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后......

找一个僻静的环境,抛开一切杂念,敞开心扉,跟着走过这样一段心灵之旅:

冬日的下午,阳光斜撒在客厅的一角。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一边晒太阳一边慈祥地看着旁边坐在地上玩耍的曾孙。他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许多年前他跟他父母的全家照。照片中的他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坐在父母中间。一家人都带着微笑。老人的目光回到照片上,思绪仿佛飘到了远方,有些记忆显得清晰,有些则模糊了。最近几天,或者几年发生了什么不太记得了。但有些岁月中的点滴却又能浮现眼前,仿佛刚发生——第一次跟父母去海边旅游,那闪着波光海多蓝啊;拿到心仪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喜极而泣的情景;婚礼上父亲的致辞......再次看着照片,父母的样子从模糊变得清晰,善良的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严厉的父亲的教导和支持。他们陪伴我度过前半生,而我又把他们教给我的一切传给我的后代......

如果说这样一个场景发生在二三零零年,而这位老人就是我们的子女时,每位家长会有如何的感想?

我们每个人大多数时候都聚焦眼前的事物,而很少去想遥远的未来,这是人的本性。但实际上,我们有时候也需要停下手中的事情,运用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去构想这件事的终点是怎样的。这就是“以终为始”的原则。它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的”。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创造。

人人都知道建造房子需要设计图,但在子女教育上我们往往没有一张图纸。我们需要有这样一张图,但图上画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孩子的人生,而是我们传递给他们的理念、方法、情感,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孩子中的印象。

当意识到这张图的重要性,我们才会开始在脑海中构建,会在孩子一天天长大中去完善。这样,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和陪伴中,我们会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入,而不是拘泥于当下的一些细节。

每个家长心中的图都不一样,但图中第一笔的那个中心应该有相似之处。以正确的原则为中心,才会为孩子的人生提供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

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当我们教育孩子时,跟孩子相处时,生气孩子时,我们是否会回想文首的场景,是否会在意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否会以终为始?相信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答案了吧。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维七的教育分享圈(ID:dimension7777)。分享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作者:维七,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小学数学老师,终生学习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