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春秋还没开始,这位周王就在与楚国的战争中淹死,诸侯要弑君了?

周昭王是周朝的第四任国君。康王的儿子,成王的孙子,武王姬发的太孙。这位周昭王南巡不返,死在了汉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正史对于周昭王南巡的事情大都是以春秋笔法一笔带过,关于周昭王的真实死因讳莫如深。正史里流传最广的也只是周昭王征讨楚国坐胶船渡汉水,在河中胶船船体肢解,于是淹死的描述。

这个记载不能说没有可能,但是也是有疑点的,第一点,如果有有人对于周昭王南征不满进献胶船,那么这伙人可真是演技派了,他们让周昭王能坐他们的船,一定获得了周昭王的信任。而且,他们还必须是周王室的封国,这种弑君的的行为在当时也是极为不详的,除非他们接受了唯物主义的思潮,但这明显不可能。

第二点周昭王的军队几千人是必须的吧,能把这么多的军队同时弄到河中沉底,这些人也是早有准备了,制造能够承载几千人的胶船,工程量不可谓不大,不可能短时间造出,而且只能使用一次,除非他们早有预谋,还欺骗了所有人!

第三点如果干脆就是楚人用胶船害死了周昭王,玩了次无间道,自己找个马甲向昭王进献胶船,那昭王死后,他的儿子周穆王怎么也要为他报仇吧?可是周穆王即位后不但没有征讨楚人,还和楚人联合对付了荆楚地方的蛮夷。这又怎么解释呢?

这里先看看当时的时代背景,周朝建国后并不安稳,先是周成王三监之乱,虽然被周公旦平定,但是更东面的徐夷和淮夷仍然没有平定,后来也屡屡进犯洛邑。到康王继位,又去征讨西北的游牧民族鬼方,算是解决了周人的后顾之忧,那么到了昭王继位,他就开始征讨荆楚了。那么他是去打楚国吗?其实很可能不是。

首先,楚国是在成王时受封的,他们的爵位是子爵。在昭王南巡的时候,楚国也只是建立了几十年,一个子爵的国家在一个当时最偏远的地方,这不要说对于周王室无足轻重,就是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原诸侯也是完全不放在眼里的。

事实上楚国后来的兴盛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周昭王这次南巡,因为当时荆楚有着更大的蛮夷势力,而周昭王几次南征,把这些蛮夷打的死的死逃的逃,这才给楚人扩张的机会。以致到春秋时拥有庞大的领土。那么周昭王征讨的蛮夷又是谁呢?这里面其实有好几种可能,第一种他们就是荆楚的土生蛮夷,他们因为扩张势力,不服王化,所以受到周昭王的重视,于是亲征荆楚。

第二种可能,他们是殷商的残余,我们知道武王伐纣的时候,纣王的主力就在徐州一带,没能参加对周的战争,这也是殷商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人有很多在后来都不知所踪,再加上三监之乱,武庚被打散的军队和民众,这些人都有可能向南迁徙到荆楚的深山老林里继续坚持抗战。这样的话,腾出手来的周王室来肃清残敌,这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第三种可能,他们是被康王打败的鬼方,在很久以前就有人论证是有荆楚鬼方的,甚至干脆把鬼方归为荆楚地区的民族。也有人认为鬼方是从北向南迁徙到荆楚的,那么这里就可能是被康王打败的鬼方逃到荆楚,而昭王追杀而来。

不论哪种可能,周昭王征讨荆楚并死在汉水应该就是事实了,虽然在史料中周人把这部分历史都掩藏了起来,但是楚地还是流传了昭王南征的传说,包括屈原的诗歌也有提及,在北宋时期出土的六件西周青铜器,被称为“安州六器”,也记述了昭王南征的情况。

昭王三次征讨荆楚,前两次都很顺利,获得了理想的战果,但是昭王一旦回师,楚地就又乱了起来,所以昭王在第三次出兵的时候全军覆没了。具体情况其实无从得知,但是很可能是在汉水一带战败,或出现了其他的意外,比如洪水,地震甚至是鳄鱼袭击,甚至就是坐了胶船,都有可能。

我们对于周昭王的儿子周穆王应该更熟悉,穆王就是去昆仑见王母的那位,他也曾联合楚国征讨荆楚一带的蛮夷,也许这个战争就是为他的父亲昭王复仇的吧!

这是《历史的镜子能照出什么》第36篇连载文章,想看我们的生活怎样从历史一步步变成今天看到的模样,敬请关注,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36春秋还没开始,这位周王就在与楚国的战争中淹死,诸侯要弑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