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有带孩子的焦虑,都源于不懂“正面管教”!

前几天同事在朋友圈发了个“寻人启事”,急寻一名14岁的男孩。

原来男孩在上网课时,偷偷地玩游戏,被母亲发现。这位母亲当时火冒三丈,打了孩子,男孩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为什么孩子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这让很多家长困惑不解。不少父母感叹: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说也不是,打也不是。为此,父母们愁肠百结,束手无策。

孩子为什么难管呢?咱们先看看现在的生活环境,各种媒体、网络的盛行,孩子们很小就形成独立的个性,父母们还是运用原来非打即骂的方法,很显然不适合。

老方法不行了,会有什么新方法吗?有一种方法叫正面管教,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它倡导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自己解决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它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在1981年写成了《正面管教》一书,此书一经问世,立即引发了家庭教育的一场革命,从而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可以负责地说:你所有带孩子的焦虑,都源于不懂正面管教。

一、观念不对,努力白费

曾经有一句话: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它说明选择对于人生的重要。

同样的道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观念不对,努力白费。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在观念上“破旧立新”。

1.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父母们一提到自己的孩子,欢喜宠溺之情溢于言表。

“我家孩子可聪明了,学什么都是一学都会。”

“我家孩子机灵着呢,每次我回到家,马上就递过来拖鞋。”

“女儿真是妈妈的小棉袄,每次我累了,她都会抱着我亲一下,让我好好休息。”

孩子的好,让父母怎么疼都觉得不够,有很多的家长,竭尽所能,包揽孩子的一切需求,帮他们解决遇到的一切难题。

这个时候,孩子已然成为父母施爱的对象,除了被动接受,什么也不能做主。无形之中,父母就剥夺了孩子的灵性,剥夺了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

相信电视剧《还珠格格》,大家都还有印象吧,剧中那个温婉可人的“晴格格”,曾经令多少人倾心着迷,据说她的扮演者王艳,不久后嫁入豪门,生下儿子球球。

初为人母的王艳,对孩子倾其所爱,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可是在一起亲子真人秀节目中,球球的表现,让观众大失所望。

他不但不懂尊重妈妈,甚至一点小事儿就能崩溃,还大呼小叫着:“在北京,我都是坐劳斯莱斯。到这儿,我哪能受得了这苦啊!”

球球之所以长成这样,究其原因,就是王艳爱的太多太满,大包大揽所致。

英国诗人纪伯伦有一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间有这么两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2.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知从何时起,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孩子犯错,动不动就打,更不要说数落挖苦这样的小事了,反正大家都认为孩子是不打不成器。我们从不怀疑父母的初衷是为孩子好,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小时候挨打,你是怎么想的?

你是不是特别感激父母打你?是不是从此明白事理,再也不犯错误了?

我小时候因为贪玩,常常忘了吃饭、睡觉,为此母亲满世界的去找,找到后常常被母亲痛打一顿。

每次挨打,我都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后要永远离开这个家,再也不见他们,即使父母生病、老死,我也不管……

在《孩子就是挑战》一书中说:困惑的家长,错误的认为惩罚之后会有效果,但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管教方法,根本不起作用,惩罚只能让孩子更逆反。

3.像对待同事一样,和孩子相处

想想在单位,你是怎么和同事相处的?你能明目张胆的对同事指手画脚吗?你能不经过同意,就对他们的事情大包大揽吗?如果同事惹你生气,你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棍棒”伺候吗?

这些都不会吧,因为你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你不能也不敢这么粗暴。

每次见面,你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平时相处中,你会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怕不合适的言辞,会伤及彼此的和气;如果你们有分歧需要沟通时,你一定会斟酌字眼,注意语气,还得让同事感受到你足够的尊重。

你所做的这些,不过是为了能够和同事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其实和孩子相处,你需要做的也是这些。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也许很幼稚,也许不合常理,请尊重他们自己探索世界的权利。你能给予的,是必要的帮助,不是过多的干涉。

二、专注于解决问题,不问对错

凭心而论,犯错是一个人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别说孩子,就是有足够生活经验的成年人,也不敢保证不会犯错。

可是为什么有些父母不能容忍孩子的错误呢?一点小错误,就能让大人们大发雷霆,对孩子数落不止,这种做法无疑会伤害到孩子。正面管教要求大人们专注于解决问题,不问对错。

1.设定“冷静期”

人在生气的时候,特别容易冲动,做出令人后悔的事情。2019年海宁市的一位父亲,因辅导六岁的女儿写作业,被女儿顶嘴,致使父亲勃然大怒,失手将孩子打死。

为了避免伤害,需要设定冷静期。这时你可以说:“孩子,看得出你很生气,妈妈此时心里也不平静,你和我都需要冷静,让咱们回到各自的房间,等情绪平静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

冷静期对大人和孩子都是有利的,它可以避免造成再次的冲突,还可以为孩子树立榜样——冷静下来才能解决问题。

2.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最好的课堂不在学校,而是来自生活。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就是让生活去教育他们。

比如孩子忘记带作业,当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解释说:“我写完了,忘在家里,给我妈妈打个电话,让她把作业送来。”

接到老师的电话,你可以跟孩子说:“孩子,妈妈这会儿特别忙,我相信你能处理好这件事。”

没有抱怨牢骚,更没有批评指责,只是决定不对他施以援手,让孩子自己面对老师的批评,以后他自然会记得带作业。

3.善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

正面管教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把犯错当成学习的机会。孩子犯错误,父母可以和他一起探讨问题的原因,探讨意味着孩子作为主要的一方,参与分析事情的利与弊。

在这个探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多使用一些启发式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咱们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呢?”

“冷静下来考虑,又什么补救的办法?”

“从这件事情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上个月时儿子上网课,与几个同学语音聊天,声音之大,兴致之高,即便在厨房,我也听得清清楚楚。于是我推门进去,儿子看到我过来,草草结束挂了电话。

我说:“听得出你很开心,是跟好朋友聊天吧?”

儿子回答了一句是,接着又急于辩解:“物理课都听不懂,所以我们几个就聊两句。”

我说:“现在静下来想想,你怎么看这件事?”

“说实话,我也不想聊,只是他们语音邀请了我,不好意思不接。我知道不认真听课不对。”儿子悠悠的说。

“我很高兴你有自己的想法,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取舍问题,你觉得该如何取舍呢?”我启发他思考。

儿子想了一会:“做事情之前,先问问自己,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就知道如何选择了。”

启发式问题,有助于孩子理清思路,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见。

三、花时间训练孩子

通常我们希望孩子能独立做事,比如能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等。

只不过有的家长会忽略孩子不会的事实,其实对大人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在孩子那里,却可能是天大的难题。这时孩子需要的是帮助,家长要花时间训练孩子。

1.给孩子讲述规则

给孩子讲述规则很有必要,要让他们明白做事情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比如打扫卫生,我们可以这样给孩子讲:

先把桌子、沙发上的东西放整齐,不要的东西扔进垃圾篓。然后洗干净抹布,拧干水分,把桌子有顺序的擦一遍。

接着清理地面。先用扫帚把地扫一遍,然后再用拖把拖。拖把要先涮水,挤掉水分,最后按顺序把地拖完就行。

讲述规则会让孩子对做事有个整体的认识,不至于茫然无措。

2.作必要的指导、示范训练

知道了做事的规则,家长还要做必要的示范,这样会让孩子更快地掌握技能。

这方面,我有个同事做得非常好。家里添置任何新用具,她都会和孩子一起阅读说明书,通常是她阅读孩子操作,阅读完了,母子两人都会用了。

那次他们家买了滚筒洗衣机,读完说明书,她找了几件衣服,对孩子说:“试试,你会用了吗?”

这正合孩子的心意,说明书刚读完,他正跃跃欲试呢!果然按照上面的方法操作,孩子很顺利地把衣服洗完,因此又掌握了一项新的生活技能。

书中有一位妈妈的做法,也很值得称赞。为了训练女儿铺床单,她每次都买带格子的床单。铺床的时候,为了铺得平整、对称,母女俩一起数格子、找直线,原本枯燥的劳动,竟一下子变得有趣生动,6岁的女儿很容易就学会了。

正面管教的理念告诉我们,不要忘记管教孩子的初衷,要时刻关注教育的长期后果,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切记尊重是首要根本的要素。愿正面管教,能陪伴你和孩子共度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所有带孩子的焦虑,都源于不懂“正面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