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度的偏执,才可缔造伟大的产品

没有不复杂的人,即使我们把能想到的所有标签都贴在一个人身上,也难以客观描述他的一生。对史蒂夫·乔布斯的一生进行概括、论断是相当艰难的,他创办了两家伟大的公司,这两家公司不仅仅改变了行业,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者,更是一位艺术家,他赶上了,并且抓住了技术变革的伟大机遇,又将自己的独特审美、艺术气质融入产品,由此,让我们看到了一件件充满诗意的科技产品,并且最终将我们俘获。但乔布斯又不是一个完人,或者,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人,从这一点来说,他显得非常真实。乔布斯刻薄、小心眼、自负、目中无人,做他的同事、下属都极为痛苦,必须要忍受他的怪脾气、不爱洗澡的恶习和刁钻古怪的饮食品味。

但追随他到最后的人都无法回避的一点是,乔布斯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即使你对自己的产品充满自信,他也能凭借自己的感染力改变你的看法,这就叫现实扭曲力场。他对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产品都极为苛责,甚至产品的包装他都无法忍受不完美的样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2004年,史蒂夫·乔布斯在读完了他写的《富兰克林传》之后,邀请艾萨克森为自己著书立传。而艾萨克森觉得为时尚早,直到5年后,这本书才开始启动,而那个时候,乔布斯已经患上了癌症。

在病重之际,史蒂夫·乔布斯问这本书的作者:你是不是写了一些让我不喜欢的东西?艾萨克森笑着点点头。乔布斯说:很好, 这样它看起来就不像一部内部著作。

在乔布斯的一生中,被抛弃、被选择的宿命一直影响着他对人生的看法和判断。他最亲密的朋友曾经说过:“他想完全掌控自己制造的每一样东西的那种强烈愿望,就来源于他的性格以及刚出生就被抛弃这件事儿。”不过,乔布斯自己倒是说,不是这样的,他认为自己虽然被遗弃了,但由于养父母对他很好,让他觉得自己非常特别,与众不同。

乔布斯的养父对他后来的事业影响很深。因为老乔布斯是一位机械工程师,正是在父亲的引领下,乔布斯第一次接触到了电子产品,并且为之深深着迷。

乔布斯的性格和他早期创业伙伴斯蒂芬·沃兹尼亚克形成鲜明对比,但这并没有妨碍两个天才成为一生的挚友,虽然他们的友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裂痕。沃兹尼亚克跟乔布斯来自于同一所高中,但是比他大一些。沃兹尼亚克是一个典型的电子小孩,作者说,对于沃兹尼亚克来说,盯着晶体管要比跟姑娘眉来眼去容易得多。更重要的是,沃兹尼亚克坦诚、谦卑、诚实。他就像个孩子一样天真的活在世间,不知人间险恶无常。

01 创立苹果公司

1970年,沃兹尼亚克在朋友的引荐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见到了他。毫无疑问,这应该是硅谷历史上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车库会面。

后来,沃兹尼亚克鼓捣出一个奇怪的蓝盒子,通过这个盒子,你可以打免费电话给任何人。对于沃兹尼亚克来说,这就是一个有趣的发明,好玩而已,可乔布斯不这么想,他敏锐的商业嗅觉此时已经开启,他开始在宿舍里推销自己的产品,而沃兹尼亚克则负责完善技术。

这种合作方式也预示了之后二人在苹果公司的分工:一个技术天才,一个营销大师,共同缔造改变世界的产品。在之后的岁月里,沃兹尼亚克每次弄出一个奇怪的东西,乔布斯都会想办法把它变成钱。

在乔布斯的商业头脑推动下,在沃兹尼亚克技术天才的感召下,俩人很快赚了一笔钱,大概有1300美金,他们决定用这笔钱去创业,开办一家公司,设计让人迷恋的电脑。

既然要成立公司,就得给公司取个名字,在确定名字之前,乔布斯正好去苹果农场摘了一次苹果,他向沃兹提议,公司应该叫“苹果电脑公司”,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也很俏皮,苹果削弱了电脑冷冰冰的印象,拉近了人与机器之间的距离,并且树立了简洁友好的品牌形象。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小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正体现了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的卓越能力。当时,沃兹还在惠普公司工作,虽然同意创业,但是他又不愿意扔掉工作,乔布斯告诉他,一个天才的技术人员需要和一个天才的营销大师互相配合才能创造改变世界的产品!沃兹心动了,他虽然对钱、名声没有什么兴趣,但改变世界这事儿吸引力太大了!

创业初期,一切都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朴素。很快AppleⅠ诞生了,可爱的沃兹认为,这款电脑应该以成本价出售,让全人类享受科技的乐趣,而强悍的乔布斯打消了他这个天真幼稚的想法,而是用成本价的三倍价格销售电脑。

这台机器大获成功,很快就登上一些杂志的封面。但乔布斯并不满足,他认为,个人电脑应该以整套设备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这个理念贯穿于乔布斯经手的所有苹果的产品,也就是常说的,封闭系统

在这科技圈,开放和封闭一直有争议。

但是,乔布斯之所以热衷于封闭平台,其实是因为他有洁癖,审美的洁癖,他受不了那些不好的软件出现在苹果的生态中。所以,无论是开放,还是封闭平台,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只关心产品是不是好用,只要是做到了这一点,开不开放,封不封闭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乔布斯做产品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

02 追求极致完美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在AppleⅡ的研发过程中展露无遗。

现实扭曲力场是一把双刃剑,乔布斯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时候被证明是正确的,有时候则是错误的。但是至少在当时,凭借着强大的现实扭曲力场,乔布斯找到了一款简洁优美的电脑机箱和充电器,在他看来AppleⅡ真的是完美的。

1977年,苹果公司迎来了第一位风险投资人,叫马库拉,马库拉买断了乔布斯和沃兹的所有股票,公司也变成了苹果电脑有限公司。当然,此时乔布斯的股票被买断,为之后他被赶出董事会埋下了伏笔。他非常尊敬马库拉,因为马库拉传授给了他现实扭曲力场的真谛——灌输。如果说,在遇到马库拉之前,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能力主要体现在给合作伙伴洗脑,那么在认识马库拉之后,他学会了如何运用现实扭曲力场给消费者洗脑。

马库拉告诉他的关键词就是灌输。简单来说,消费者没那么理性,他们通常是以貌取物,你的产品有着最优秀的性能、最卓越的用户体验,但如果包装不好看、外观不迷人、在货架上凌乱的摆放,都可能会阻止消费者把手伸过来。所以,为什么乔布斯对于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比的苛责,他甚至无法忍受电脑内部凌乱的走线。

1977年4月,AppleⅡ发布 ,在发布会之前,乔布斯发现包装箱上有一些污点,然后就大发雷霆,暴跳如雷,痛骂工作人员并且要他们马上清理干净。在之后的16年里,AppleⅡ一共卖出去600万台,AppleⅡ开创了个人电脑的时代,而AppleⅡ的设计者沃兹尼亚克也应该被载入史册,因为这款电脑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不过,乔布斯有些沮丧,他凭借着现实扭曲力场吸引了消费者关注AppleⅡ,但在众人眼中,这款电脑依然是沃兹的作品,乔布斯急切渴望能缔造出属于自己的新产品。

1980年底,苹果公司的估值高达17.9亿美金,12月12日 ,公司上市,股票定价22美元,收盘的时候涨到了29 美元。当时乔布斯的身价达到了2.56亿美金,而此时,他才25岁。可是,钱对他来说重要吗?或者我们该说,乔布斯对待财富的态度非常复杂,他能说服沃兹把那些奇怪的产品换成钱,他也具备营销产品的天赋,可是他还迷恋东方的玄学,跑到印度去灵修,他不是一个物质主义者,对他来说,缔造伟大的产品绝对比赚钱更有意义。

有些人对乔布斯有个误解,认为他是营销大师,但是不懂技术,事实上并非如此,论技术,他可能确实比不了沃兹尼亚克,但他对于技术趋势的判断非常精准,否则苹果就不可能推出一系列划时代的产品了。

除此以外,乔布斯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这个艺术家不仅仅关注科技产品,他甚至引领一家科技公司创造出很多经典的电影作品。关于乔布斯的艺术天赋,可以体现在两件事儿中,一个是,Mac电脑里的艺术基因;另一个就是,皮克斯起死回生。Mac电脑耗费了乔布斯巨大的精力、体力和战斗力。他认为,苹果有着优秀的软件系统,就要搭配上优美的硬件设备。他不能忍受苹果的系统出现在丑陋笨重的其他电脑上。这就是苹果公司封闭系统理念的发端。软硬件结合的一体化产品理念也推动了后来iPhone、iPod和iPad的诞生。

一位编辑写道:乔布斯是一位固执的杰出艺术家,他不希望看到自己创造的东西被二流程序员给糟蹋了。

1983年春天,乔布斯开始策划Mac电脑的发布,首先,他需要一部优秀的、前所未有的、出人意料的广告来打动消费者,他希望这部广告和Mac电脑一样具有革命性。最终,在乔布斯的深度参与下,满怀创意的Chiat/Day广告公司推出了那部传世的广告杰作—《1984》。一位年轻女子试图逃过思想警察的追捕,当她看到独裁者正在大屏幕上给民众洗脑的时候,将大锤砸向了屏幕。

这则广告隐含的意思是,苹果的产品是自由的 、叛逆的、反主流的,他们像斗士一样直面大企业的围剿,并且敢于反抗。沃兹说,这则广告是他见过的最了不起的东西。广告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众人的关注,美国《广告时代》杂志是广告界最权威的平面媒体之一,他们认为《1984》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商业广告。

1984年1月24日,Mac电脑发布。乔布斯不厌其烦的反复推敲发布会的每一个细节,他像一个艺术家一样,永不满足自己的作品。在发布会上,他说,IBM想占有一切,苹果被视为唯一能够与之抗衡的希望。当Mac电脑惊艳亮相之后,这台机器居然自己说话了,他说:你好,我是Mac。现场所有人都被打动了。

所以,如果说乔布斯是营销大师,有些局限,应该说他是一位营销艺术家。

毫无疑问,对智能手机的普及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苹果公司无疑,而背后的灵魂人物自然是史蒂夫·乔布斯了。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时候,差不多三十岁,他曾经有一句话说:“你很少能见到一个艺术家在三四十岁时还能有令人惊叹的作品。”可是,对于乔布斯自己来说,他在走了一大圈弯路之后,终于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迎来了人生巅峰。

1995年 ,对于乔布斯来说意义重大,那一年,《玩具总动员》上映大获成功;第二年,他一手创立的NeXT公司被苹果收购,乔布斯得以王者归来,再次成为苹果公司的核心人物,因为董事会已经意识到,没有乔布斯的苹果公司举步维艰。

在20多岁的时候,乔布斯改变了个人电脑,当他在十年后重回苹果公司之后,他还会改变音乐播放器、改变手机、平板电脑、书籍等等数字产品。毫无疑问,通过改变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苹果公司开启了数字新时代。

苹果公司的广告:

致疯狂的人。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认同他们,反对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寻常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迈进。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03 苹果历史三个伟大产品

这三款产品依次是:改变了音乐播放器的iPod;创造了智能手机时代的iPhone,以及重新定义个人电脑的iPad。实际上,在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之后的十年里,公司推出了新的个人电脑,销量喜人,而当时进入新千年之后,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乔布斯开始思考在一个新的时代,苹果公司的使命是什么。

他敏锐的发现,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人们需要“数字中枢”,通过这些中枢,音乐播放器、录像机、相机、个人电脑就可以整合在一起,让消费者体验数字时代的新生活,正是在这个理念的驱动下,苹果公司才接连推出了iPod、iPhone和iPad。

iPod的诞生过程。史蒂夫·乔布斯一直是音乐狂人,他喜欢约翰·列侬等优秀的流行音乐大师。而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他发现,电脑中的音乐播放软件界面都不友好,使用起来非常繁琐,必须改变。很快,他发现了一个小团队制作的音乐播放器,叫soundjam,这款产品界面非常简洁,操作也很容易上手。

乔布斯接手之后,要求这个团队继续改造产品,让它更加简洁易用。最终,这款音乐播放器的界面可以按照歌手、歌曲名称或是专辑名称来进行搜索,而软件界面改成了统一的拉丝金属风格的外框,最后,他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iTunes。接着,乔布斯琢磨,苹果公司需要在推出一款便携式音乐播放器,成为iTunes的配套产品,iPod由此诞生。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正是因为iPod获得了巨大成功,使得苹果公司从一家电脑生产商转变为世界上最具有价值的科技公司。

2001年10月23日,在人类数字时代的历史上应该铭记的一天。当时,在苹果公司的发布会上,乔布斯告诉观众,苹果公司终于设计研发出了一款划时代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他说:凑巧我口袋里就有一个。然后,iPod惊艳亮相。乔布斯说:“这绝妙的小机器里面装着1000首歌曲,而且刚好能放进我的口袋。”

起初,科技圈对这款产品都不太看好,特别是399美元的定价引起了博客圈的质疑。可是,消费者完全不考虑这些自大的专业人士的点评,他们被这个精美绝伦的小东西彻底征服,引发了购买热潮。

iPod体现了苹果产品的核心价值观,诗意与工程紧密相连,艺术 、创意和科技完美结合,设计风格既醒目又简洁。在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Mac电脑之后,还没有哪个产品像iPod一样愿景清晰,在一个封闭的美丽世界中,你可以拥有美轮美奂的硬件产品,你可以使用简单至极的软件界面,你可以不用看说明书就能完成内容的整理、分类……即使是那些歌颂开放平台的人也不能不被乔布斯构筑的世界深深打动。

之后,iPod成为了一个公共话题,很多人见面从问候你吃了吗,变成了你的iPod里装了什么歌儿?就连美国总统竞选人都会在演讲中展示自己iPod里有什么歌儿,以此显示自己品味非凡。还有,iPod与iTunes的结合改变了唱片行业,也推动了唱片行业走向了数字时代,而用户花钱购买数字产品的习惯,可以说 ,也是被苹果公司教育起来的。

iPhone的诞生过程。2005年,一年iPod就售出了2000万台,数量惊人,这个数字是苹果公司总收入的45%,同时,iPod也拉动了Mac电脑的销量,因为iPod为苹果公司树立的时尚、前卫、带点叛逆的品牌形象已经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但是,乔布斯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一直在思考,什么东西会取代iPod。结论是手机。因为当时手机已经内置了摄像头,这造成了数码相机市场的萎缩,乔布斯认为,如果手机厂商在手机中内置音乐播放器,那么毫无疑问,iPod也将告别历史舞台,与其被别人打死,不如革自己的命。

起初,他还是希望能与摩托罗拉合作,将iPod内置进手机中,可是,乔布斯发现,摩托罗拉的手机太丑,iPod倡导的简洁设计在他们的手机中荡然无存,为此,他非常生气,在会议上怒斥:“我受够了跟摩托罗拉这些愚蠢的公司打交道。”于是,乔布斯决定自己做手机。

其实,在这个时候,苹果公司的研发团队已经开始研发一款平板电脑,也就是后来的iPad了,而他们的核心技术叫多点触控,也就是今天我们在苹果手机上的操作模式。

当研发团队将这项技术展示给苛刻的乔布斯看的时候,他们战战兢兢,没想到乔布斯大师非常开心,说:“这就是未来!”为了推动手机早日上市,乔布斯暂停了iPad的研发,全心投入苹果手机的设计当中去。当时,黑莓手机风头正劲,有些工程师建议乔布斯给手机装上物理键盘,可是乔布斯否决了这个想法,他认为,触摸屏更加灵活,还能给屏幕更大的空间。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乔布斯和研发团队一起努力完善屏幕显示,启动屏幕一直是让他头疼的问题,他认为依靠开关键来打开手机太不优雅,最后有一个方案被他选中,那就是用移动滑块来解锁。而手机内的软件也经过了精心打磨,最后,图标选用了乔布斯最钟爱的圆角矩形设计,看起来友好美妙。

在iPhone的研发设计过程中。乔布斯的偏执、重视细节又展现的淋漓尽致。起初,这款产品的外形是将一整块玻璃嵌入铝合金外壳,可是有一天早上,乔布斯对研发团队说:“我昨天一夜没睡觉,我不喜欢这个设计。”于是,研发设计团队开始没日没夜的加班,重新规划手机的外形。最终,iPhone的外形变成了这样:手机正面完全是金刚玻璃,一直延伸到边缘,与薄薄的不锈钢斜边相连接,手机的每一个部件似乎都是为了屏幕而服务的。

2007年1月,iPhone横空出世,在发布会上,乔布斯说:“今天,我们将推出三款革命性的产品,第一个是宽屏触控式iPod、第二个是一款革命性手机,第三个是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iPhone。”

微软公司的史蒂夫·鲍尔默说:这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很难成功。而事实上,到了2010年年底,售价在500美元的iPhone一共卖出去了9000万台,其利润占据了全球手机市场总利润的一半以上。

当年为了推出iPhone,苹果公司暂时停止了iPad的推进。但是,一直以来,做一款靠谱儿的平板电脑一直萦绕在乔布斯的心头,在他看来,平板电脑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放弃手写笔,用手就能完成所有操作。

2007年,乔布斯认为当时流行的上网本都不好,操作复杂,键盘也没有必要保留,于是他开始着力推进iPad。在设计平板电脑的过程中,苹果公司依然坚持极简的设计理念,所有的功能和设计都必须服从屏幕的需要 ,简单说,iPad的设计里理念与iPhone是一致的。

2010年,iPad正式发布。在发布会上,乔布斯为了表达iPad的亲和性,他缓步走到一把舒适的皮革椅子和一张边桌前,拿起了iPad。他说:“它比笔记本电脑亲和多了”。

当然,在发布会之后,抨击iPad之声依然不绝于耳,大家不知道乔布斯到底鼓捣出一个什么东西,大个儿iPhone?比尔·盖茨一如既往地看不起苹果的产品,他说:手写笔和键盘才是笔记本电脑必须的配件。刚开始,乔布斯看了这些评论怒火中烧。可是到了这一年的4月,iPad正式开售之后,攻击的声音开始消退,《时代》杂志和《新闻周刊》都做了封面报道,特别是《新闻周刊》,标题叫:iPad好在哪?哪都好!接着,iPad上开始出现电子商店和各种应用,将图书、传统媒体、教育等等行业带进了数字时代。到此时,苹果公司的产品已经构建了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都成为一个终端,将硬件、软件、内容优雅的整合在了一起,这就是乔布斯的构想。在此之后,谷歌也推出了安卓系统,安卓系统可以任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使用。乔布斯对此不屑一顾,他认为一个完美的封闭系统才能带给消费者最好的用户体验。

史蒂夫·乔布斯是位伟大的企业家、产品经理、营销大师,但他性格暴躁,很难相处,他周围的人总是如坐针毡,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描述他是最合适不过的:我们做这些事情并不是因为我们是控制狂,是因为我们想创造伟大的产品,因为我们关心用户,因为我们愿意为全部体验负责,而不是去做别人做的那些垃圾。

(图片来源:360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限度的偏执,才可缔造伟大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