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发展

        有史以来,随着对自然的探索,人们不断揭秘存在,试图弄清宇宙的结构和事物的本质以及生命和思维的本源,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初创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以及两者结合的体系,是继牛顿以来物理学的重大革命,促进了人类认识能力和思维模式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一、牛顿与经典力学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维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怎么会反复东升西落?这些今天看起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牛顿等科学家的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牛顿在开普勒发现行星绕太阳运动三定律的基础上,总结伽利略的力学研究成果,先后发现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物体运动三定律,是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任意两个质点之间引力的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以m1、m2表示两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者之间的距离, F表示相互吸引的力。万有引力定律表示为:

万有引力表达式

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

        学习电学可知,虽然电量与质量是不同的概念,但库仑力公式与万有引力公式是完全相同的模式,只需将质量改为电量、万有引力常数改为库仑力常数。从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惊人的相似,可以想到宇宙间一定存在普遍的统一的规律。

        二、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宇宙中存在着绝对的空间和绝对的时间。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进而创立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认为,光速是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物体的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空间、时间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情况。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相对论的创立,揭示了空间和时间的辩证关系,把空间、时间和物质及运动联系起来,将绝对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经典力学,并把它概括在相对论理论之中。对于低速运动,相对论同样正确,给出的结果与牛顿定律给出的结果一样,但计算要复杂得多。

        三、量子论的创立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量子假说”:物质辐射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量子”。他认为,物质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普朗克的假说,冲破了经典物理学传统观念的束缚,第一次把能量不连续的思想引入物理学。这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崭新的量子化观念,揭示了自然现象中客观存在的不连续的量子性质,为人类探索微观物质运动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1905年,爱因斯坦将量子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过程中,提出了光量子论,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后来,波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量子论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许多交叉科学,如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量子宇宙学等都是立足于量子这块基石上发展起来的。量子概念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性概念”。

        微观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子化和波动性的发现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大飞跃,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微观物体运动规律的知识,称作“量子力学”,它也可以说是牛顿理论的发展。对宏观运动,也能应用量子力学,这时,它给出的结果和牛顿定律给出的一样,但计算要复杂得多。

        牛顿运动定律对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是正确的、精确的,对于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它发展为相对论;对于微观物体的运动,它发展为量子力学。它们都有局限性。有待探索的真理的海洋依然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已经有人在探求整个宇宙运动规律的统一公式了!

        四、科学如此多娇

        科学,是正确反映现实世界(自然界、社会、思维等)及其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征服世界的钥匙。

        科学在否定中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综合中发展。

        科学无限美丽。在科学的天国里,玩不够。

        世界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研究。研究科学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各种门槛和条条框框,不需要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科学本身是绝美的艺术,人类对其具有无法割舍的好奇心。科学境界,其趣无限,其乐无穷。我们应该与科学结伴,用科学为世界点亮一盏灯,照亮通向未来的道路。


附录:

        整个自然界是统一的、和谐的。

        人来到世界上,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随时随地都有好多谜团,只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人类要做的事还很多,不是吃饱就没事了。如果千秋万代只为了一个吃,或只为动物本能的需要,那么人类历史也没什么可写的,人类也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动物。

        我们离真理还有多远,真的不知道。按“缘生”的说法,所有的事物都是因为缘才有了新生的。好一个“缘”字,实在是绝对真理,但它能让人们不再思考万物的本来面目了吗?

        过去有人认为,天地无边,天无限高,地无限深。如果天地真的是这样,人们也不会感到奇怪,现实中谁也没有看到天的极顶和地的极底,不是吗?不过,现代科技已经证明大地只是悬在太空中的一个球体。在科学上,我们依然有更长的路要走。

下面列举一些我想到的有意思的东西。

光速不变原理

        研究宇宙现象,一个光速不变原理就会把你带进神奇的世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所有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每秒三十万公里(你一眨眼功夫,光就走完了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的距离),而且,更特别的是,光的速度对于一切惯性系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说,比如路灯发出的光,不论是对停在路旁的人,还是对坐在迎光而来的汽车里的人,还是对坐在背光而去的汽车里的人来说,它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按平时我们观察,两辆汽车等速同向而行,那么相对速度为0。但是,若它们都以光速同向而行,相对速度还是光速。这就产生了矛盾,这个“光速不变”不符合常理,是不是光速太快,我们观测错了呢?不是,光速不变已被多次试验和观测证实,光速不变是科学观测得出的结论。这就奇怪了,事实摆在这里,一定有它的原因,但我们不知道。直到现在,我们可以说还没有离开巨大的知识河流的发源地。我觉得,当光速之迷破解之时,就是宇宙理论质变之时,就是正确宇宙观形成之时!到时候,就象日月的东升西落一样,所有的真理会显得非常简单。

        按照相对论可以得出:光在真空中传播,无论走了多远,也无论走了多长时间,对于光子自身来说,只是0时间走了0距离,这很有意思。

        光,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在真空中光子速度等于光速。不能快一点,也不能慢一点。光线在被物体反射的过程中是否需要时间?发光体在发光的那一刻,光子是如何从零速度上升到光速的?吸收光线的物体在吸收光子的那一刻,光子是如何从光速下降为零速度的?也就是光在生成与吸收过程中是如何变速的,以及这种变速是否需要时间?我们无法理解不需要时间的物质运动。也许根本就不需要过程!光究竟是如何、是用什么东西来生成的,而光在被吸收后又变成了什么东西?普通物体达到光速时它是否就变成了光?我们能否用对普通物体加速的方式来制造光?如果不能,那么普通物体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又是多少呢?众所周知,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速度有所不同,那么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又是如何变速的?

        光速,也许只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与其他速度,在本质上并不是一回事(现在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是这样,以前的理论又要向前发展了。

        光速不变,魔法一样。是不是有质量的物质的速度可以变化甚至可以超过光速呢?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发现。如果牛顿定律总是正确的话,用一个力给一个定质量物体加速,总有超过光速的时候。不过,即使可以这么想,现实中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需要的能量太多,现在还不能实现。另一方面,以这么快的速度运行也很惊险。

        时间膨胀:光在0时间走完0距离,从地球上看它用很长时间走了很远。如能以光速行走,宇宙旅行成为现实,但必须放弃眼前的一切,因为再返回地球时,自己感觉所经的时间很短,但地球上已经是多年以后甚至千万年以后的事了。

        依相对论,一飞船相对地球以光速飞行,感觉是0时间走了0距离,但地球人看来他飞行了很长时间很远距离,两者比较,地球人经历的很长时间与飞船的0时间相等,也就是说,我们在地球上本质上也没有时间流逝,也可以说,时间是不存在的;空间上,类同。为此,就有了悖论,明明是时间空间都有的,怎么说没有呢?再者,飞船相对地球是光速,它的时间没有流逝;地球相对飞船也是光速,地球的时间也不该有流逝,而我们深感人生苦短。看来问题还不少。

光的独立传播规律

        以不同的途经传播的光同时在空间某点通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路光好像其他光线不存在似地独立传播。而在各路光相遇处,其光强度是简单地相加,总是增强的。光线相交互不干扰,这与宏观事物不同,这种现象“忽略”了光的粒子性,是不是说明微观世界中两个东西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处于同一个地方?是不是存在大量的相互交错而彼此感觉不到对方存在的事实?

光子静止质量问题

        光子,没有静止质量,其静止时还存在吗?

引力

        万有引力是任何两物体之间存在的力,是不是在一个空间引入一个物体,别的物体就会立即与该物体发生力的作用?如果引力同时作用,中间不需要时间,那么该空间的其他物体都会同时受到引入物体的引力。如果引力的发生象光的传播一样需要时间,那么引力就会由近及远传播,较远的物体动作要迟。这样的活,宇宙的物质系统就乱套了。如果两物相距甚远,也许引力还没传到,就发生了其他事情,比如其中一物体被移走了,而另一物发现了引力但不知是何物在吸引。电磁力同样会有这样的问题。

        真空不空,空间依赖于物体,空间因物质而存在。引力场、电场,都是实物引起的,且是实物的组成部分。有这样的叙述:“时空告诉物质如何移动;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这就是为什么引力作用看似瞬时,但引力波却以光速传播。引力并不是一种在时空中传播的东西,引力就是时空。这样解释可以吗?

        另,物质间的任何相互作用是瞬时发生的,还是都要通过一定的速度(比如光速)传导?

化整为零

        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在许多时候都能用到。如不同质量的物体下落快慢的问题,可以将重物体看成是轻物体的组合,马上就可以得出轻物体与重物体下落速度一样快的结论,只是要忽略空气阻力。这说明科学思维和实证同样重要。

        再如将静态的密闭区域内的液体看作是无数个分子的集合,静态条件下,每个分子都受平衡力,四面八方所受的力相等,液体中各处单位面积所受的力(即压强)明显就是相等的,这就得出静压传递原理,即帕斯卡原理。

        物质世界包括人体最终都是由无限小的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如果最基本粒子都是光子,那么所有的物质都在以光速运动。尽管还没法证明,但可以断定,高速和低速、宏观与微观的变化应该有本质上的一致,一切物体在时空上的变化“速度”都应该是相同的。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宇宙间的一切物质在时空上的合速度都是光速。我们日常所见,物体远低于光速,是因为速度的大部分都分配到时间轴上了。

时空

        我们低速世界,约定什么时间在哪里集合,是非常精确的,不会觉察到误差。但在高速世界,如果约定时间,就不一定同时到达,需要用另外的约定。时间只是人的定义,是人的感觉。时空应该是一体的,到哪里去应该确定时空的坐标。

        时空之谜,光速之谜,解开它们可能会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将会带来科学的革命。

世界组成成份问题

        物质世界是实物和场的统一体,现实表现为质能和时空。质,就是有质量的物体,以质子、中子、电子为准,向下更小的为各种粒子、射线;向上组成为原子、分子,原子分子聚合形成我们所见的实物。质和能是一体两面的东西,质量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时空依赖于质能(平时所说的物质)而存在,时空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空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情况。实物和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电磁波谱

        神奇的电磁波,我们看不到它是什么形状,通过“节目现场─信号转换─电视”,我们只管收看节目,而不管电磁波为何物。可见光的两侧,理论上频率可以无限大,可以无限小。小可以到0,大可以到无穷大。见过0,没见过无穷大。在这个频率问题上,负值是没有意义的。这是实践上的射线(半个数轴)。有没有无穷大呢?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之一。

能量最低原理

        最节约、最简洁、最省劲。

宇宙的守恒法则、全息法则、平衡法则

        守恒,就是《心经》上讲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全息,就是部分之中含有整体的所有信息,比方说人体就是小宇宙。全息律体现在宇宙和人生的方方面面,从部分认知整体,从有限把握无限,为人们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也为实实在在的生活提供了思想方法(比如,守一个好地方,不必游遍世界)。隐藏在原子内心的,是宇宙结构的秘密。“一花一世界”形象地表达了现代科学的宇宙全息律。平衡,就是众生平等,没有分别。拥有的越多就代表曾经失去的越多,当下失去越多就意味着未来会拥有更多。所有的人都逃离不了平衡法则,当下你不必羡慕财富、地位比你显赫的人,他们失去的你未必知道。

动量守恒定律

        任何物质系统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时,它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在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的分力之和为零时,总动量在该方向的分量保持不变。

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定律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定律,是宇宙的基本法则。

绝对零度

        热力学的最低温度,等于摄氏温标零下273.15度(-273.15℃)。在此温度,物体内能为0。

大爆炸

        如果星系加速离远现象(加速膨胀)是真实的,那么在宇宙尺度,还应该有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强大的力在作用。没有力的作用,怎么会加速呢?从什么地方开始膨胀,又到什么地方收缩?是科学家看错了,还是有什么原因?如果加速膨胀,距离越远,离开越快。但按照光速极限,又限定不能无限快。所以,无限远的地方,它们远离的速度也不可能超过光速,在外层空间可能形成一个光速的包围圈,当然,相对于“光速包围圈”,我们也在以光速运动。假如理论与测量有误或判断有误,那么理论早晚还会被修正。

        通过哈勃望远镜观测,根据多普勒效应和红移观测,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与距离成正比,照此可以证实宇宙正在膨胀,从某种程度佐证了大爆炸理论。如果极远之处的物质以光速远离,那么我们是不是永远看不到他们呢?我想,如果光速不变,它们向我们发出的光对我们来说还是以光速到来,将会让我们看到。

局限

        有人认为,看到的东西,什么星星啊,星系啊,其实质量只占宇宙的5%。那么剩下的在哪里?25%是暗物质,70%是让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黑洞就很神奇,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而且连光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会被吸进去再也出不来,所以黑洞是看不到的。目前有科学家提出了“黑洞不存在”的理论,并称已经证实过了。将来也许还会出现“大爆炸理论是错误的”这样的理论。这里要说的是,一定要知道我们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所谓的真理还只是局部的真理甚至根本就不是真理。

单个的微观事件是不可预测的

        比如对于一个氡原子,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可以准确地预言在多长时间后会剩下百分之几没有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同样都是氡原子,为什么有的先发生衰变,有的后发生衰变呢?也许,微观粒子的未来是不好确定的,它走向哪里是一个概率事件;在微观世界里,再高明的预测也不可能达到100%准确。

诡异的空无

        物理学家发现,即便是亚原子粒子也远远不是坚实的固体,事实上,它们并不像任何我们所知的物质。它们无法被精确地固定和测量,大部分时间它们更像是能量波而非粒子。它们就像是变化无穷的模模糊糊的云状物,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实质性的实体。有人说:“物质是诡异的空无”。事实确实如此。一个原子中,99.9999%的空间是空无一物的。那么为何我们这个世界看起来实在而坚固呢?为什么我把手放在桌子上的时候,不能穿越桌子的“真空世界”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转速太快,它们创造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外壳”,以至于其他粒子无法正常穿越。就像一个人挥舞着秤砣令你无法靠近。同样,当两个原子相遇,它们各自的电子轨道阻止了彼此的渗透,它们表现得像固体的球状物。

定律

        宇宙间的绝对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定理、规律都是本来就有的,不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我们只是能够发现它们,而且还远远没有发现完。现在的“真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局部的规律,都是宇宙总规律的一个特殊情况。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元素周期律、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都是伟大的发现。宇宙一定有统一的定律(普适定律),在任何地方都是真理。物质不灭定律、因果律就是普适定律。

        在宇宙中存在着秩序──任何东西都不会丢失,任何东西都按一定规则动作,世界和谐地运转着。每种事物可能看上去很复杂,在表面混乱以及无尽头的各种原因、结果、转换和排列等错综复杂的情况之中,都保留着最完美的规则。

        万变不离其宗,万物变迁不已,皆有原因,皆有规律,皆有必然性。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生灭的。

其他

        相对于伟大的宇宙和奇妙的生物世界,那些丑陋、狭隘、自大、自私、腐败、不公平等现象显得太可怜、太可悲、太微不足道。

        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一切科学和艺术的源泉。

        磁铁两极之间如果是封闭的磁力线,那么两极中轴线之处的磁力线呢?是不是无限延伸的射线?

        我们吃饭呼吸,本质上是为生存提供能量。既然我们需要的是能量,那么将来不用吃饭,“吃”能量就行了,就像机器一样,有能量就运行下去,没能量就暂时休息。

        异想天开:播种一天就能长出粮食,电动车一秒充满电。这无非就是速度快了,并不是省略过程。在宇宙间,一秒种的确可以发生许多事。

        场具有实物属性,实物具有场的属性。最基本粒子是单一的,还是多样的,还没有弄清楚。与人类发生直接关系的物质是原子、电磁波(光)、还有场,也许场是更为奇妙而重要的,但通常认识不到这一点。

        紧箍经:不管相隔千里万里,一念就有感应(意念传递)。这使人想到:是不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感应的,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金鱼生活在鱼缸中,由于玻璃的折射,看到的将是一个失真的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鱼缸”中,看到的也是一个失真的外界。

        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恒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

        科学家做试验的时候,或者原子弹爆炸的时候,那些单个的质子、中子、电子还有其他粒子跑到哪里去了呢?它们会长时间单独存在吗?

        假设宇宙总量为0,宇宙产生之时,产生一个物质的同时,会同时产生一个反物质。同理,现在的世界之外会有一个反世界。不过,本来为0的纯净的虚无,怎么会产生无边的世界呢?反世界,真的存在吗?

        原子内部一直分下去是什么东西?那些电磁波(包括光线)、各种射线的微观结构是什么?

        无穷大与无穷小,永远不会出现在眼前。难道人们的视野被局限在“不大不小”的范围内?

        光速是不是低速世界与高速世界的“界线”?

        对细菌而言,人是超级大神。也许我们同样会遇到自己的超级大神,也就是说我们是超级大神眼里的细菌。

        有的星云像眼睛,那是超级世界的人的眼睛吗?

        人类习惯于地面附近的大气及大气压,如果到了太空,要穿着合适的宇航服,不然的话,不但得不到氧气,而且会被自己的“内力”撑破,到了大气压大的地方会被压扁。对人类来说,至今还没发现地球以外的天堂。

        万物皆同皆不同。同素异形、同分异构,是普遍现象。万物分解到最简的一层都是一样的。化肥不能吃,经植物吸收加工结出果实就能吃,还是一样的东西,只是改变了物质结构。人和有些动物(如虎、猪、狗、猴)身体的化学组成并没有太大区别,但C、H、O、N等元素的排列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生命体。生命体与石头、泥土的物理组成都是中子、质子、电子,但其微观组合不同,就成了不同的物质。人与人的大脑在物质组成上看不出什么差别,但其中的微电排列不同,就构成了不同的知识结构。灵魂呢,更显不出有什么不一样,但“一念之差”就有了善恶之分、美丑之分、人兽之分。

        时空是连续的,还是量子化的?我们还有疑问。如果是量子化的,那么就不连续,一切运动都是“跳着”进行的,而且从一个点“跳”到另一个点,中间必然是省略时空的。反之,如果中间有过程,则为连续的。

物理学实在太美了

        我常常会想起,高一时候物理老师站在讲台指着F=ma(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对我们说这是物理学界公认的最美的公式之一。在我心里,还有一个公式也是如此,那就是E=mc^2,它表达了质能等效性(爱因斯坦主张物质是一种能量形式)。真理就是这个特性,简洁而美丽。

        我佩服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研究成果并不复杂,但得到这样的成果,不知经过了多少艰辛!将来,整个宇宙的绝对真理也会简单明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仍然需要科学家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进行探索。我们享用现代文明,需要感恩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努力。

        我们学习和研究,既要异想天开,又要脚踏实地。我们急盼弄清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思维的奥秘,就象“天圆地方”的年代不能解释的日月东升西落一样,也许所有的奥秘并不是奥秘,只是我们的视野,局限了我们思维。

        我总喜欢在自然科学的书籍中寻找诗一般的文学因素。

法拉第

        在他眼中,华丽的宫廷跟布拉顿高原上的雷雨和落日相比算不了什么。“我之所以说出雷雨和落日,是因为这些现象在我心里都可以挑起一种狂喜。我以生为平民为荣,并不想变成贵族。”在他这样的人心中,那些世俗的荣华快乐,当然不会有价值。

        在高中物理课本中出现的科学家当中,我最崇拜的莫过于法拉第,因为他身上不仅有着对科学真理的痴迷精神,也具备了现代工程师需要的气质──对人类社会需求的敏感 !

        因为并未受过较好的正式教育,其数学能力与其他科学家相比显得相对薄弱,只能计算简单的代数,甚至难以应付三角学。但他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学家,且懂得使用条理清晰且简单的语言表达他在科学上的想法。他的实验成果后来被麦克斯韦使用,并建立了电磁理论的基础方程式。他以惊人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用“力线”描述电磁作用的介质──“场”。

        由于道德原因,法拉第拒绝参与为克里米亚战争制造化学武器。

        人们认为法拉第潇洒且谦虚,他的照片被印在20元的英镑纸币上。

        科学研究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非功利性,大多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都会将自己的发现、发明与人类的利益和命运联系起来。

爱因斯坦

        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非常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践,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遵照爱因斯坦的遗嘱,他死后没有举行任何丧礼,也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保密的地方,目的是不会令埋葬他的地方成为圣地。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天才”,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心情真好,因为我有幸看到了这些符合心境的文字。

几个有趣数据

        1千克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

        1千克氢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为6300000亿焦尔,相当于20000吨标准煤。

        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当之无愧。胡夫金字塔底部为正方形,四个角分别准确地指向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金字塔高度的10亿倍恰好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穿过金字塔的子午线恰好把地球上的陆地与海洋均分为两半。

        黎明的曙光沿地球赤道行进的速度为每小时1609公里。但沿月球赤道行进的速度每小时只有16.09公里,速度如此之慢,在那儿如果可能的话,只要骑一辆自行车,你就可以从容不迫地跟上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