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舟行南塘入城郭 橹荡甬水望长春

 行舟示意图(本文正文均有行舟示意图标明所处位置,由于笔者手头的清代地图只标示城内景物,故第一回用民国四年地图代替,之后每回均用《宁郡地舆图》作标识)

【按】本回讲的是南门外的南塘河、南郊路。“甬”为宁波古称 一种,词源有争议,有越语之汉字音译说,亦有江口甬山形似“甬”字得名说。宁波城中的三江口水系古称鄞江、也称甬江。城南有南塘河,又称甬水。唐代它山堰工程完成后,南塘河带着樟溪水自南而北流入三江口,使宁波城有了源源不断的淡水。南门外的南塘河,以及南塘路,也是中心城区与南部辖区交通的关键通道,直到上世纪30年代鄞奉汽车路出现,新的交通形态终于取代了古老的物流模式。

日湖演义

第一回  舟行南塘入城郭  橹荡甬水望长春

【时间】

咸丰甲寅六月十八,公元1854年7月12日

【人物】

宁波府东大街回春堂药行账房先生张善葆(西门崇本堂张氏善字辈)、台州府方通泰药行少掌柜方文通(慈溪县慈城方氏后人)及随从

【地点】

南郭外南塘河畔关帝庙

【正文】


1910年代宁波城外景致(德国人Dr. Joseph Lauterer所著的《China Das Reich der Mitte einst und jetzt》一书中的插图,图片来自网友“廿条桥”新浪博客)

是台州府方通泰行方少掌柜吧,久仰久仰!

在下本埠东大街回春号账房张善葆,掌柜命我在城外恭候,请随我进城,掌柜已在店内备茶。

阿胶之事请少掌柜安心,葵丑六月长毛占九江、武昌之后,南北药材漕运弗济,宁郡转运渐成大宗,贵号急需之东阿阿胶,本号存货充裕,且熬制极精。上月贵号掌柜来信之日,便已备齐。方通泰之方家和与本号东家大奶奶俱为慈城方氏之后,本是同宗,又皆从药行,解人所急,理当为之。

您问对岸?今日六月十八大集市啊。

此地乃甬水桥里南郭墟,早年间就有市,不知起自何时,家中长辈言已有几百年了。自前明天顺起,此间定名曰南郭市,每逢三、八开市,俗称“三市”。开市之日,鄞西之民,携地产土货争来贸易,船舶争集、夹道商铺,繁华一如城中东门内的大市。

诸位已在关帝庙歇息多时了吧,此庙又称“南河庙”,建于宋时,殿宇虽草,然香火旺盛,现已老旧,据闻乡间已筹得善金,不日重修(关帝庙重修在咸丰七年)。您听,庆云楼敲钟,卯时了,长春门已开,请少掌柜移步,往甬水桥埠头上船。


宁波罗城的钟楼——庆云楼(俗称八角楼)原址位于今柳汀街与长春路交叉口(图片来自歌代啸的博客)

您问这甬水桥是何来历?此桥建于宋元符三年,为本埠少见之高拱石桥,拱矢离水一丈两尺(4米),夸水两丈四尺(8米),可容官船往返,器宇轩昂,素有“城南第一桥”之名。本埠石拱,鄞西高桥、鄞东张斌桥之外,无有比肩者。石桥西接尹江岸、祖关山,东联官道——南塘路。南塘路与桥下南塘河并行向北,直通长春门之陆关、水关,乃城南之通衢要津。此间气象,有诗为证:

瑞气它山来,横亘南河成集市;

嘉名著甬水,高飞东鄮作通津。

船家,我们进城!


 甬水桥与南塘河(丁安绘)

方少爷好见识,东岸高墙黛瓦林立处确有巨族,乃城南袁氏族居。

这城南袁氏乃四明望族,宋时随赵构南迁至鄞,人才辈出。首望袁毂(gǔ),嘉佑年间进士,卒赠光禄大夫。宋人笔记载袁毂曾与东坡学士斗诗:云某日袁公与苏学士同往山寺祈雨。东坡云:“吾二人赋诗,以雨速来者为胜,不然,罚一饭会”。二人同取纸笔,各自拟就一言,展纸来看。

东坡云:一炉香对紫宫起,万点雨随青盖归。

袁公云:百日清天沛然下,皂盖青旗犹未归。

苏学士自叹弗如,遂欣然做东!

此后袁家数代兴旺,及至本朝,竟有七望,个个不逊袁毂。

船家,请快些!几位客人要在辰时前至迎凤坊平桥下。方少爷您看,前面就是宁波府的南门——长春门!


1862年中英联军攻克太平军所占宁波时的南水关及南塘河(此为照片的铜板临摹画,发表在1862年8月2日的《伦敦画报新闻》,标题为“宁波光复”RECAPTURE OF NINGPO;图片来自网友“独立观察员”新浪博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回 舟行南塘入城郭 橹荡甬水望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