功、试错/反思、坚持。

基本功就不多说了,上学时候的写作练习告诉了我们很多基本的写作道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论点+论据+论证”,修辞的手法有比喻、类比等,我想这些基本的道理大家都了解也都知道,但很少用

很多人写作的时候容易自嗨,我曾经也是。之前我的写作过程是这样的:想到主题----搜集资料----下笔去写,常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流水账。我总是会顺着自己的思路、自己的心情去写,而忽略了最重要的观点输出。带来的结果就是文字写了一大堆,却不知所云。E.B.怀特说过:“当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如此,你言说的机会才合理。”而要说清楚事情,首先把观点亮出来才是上策。辩论赛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亮出观点,再加上例子,最后结语。所以,试着先将你的观点说出来,相信你的读者会更有动力读下去。

第二个要素:试错/反思

试错就是你要写出来,才能知道你的不足之处。如果你的文字永远停留在你的脑子里,那它再美好也无法被人所知。所以,先写出来,再来反思。

说到反思,很多人在写不出文章的时候通常会说,我读的书不够多、我没有那么生动的案例,其实,不是你读得少,而是你想得少。永远不要认为读书就只是“读”,你想把一本书吃透,不是光“读”就够了的。

写作训练营有个作业叫做“阅读拆解”。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不太理解阅读拆解到底有什么用,自己在做阅读拆解的时候也只是想着“从这句话我想到了什么”,简单地写下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当看到老师对小伙伴的拆解点评后,我才意识到原来阅读拆解没那么简单。

老师从why/what/how三方面拆解,去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写作元素、作者是如何组织语言以达成他的表现目的。而在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结构及写作素材后,又能为自己的写作带来什么思路或想法。比如作者这样的主题我们会怎么写、我们在写这样的主题时会运用到哪些素材、我们在拥有这些素材之后又会如何整理、如何构思将素材连接在一起。从拆解文章到拆解自己,我想这才是阅读拆解的目的吧。我也尝试着去使用“便签学习法”进行阅读拆解,从对原文的理解和体会延伸到自己的案例和反思,进而再提出行动计划等。一套拆解下来,不仅对原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强化了自己的思考,原文的某个句子可能会成为我下一篇文章的灵感,原文的某些金句也自然被我收录在了自己的素材库中,而对原文的反思又反过来促进了自己对于写作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以前看书阅读时不曾做到的。

写作和读书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两件事,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这是相辅相成、循环上升的过程。

再说到第三点:坚持

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李笑来说:“刻意练习永远是必要的,虽然它通常并不舒适,但它的复利效应确实是巨大的。”

在写作里,“坚持”包括两种:一种是绝对的输出,尤其是固定主题、限定类型的输出;另一种就是持续不断地迭代。

先说绝对的输出。

其实很多人都在坚持写作,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有了不错的成就。因为通常我们会在我们熟悉的区域上持续地练习,而忽略了那些“非舒适区域”。我们认为我们已有的经验、经历很熟悉,所以本能地选择这些领域,因为在这里领域里,我们很“舒适”,我们不用去刻意回避我们不懂、不知、不了解的东西,我们只需要在我们熟悉的领域不断精进就好了。但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某一个领域就可以全部解决的,你总要遇到那些你未知的领域。这个点在上周的周记里也提到过。因为抵触一篇不喜欢的文章,就放弃了关于这篇文章的任何思考。这个抵触心理太可怕了,可怕到它给了你一个强大的借口,让你可以理所当然地去放弃一些事情。而如果你想要“写作”成为你的一技之长,你势必需要逃离舒适区,去尝试你曾经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去“刻意练习”,去能做到绝对的输出。

再说到持续不断地迭代。

修改文章其实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但经过修改之后,你最终可能会满意自己所写的内容,不愿意再增添或删减任何东西,此时就是你的文章完成之时。在布兰登·罗伊尔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说到,我们应该感激写作迭代这个过程。他说:“写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满意的,就是把“垃圾”变成某种有价值的东西。”的确,迭代的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结果是一次比一次好的。

训练营“一对一”的辅导方式给迭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写--点评--迭代--点评--迭代,要知道,能有这么一个人专注地为你的文章提出中肯的意见和改进建议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而更多时候,我们自己也需要带着对自己文章的批判精神去反复研读、反复修改,从遣词造句到文章结构,从观点之间的逻辑性到素材搭配的合理性,每一次迭代都是一次“刻意练习”,更是一次让自己精进的机会,所以,请认真对待每一次迭代。

那复盘写了这么多,训练营结束了,似乎后续的打算才是正经的吧。其实说起来是很简单的,强化基本功练习、持续深入的阅读思考、不断地刻意练习,over。但做起来,也真的是很难的。希望能将训练营的习惯延续下去,继续写下去。

【无忧无虑的成长,是我对你最大的期望】

最近儿子特别喜欢绘画,我爸也一度要求我们给孩子报名个绘画班去正统地学习一下。

而我儿子在这点上保持了坚定的态度,老师没有爸爸妈妈画得好,我就在家里学。

天呐,于是近两周的周末我和我老公都被孩子拉着画各种画,娃也乐此不疲地沉静其中。

怎么破呢?去正规学校学习还是任由兴趣发展,这是一个问题。

【Have done&To be done】

学习:写作训练营结束了,接下来的一周进行精选作业的分析及迭代。

读书:《如何高效学习》真的是太干了,决定配合K叔的学习力课程一起吧。

理财:分析报告持续拖~下周务必要完成。

双十一:准备剁手书单了,一位前辈说:生活不易,就吃书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体味读写相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