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9

看到一篇文章《至少别在今天死去的86个理由》,乍一看这个题目,第一念闪过的是“活着需要这么多理由”吗?带着疑问看完了这篇文,竟然忍不住撸起袖子,心中想表达的是:来吧,这样的理由还可以有87个,870个,8700个......

      随手挑几条文中阐述的理由,一起感受下:秋天的第一茬橘子早饭煮饺子一个皮都没破还没偷过一次荷花池里的莲蓬流血后很快凝住的伤口看门诊,医生帅的超乎寻常......写到这里,抬眼看到我的猫猫,正顶着一身乱毛,在鼠标垫上睡的四仰八叉,一副舍我其谁的舒适与安然,就那么真切而自然的呈现在眼前,和我脑子里无数个关于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纷飞、驰骋的念头带来的摇曳不定,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只猫比我高明”,某种程度来说,大概也算是实情吧。一行禅师说:清晨醒来,我们所能做的第一件事,是觉知当下的生命所赋予我们的馈赠,全然的活在每一秒,随时随地与那唾手可得的生命奇迹链结在一起,就是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了。什么是唾手可得的生命奇迹?每个瞬间,每分每秒,耳边传来的或远或近的声音,身边走过的认识的或陌生的人,路边青草上的露珠,冒着热气的杯子里正在慢慢舒展开叶片的茶,可以畅快进行的每一口呼吸......此时此刻的一切人、事、物无一不是生命奇迹。

      我身边有一位朋友正念禅修多年,每次看她行茶,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她总是那么全神贯注的倾注于当下的每一个细节,经她手过的每一件茶具、每一片茶叶、每一滴水,都被注入了满满的深情和全心的照顾。她说:“它们都有着鲜活的生命,相遇的瞬间,我自然也要以生命的全部来完成交汇”。她整个行茶过程充满了宁静和安详,于无声处的印记自然传递的,是心与茶之间饱满的灵性链接。所有卓越的修行者,无一例外都是精通专注当下这门艺术的大师,而一个人最终体现出的沉着、稳重、如如不动的特质,正是功夫的真实外显。“活在当下”,看似耳熟能详的平易,其实却堂奥极深。学了半生道理,从门内仰望那望山跑死马的仁义礼智信、天理、佛智、参禅悟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真正落脚处,正是当下的丝丝细节处。宏观是理的知见,微观才是行的道场。哪怕是登高望远,思千古之幽情,看似广袤无边,其实落处仍是无限无尽之天地与历史凝于的这一处、这一瞬。你且再去观照,你的身边之物、眼前之物,有多少被你忽略的细节。当你注意到这些细节,开始专注它们时,你又能发现细节中还有细节,细细密密无穷无尽,即是那堂奥极深处。它们能够源源不断带你层层深入,拨云见日看见“我在”,也只有回到这里,“全”才慢慢展现,“足”才慢慢受用。真正的风景,从来只在当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达摩所以云:“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看似最基本的,却同时也是最根本的;是最浅显的,又是最高明的;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困难的。越究竟,便越是如此。《道德经》中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出的是“神”,耗的是“精”,散的是“气”。“我”不在家,再多外在的“知”也无法弥补内在“神府无主”所带来的根本匮乏,“少”是必然,而“知”和“智”更差十万八千里。就如同中医中的“真阳”和“阳亢”:“真阳”从阴实中生,以震卦乾阳立极,有这一立,便是“我在”,便是做得了主,一阳隐于下,二阴于上,即便流露忧患却也蕴含无限大能,不舍慈悲而又能行大担当。“阳亢”从阴虚中生而受阴之制,以艮卦阳浮于外,内则阴寒,初用有功,内虚则耗,损伤根本,为浮世之虚华。失落的,要拾回;模糊的,要清晰。真切的,要护住。

    佛云: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生活本身才是第一道场。一花一叶,一毛一芥,皆是一个微缩宇宙。穿透生活当下的细节,面向小处,贴身处体悟契入,自会经验到内在的实相。每一个处变不惊的日子里,是于浮光掠影中浅浅活过,还是活出生命的质感和厚度?精微处,见分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