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宝: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  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

     要说到青铜器,我们就不得不说西周的青铜器。在西周时,主要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其他日用杂器等。西周是中国古代铜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迄今所知,西周青铜器的分布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其中以王畿所在的陕西、河南出土最多。

那有两件巧夺天工的青铜器:

西周刖人守门方鼎

     古代的鼎多为圆鼎,方鼎较少。周原博物馆藏的其中一件“刖人守门方鼎”是1976年出土于扶风县庄白1号青铜器窖藏。此鼎的设计独具匠心,是我国青铜器中极其罕见的鼎形。通高17.7厘米,口横11.9、纵9.2厘米,腹深6.3厘米,重1.75千克。整个器物为方体,双附耳,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上各铸有一个立体卷尾龙,鼎口外沿下部装饰有云雷纹衬底的窃曲纹。

     最引人注目的是鼎的下部,为盛炭火的炉膛,膛正面铸能开闭的两扇门,左扇是插扣关口,饰有兽钮,右扇则有一刖刑奴隶,裸体束发仅剩右足,侧身屈膝跪坐在门边作守门状,与史书记载刖者守门相符。背面是镂空窃曲纹,可以通风助燃。炉内可烧木炭,使鼎内的食物保持温度。四个鼎足为四兽足,下部四角饰脸庞似猴、钩喙似鸳、曲角似羊、颈体似鹿的单足怪兽。

      刖人守门鼎是一种温食之器,上层用以盛放食物,下层两侧设窗,正面开门。鼎底部的小孔和背面镂空的窃曲纹用以出烟助燃,炉盘可以盛放炭火加热鼎内食物,很像现在的火锅。

   另外一件西周青铜器“伯公父瑚”则出土于1977年8月。当时扶风县云塘生产队社员在村南何家沟崖边铲土,发现西周铜器窖藏一处。这处窖藏在1976年1月发现的西周铜器窖藏以南,相距仅20多米;同时还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自铭为“公式”的器物。该器通高19.8,口长23、宽28.3、腹深6.4厘米,重5.75千克。器呈长方形,腹斜收,体略呈漏斗状,器盖与器身形制、大小、纹饰完全相同,腹两侧有一对环状耳。盖缘四边中间各有一个小牛首,牛首吻部下垂,扣合时以纳底,使器盖与器身不能移动。

西周伯公父瑚


     “伯公父瑚”整器造型精美,设计精巧,纹饰简洁大方。其盖与器同铭,均为61字,记载伯公父择吉金,盛放稻粱,用召事辟王,以及诸考诸兄,以祈长寿多福之意。相关专家均认为“公式”即为“瑚”,故其名曰“伯公父瑚”。

     夏朝是我国已认定的最早奴隶制王朝,经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其开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灭亡于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偃师二里头遗址青铜铸造作坊面积超过1万平米。二期至四期都有冶炼青铜器的出土,一期青铜铸造遗迹里也有冶炼痕迹。

     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极少有铭文,以前认为个别上的龟形是文字,实际上仍是纹饰而不是文字。商代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个别器上发现铸有作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但是没有发现被祭祖考的日干之称。

     在古人心目(古代文献)中,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



图文来源:网络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之重宝: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