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牛津初中英语七下U8话题是“爱好与事业”,阅读板块是著名天文学家Patrick Moore的自述,内容关乎他如何将孩提时代观测星星的爱好转变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解读文本过程中想到自己也是冥冥中把爱好变成事业之人。回顾过往十多年,从学英语到教英语,有三位“陈老师”成就了今天的我。
一、筑梦的陈静老师
不像深圳学子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我是从初中正式开始系统学习英语课程。
十多年前,我就读于湖南省一所农村初中,整个初中阶段换过3位英语老师。
第一位是初一的班主任,但我对这位老师的印象并不深,只记得前几年初中班长结婚他好像到场了,最后陪伴我中考的老师如今跟我家住在同一个小区,假期经常碰面。而在我心中播下希望之种的是中途接班又中途离开的陈老师。
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某次考试后,我向她询问是否可以借用考试时用到的录音磁带(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电脑播放录音也并不普及),她欣然答应并让我放学后去找她拿。然而,周五总是让人想要狂奔回家,放学后我把这件事完全忘了,而且还在家悠然的睡了一个午觉。午觉醒来,妈妈告诉我刚刚英语老师送来了一盒磁带,说是我忘记去拿了。感动之余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陈老师的碎片记忆,比如某天晚自习陈老师在我的作业本上耐心地写下yesterday这个单词,从此我才知道了音节的概念;陈老师安排我领读,从此跟全班同学就有了共同的回忆,现在跟老同学见面他们还记得当时我领读时读的Dangsheng(党参)and Huangqi(黄芪)。
现在想来,陈老师当时其实也就是顺道从我家经过把磁带捎上,但作为她的学生,觉得她把我放在心上,自然心理就很感恩。顺路送一份磁带到学生家,解诠释了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效果。那个时候同班同学总是开玩笑我长大会成为一名英语老师,或许就是陈老师在我心中筑起的榜样,让我后来坚定选择当一名初中英语老师。
二、助梦的陈艳辉老师
五年前其他QQ空间偶然看到一条关于英语课堂操练游戏的动态,觉得挺有意思,刚好原作者的空间是开放的,于是顺势往前翻看了她的很多动态,结果发现是一位“国家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的大佬。
各种金光闪闪的荣誉证书迅速吸引我成为陈老师空间的“常客”,但在她的分享中最吸引我的还是教育教学相关动态,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极具智慧的教育轶事以及充满激情的英语课堂等等。看她的分享我才意识到:教师并不是一眼望到头的工作,关键在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任何职业都不会限制人,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分享的人,那你的教育教学生活也将充满欢乐、集聚智慧、广交好友。
于是我决定听从学校的安排去实习,幸运的是我刚好被分配到郴州一所学校的初中部跟岗初一年级,而陈老师这一年也正好带起始班级。虽未谋面,但我总感觉我跟陈老师更靠近了。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陈老师分享了她在国旗下的一次讲话,《极限挑战》里有一段是6位参赛者让100余名学生答题,问题就是关于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等,而陈老师对全校师生做了这样的测试,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寻找学习的动力,当时的我深受震撼。
毕业那一年,看到陈老师工作的学校在招聘,我找到展位直接跟董事长说想去贵校工作,因为贵校有我敬仰的陈老师。与陈老师在一个学校的一个月里,近距离感受了陈老师的魅力。学生课前落落大方的小组展示、“自导自演”的整堂课、课堂上起此彼伏的“质疑”声以及课后小组合作自制考卷的作业,总让人感叹教育的魅力。茫茫人海,与陈老师相识于网络算是偶然,却给当时正值做人生重大选择的我指明了道路,在从为人师的路上,陈老师的光芒总是指引着我前行。
当然,人生除了偶遇还有偶然,我应聘的初中校长却安排我去高中,而我也糊里糊涂在高中部见习一个月,那之后我坚定逃离的心。离开陈老师所在的学校,在另一位陈老师的引荐下回长沙工作。
三、逐梦的陈清老师
陈老师是我的高级英语老师,记忆中陈老师的高英课永远激情饱满,要知道大学课堂大多都是自主学习,难得遇见一位如此“亲近学生”的老师,于是我在第一节高英课后便主动申请做课代表。
临近毕业时我跟陈老师说不考研了直接工作,她跟我说教育在于实践,相信我去任何地方都能发光发热。后来我决定考研,她也支持我继续深造,并跟我分享她自己的儿子也是工作后又决定考研,现在发展很好。当我留言给她我开始在深圳工作了,并分享了一张通过豆瓣友邻认识的往届学姐的图片,异乡遇校友,我们惊叹于世界之小,她则祝福我们在深圳都能有好的发展。
因为跟着陈老师做课题,所以陈老师也成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如今则成为每逢回长沙必拜访的恩师,“对学生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从陈老师身上学到的教育智慧。
偶然的机遇为我们打开一扇扇窗,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承载着域外的文化,它让我们看到不同国家、民族厚重的历史和生动的当前。
大三《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课上,老师讲解课程性质时再次问到:“为什么学英语?”,对于已经学了三年英语专业的我们其实问的有点懵。但当天的回答我至今还记忆清晰,那段时间刚好在精读某一期的《经济学人》,里面讲到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西媒评论这不过是中国利用经济优势给不发达国家人民洗脑的举措,所以当时我的回答大概是:“一带一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应该学好英语用正确的语言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不是这个提问,我不会再去思考为什么学英语,只是觉得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个联系却让我内心澎湃,以至于写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是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相关。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过往十多年哪些英语老师具体教过我哪些知识已经记不清了,但通过学习英语感受到的文化差异却铭记在心,而这三位英语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是改变我的一生。
这节阅读课上,我简要分析了自己从学英语到教英语的十多年历程,概括了跟作者一样因为偶然的机遇变得十分感兴趣,而后投入更多时间研究,进而把爱好变成事业的一些关键要素,如兴趣、激情、坚持等。
但写下来才意识到,一节课只能够激起学生心中微微涟漪,从陈静老师播种希望到陈艳辉老师提供示范,再到陈清老师无条件支持我追逐梦想,十余年时光历历在目。要想启迪学生,唤醒另一颗灵魂,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