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篇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先上一句暴露年龄的歌,嘿嘿。

都说:少不读三国,老不读水浒,可偏偏许多年轻人就是迷恋三国,为什么呢?

在三国里有英雄,有美人,有谋士,有美酒,左边半拥天下,右边勾心斗角,如此老少皆宜,可对于不谙世事者来说,看的只是热闹,三国中的人情世故,韬略,天机,均非年纪轻者可悟,一般的作家创作故事,皆以身边事为灵感,而罗贯中则以天下、历史、帝王等为棋局创作故事,此般差距可想而知,换句话说,【三国演义】就是【三国志】的同人版,就像爱因斯坦一样,他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出了相对论,在我们初高中的时候,都学过力,听过苹果与牛顿的故事,通过观察与实践,最终确认牛顿是对的,他总结出了力的三大定律,与自然规律完美契合,可很少有人会思考一件事,引力既然存在,那么其为什么会存在呢?

问题最后就变成了:引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里就不予详细解答了,同理,改编自【三国志】的【三国演义】也是一部踩在巨人肩膀上的作品,许多人在观影的时候总喜欢一起对比,不得不说,此举纯属徒劳。

三国中凡成大事者,无不历经磨难,心智过人,因此篇幅从谋士展开。

谋士篇:

1.郭嘉(字奉孝)

一个风流成性的才子,享年三十八岁。

在袁绍来袭时,曾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论,相信观影的小伙伴们当时也看得目瞪口呆,即使拿小本本记下,也要理解许久,由此足以见郭嘉的心思之缜密。

无奈曹老板大胜袁绍之后急于伐吴,最终惨败于赤壁。

在郭嘉的遗计中曾劝谏曹操,首要之事便是图荆州,如此便能执天下之牛耳,徐图天下。如果看三国时地图,便会发现,无论蜀国还是魏国,只要能占据荆州,一统天下便指日可待,荆襄九郡,不仅物产丰饶且交通便利,啥意思呢?就是说位置好,得荆州便能占尽地利!

但无奈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2.司马懿(字仲达)

超级忍者神龟——司马懿。

世人常说他是鹰顾狼视之徒,足以看出其心志之大,其谋略之深,在曹操在世之时,司马懿不敢露出锋芒,为何?因为曹操是强主,强主自然容不下强臣,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其出道于曹操赤壁新败,却始终被曹操所猜忌。

司马家是汉朝百年士族,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曹操称王时,司马懿与荀彧很像,不敢越位去做僭越之事,毕竟一时的富贵顶不上整个家族的千古骂名,荀彧被杀,司马懿选择回避,此乃其大略一。

曹丕只活了七年,称帝时立华歆为相,司马懿只取殿前主簿一职——有名无权的职位,他之所以拒绝出任丞相一职,背后有两点主要原因,一是家族声誉,曹操只是称王,属于僭越,而曹丕则是自立为帝,属于篡逆,比前者更甚数倍,司马懿自然不敢参与,二则是司马懿心智过人,从曹丕安插耳目开始,他就明白一件事,他司马懿永远都会被朝廷猜忌,一旦掌权,则大难临头。

曹睿即位后,司马懿手中的权力被再次剥夺,他本人被放逐边塞,如此,整个曹氏贵族都松了一口气,殊不知,此乃愚蠢至极之举,司马懿远离朝堂,私自募兵,足以窥其逆反之心,无奈天助司马,诸葛亮逆天伐蜀,最终成就了司马懿。

人们常常会比较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才智,其实大可不必,两人各自有过人之处,论心性,司马懿不输曹操,忍辱负重几十年,最后一招取胜。论战场谋略,诸葛亮远胜司马,可天时地利都站在魏国这边,诸葛亮最后只能含恨而终。

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一事自不必多说,大将军压根不是老乌龟的对手。

魏国雄踞中原,发展潜力远胜吴蜀。蜀国北伐实为逆天之举,而吴国除了水师难堪大用,最终天下尽归司马氏。

3.周瑜(字公瑾)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周瑜实乃天下才俊之楷模,怎奈遇到了奇才诸葛亮。

讨伐董卓后,孙坚携玉玺欲返回东吴,因此招致灾祸,袁绍与刘表合谋将其诛杀,玉玺被抢,孙氏残将苟且回到江东,而其子孙策此时效力于袁术麾下,因谋略过人,最终骗的信任,得到了一支军队,人生的第一桶金,孙策返回江东后,与周瑜相遇,两人一拍即合,横扫江东,创立东吴基业,但为时不久,孙策就被刺杀,权力落于孙权之手,一个三国中最腹黑的君主,其两面三刀之事不胜枚举,此处不再细说。

故事要从赤壁之战开始讲起,诸葛亮三气周瑜之事广为流传,人们普遍认为周瑜乃是心胸狭隘之辈,然事实并非如此,曹操赤壁大败,周瑜屡次设计诛杀诸葛亮,最终都无功而返,他真的因为嫉妒诸葛亮才起的杀心吗?当然不是,所谓英雄识英雄,周瑜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一眼看出诸葛亮远胜于己,这一单就足以看出他并非狂妄之徒,自然不可能因私得仇,他目光远大,知道未来诸葛亮必成大患,如此慧眼世间能有几人,当时刚出道的诸葛亮尚无过人战绩,而周瑜却能一眼看穿,难道不是我等马后炮们的楷模吗?

周瑜文武双全,遇到强敌诸葛,自然要为东吴的将来考虑,他知道刘备烂泥扶不上墙,可一旦有诸葛亮辅佐,则成大患,因为刘关张缺的就是脑子!三兄弟都来自民间,腹无经卷,心无韬略,此般组合如何能争天下?刘备败了大半辈子,四处寄人篱下,被人猜忌,周瑜从未把他看在眼里,他担心的只有诸葛亮。

周瑜死于箭伤崩裂,为了东吴基业,耗尽了全部生命,荆州之痛,历历在目,周瑜以孙权之妹为饵欲囚禁刘备,谁料竟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不死,则东吴难安,只有周瑜明白这个道理。可鲁肃也是对的,一旦刘备被灭,则曹操必将卷土重来,东吴必遭灭顶之灾,他想杀诸葛亮,但却始终越不过刘备这道坎。

4.陆逊(子伯言)

在东吴四任大都督之中,陆逊是最懂的明哲保身之道的。

东吴历来强臣压主,弄的孙权很不舒服,一个君王没有存在感,那当权的大臣也离死不远了。

陆逊懂得为臣之道,也识得孙权之术,他在这一点远胜周瑜,在目睹吕蒙被杀之后,毅然选择离开朝堂,颇有司马懿之风范,他看得出孙权需要立威,知道在和平时期自己一不小心就会成为牺牲品,于是选择了归隐。荆州斩杀关羽之后,陆逊才再度出山,毛遂自荐,他出现的时机很巧妙,恰逢吴军夷陵大败,此时乃生死存亡之际,孙权别无他法,只能用他。

之后的战局也证明了陆逊的才能,火烧连营七百余里,尽灭曹魏水师,如此大捷,保证了东吴几十年的和平,无奈江东骑兵与步兵孱弱,马匹也不及北方战马,待魏国恢复元气,自然不是对手。

5.庞统(子士元)

奇丑无比的顶级谋士,但只有他看出了刘备的弱点——感情用事,换句话说就是私心太重,刘备做的一切都为了名声,对关羽、张飞等缺乏管束,若不是诸葛亮忠心耿耿,死后刘禅必被废黜。

图荆州时,皇叔百般推脱,即使所有人都看出他想得到荆州,但他还是磨不开面子,不敢下手,徐州如是,益州如是,若其有雄志,则早就得了天下,但刘备就是一拖再拖,直到庞统死后,才性情大改,露出贪婪的面目,他借着复仇之名举国东征,真实目的可想而知,那就是鲸吞东吴,怎奈遇到了陆逊,一个顶级的智士,刘备登基后愈发傲慢,对诸葛亮弃之不信,反而亲近李严——一个偏安一隅的管理者,摒弃诸葛亮的劝谏,兴兵伐吴。

在取益州之前,功勋最大的莫过于庞统,他屡次建议刘备动手,却屡屡被拒,最后为了一个面子,葬身于落凤坡之下,如此,刘备才师出有名,拿下益州,取得西川。

6.诸葛亮(子孔明)

三国中的顶级偶像,在谋略层面,诸葛亮几乎没有败绩,除了自己的爱徒马谡,险些毁了一世英名,诸葛亮最出名的战绩莫过于六出祁山,从此名扬天下。

骂死王朗,八卦阵,木牛流马等等,皆彰显其智,曹真、曹休等辈一击即破,唯有司马懿能与之抗衡,但还是落得下风,略谋略,天下无人能及,但论心性,却比曹操、司马懿、陆逊等人相差不少。

刘备被囚后,诸葛亮被关羽、张飞等气的险些离去,因为他深知两人的弱点,一个傲慢,一个莽撞,均难堪大用,可刘备却还是把两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赵云、黄忠、马超、魏延等均居其下,通过历史可以看出,关羽,张飞等人皆有勇少谋,最终弄的整个刘备集团公私不分,旗下不知有多少人难以出头,这是蜀国后期缺少人才的原因之一。

东吴重视青年才俊,曹操则爱贤用能,唯独刘备这里讲究感情,那么有才之士还会前来投奔吗?自然不会,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数量很庞大,而刘备只会重用少数亲近之人,不给新人太多机会,最终导致了蜀国后继无人。

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如此,失败在所难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谋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