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里的儿女——朱先生

网图侵删

      《白鹿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讲述的是白鹿两家的子孙,为了争夺在白鹿原上的统治,进行了世代的斗争。他们相互映衬,产生了鲜明的艺术感染力。在整部作品中,白嘉轩和朱先生的形象最为突出,他们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在白鹿原动荡的社会变革中,他们的言行,是原上的人们一路前行的明灯。他们是整部小说的灵魂。尤其朱先生,是白鹿原上的圣人,是具有白鹿精魂的人物,他的言谈举止,无不显露出儒家风范。他的名言是“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

        朱先生自幼才智过人,十六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当时的山西巡抚方生要委以重任,他却婉言谢绝。他料事入神,有诸葛孔明的先见之明,在白鹿原上如神话一般地存在。

      有一年夏天,人们在麦场上晒麦子,朱先生却穿着下雨天才穿的泥屐走来走去,原上的庄稼人看见了,笑话朱先生是“书呆子”,可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倾盆大雨让人们猝不及防。后来人们才明白,原来朱先生早已料到有雨。又有一年,朱先生看着满天星空,随口一说“今年成豆”,结果那年遇到天气大旱,只有耐旱的豆子丰收了。

      这样的事在白鹿原上慢慢传开了,有一天一个农民的牛找不到了,想找朱先生算一算,忙碌之中的朱先生说“牛在南边,快去找吧”。这位农民慌里慌张得往南走,撞上了迎面跑来的两位姑娘,被误认为是耍流氓,他来不及解释,继续往前跑,后面的人穷追不舍,他从一个坡上跳下去,正好看见了自家的牛,黄牛正在舔着牛犊。这位农民说朱先生算的真准,朱先生说“要得黄牛有,疾步往南走;撞开姑娘手,老牛舔牛犊”。朱先生在人们心中,就是地道的“活神仙”,人人对他都礼敬三分。就连白嘉轩,只要有疑难杂症,都要恭恭敬敬地询问朱先生。在白雪皑皑的一个清晨,白嘉轩在鹿子霖的地里看到了一棵神奇的植物,他急忙去找朱先生,朱先生让他把看到的植物画在纸上时,朱先生给白嘉轩说“这是一只鹿啊”,一语点醒白嘉轩,卖地换地,迁坟,娶妻生子,改变了白嘉轩噩运,从此一顺百顺。有一天晚上,白嘉轩做梦看到一只向他飘来的白鹿,白鹿流着泪,转眼越飘越远。白嘉轩冒着大雪走进了白鹿书院,找朱先生圆梦,朱先生知道了白灵已遇难,再三叮咛白嘉轩,记住昨天的日子。

        如果说,只有庄稼人对朱先生奉若神明的话,那也不能称为“神人”了,后来朱先生大义闯清营,一番唇枪舌战,退了方升二十万清兵,更让上至张总督,下至三岁孩童佩服起了朱先生。

      在杨排长那帮人要进攻西安时,当时的县长姓彭。彭县长实在受够了这帮兵痞不断的征粮,他问朱先生该咋办,朱先生说“熬着”,他向朱先生索要手迹,朱先生给了他四个字“好人难活”,第二天彭县长就跑路了,朱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愣怔了一下说:“他熬不住了。”后来,这帮兵的头领刘军长来找朱先生算卦,看什么时候能破城,朱先生说:“秋冬之交是大限,见雪即见开交。”果然,那天下了雪,但不是刘军长攻破了城,而是打了一个大败仗,不得已要退兵。

      的确,朱先生是一位通古知今、预测未来的儒士,但他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他关心国家命运,体恤百姓疾苦,大公无私,以身作则。当自家妹夫白嘉轩盲目地用鸦片来致富的时候,懂得鸦片危害的他,带头亲自愤然操起了耕牛,毁掉了满田盛开的罂粟花;当原上人们的遇到年景不好,挨饿乞讨,家破人亡,他依然丢下了编辑县志的笔,走出白鹿书院,拿起了赈济灾民饭瓢,与人们同命运,共呼吸。他是历史的见证者,他见证了一个摇摇欲坠的腐朽政权的毁灭,也见证了麻木保守的民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醒,见证了国民党人蒙昧百姓欺压人民的嘴脸。他不但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热血男儿,看到兆海的尸体,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八位儒士的爱国行径震撼人心,可“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像兆海这样的勇士都只能被迫残杀同胞,朱先生这样的平民百姓,报国无门也就不足为奇了。他可以预测未来,却改变不了自己的现状,所以他只好期待后人,于是他收下了黑娃这个关门弟子,继续散播他的学识,他的侠肠义胆,这也是他今生最后的幸运——因为他收到了最优秀的弟子,他给黑娃题了一幅字,也是他最后一次题字,上面写着:学为好人。黑娃是朱先生认为“最好的一个弟子”。虽然他曾是个土匪,但他最终蜕变成了一个文质彬彬,有抱负,有涵养的革命志士。直到生命的尽头,朱先生才实现了他自身的最大价值,所以他可以含笑九泉了。

      在屈指可数的日子里,满头白发的朱先生,把头搭在媳妇的腿上,让媳妇给他找黑头发,他忽然想起来小时候,母亲在他头发里捉虱子的情景,不知觉间陷入了幻觉,他记起母亲把他的头按在大腿上,双手分开他的头发寻虱子,他对媳妇说:“我想叫你一声妈——”,这吓了媳妇一跳,他接着说:“我心里孤清的受不了,就盼有个妈。”媳妇给朱先生剔完最后一次头,朱先生意味深长地说“剔完了我就该走了。”朱先生坐在旧藤椅上,两臂搭倚在藤椅两边的扶栏上,刚刚剃光的脑袋倚枕在藤椅靠背上,面对着白鹿原坡,静静地与世长辞。媳妇看见前院里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

      朱先生死后,他的坟被刨了。四五十个男女学生挖了他的墓,他们在墓里找到一块砖头,正反两面都有字,正面写着“天作孽,犹可违”,背面写着“人作孽,不可活”,这些人很气愤,捞起这块砖头就往地上摔,这块砖竟然分成了两半,里面还有字!上面写着:折腾到何!具有先见之明朱先生,能算到他死后那帮学生挖他的坟,所以死后,遗嘱这样写到“不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向亲友报丧。不接待任何吊孝者,不用砖箍墓,总而言之,不要铺张,不要喧嚷,尽早入土。”

      白嘉轩在朱先生死后思忖,这个人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奇闻趣事,全都是与人为善,竟找不出一件害人利己的事来。最后扑倒在朱先生的墓前,悲情地叫着“白鹿原最好的先生谢世了,世上肯定再也出不了这样的先生了!”所以朱先生的一生,饱自幼苦读,昼夜吟诵,孤守书案,饱学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忧国忧民。学位好人的黑娃,在灵前献上了“自信平生无憾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的挽联,这是对朱先生最好的歌颂。

      文中这样说“圣人能看透凡人的隐情隐秘,凡人却看不透圣人的作为;凡人和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圣人不屑于理会凡人争多嫌少的七事八事,凡人也难以遵从圣人的至理名言来过自己的日子。圣人的好多广为流传的口歌化的生活哲理,实际上只有圣人自己可以做得到,凡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又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这也是对朱先生一生,最好的诠释——他具有白鹿的精魂,是人类心灵的导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鹿原》里的儿女——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