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性的预测”引发了教师对这些学生的较高期望,就是这些教师的较高期望在8个月中发挥了神奇的暗示作用。部分学生在接受了教师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信息之后,会按照教师所刻划的方向和水平来重新塑造自我形象,调整自己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从而产生了神奇的“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心理学家们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对此,我深有感触,让孩子感觉良好,为自己感到自豪,是增强自我行为调控能力的好办法。自我感觉好了便有了自信,有自信就有了自爱,以自己为豪,由自爱达自尊。一个高自尊感的人,对自己的言行自然有约束有期待。
自信——自爱——自尊。
进入五年级后,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变化很大,深感欣慰和鼓舞。
一班有几个表现顽劣,位子分布在两头。过去上课中,我像打地鼠一般,一会儿瞪向左边,一会儿厉声向右边。训斥多了,自己上课的情绪败坏许多。高个子曹同学被我“拎”到了第一个位子,男孩性格温和,交流时表现得很乖巧,可课堂上自我管理能力很弱,总是分神,总是逗笑。批评几句,无碍,不过,也几乎无效。
另一头的史同学,精瘦的一个男孩,一双眼睛黑溜溜,非常有神,透着灵气也有戾气,课堂习惯差,想说就说,想叫就叫,开始活动了,他就一屁股坐下,不来参与。非常说不得,低年级时就会扯着脖子和我“杠”,四年级一次课堂上嘴巴一直在烦,严重影响上课,我肚子里的火一窜上来,一把把他拎出座位,他马上做出要和我干架的架势。在气势上,无论多高大的孩子心智终归还小,依然被我“唬”下来。但是,一时的控制未必能够换来真正地转变。
班级中还有几位貌似安静,实则经常悄悄说话、分心的男孩,有孙同学、叶同学、赵同学。
严厉教育、多次提醒看不出有什么大的效果,显然,必须得改变教育策略。
过去,一直比较认同“让孩子在学习本身、做事本身获得成就感,而非在奖品的利诱下去参与。一味地利用分数、奖品,只会破坏内驱力。”对自己的孩子也好,对学生也好,极少物质奖励,我会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积极鼓励。
然而,当学生似乎无优点可以夸赞时,或者一时好了,表扬过后很快打回原形,简直是我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惯用的教学策略似乎不起很大的作用,我开始寻思我要改变。
去年上半年,我拿了一盒果糖进课堂,宣布将奖励两类同学,一是连续几次课下来,表现改观很大的,进步明显的同学;二是表扬向来有良好自我管理的同学。“进步奖”和“保持奖”一公布,漂亮的糖果盒吸引了众多孩子们的眼神,整体课堂情况好一些。
物质的诱惑只是暂时的,为了避免几个调皮的孩子只做一时的改变,第一,在每节课下课前,特意点名肯定几个学生的进步,再跟上一句:“下节课会继续观察有没有管好自己哦。”第二,利用期望效应,当学生主动表达、表现时,立刻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夸赞音乐想象力、音乐感知力、音色、节奏感等等音乐素养,肯定他们各自身上有很不错的音乐细胞,并且下课后单独流下来,再一对一肯定+表达期待。
每一节课都受到我的鼓励,孩子们真的在变化。自从先后拿到奖品,曹同学、史同学在课堂上安静了许多,还不是安静一节课,是很长时间做到安静。
当我意外得知史同学在课外学习拉丁舞,既感到意外——课堂上没发现特别的音乐才能哦,又感到高兴,又可以拿来鼓励他。“不愧是在跳拉丁舞的呢”、“动作协调性真好”、“节奏感很不错”,只要他参与活动,能够合上节拍或达到活动目的的,我一定及时肯定他。
现在课堂上,明显感到他对自己音乐感受力很有信心,听赏音乐后,总是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敢于一个人起立演唱。我在大屏幕前提问,他会一次又一次脱口回答,而且准确率很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方式给到他肯定。有些,几句肯定的言语就立马看到主动性,有些孩子得需要投入比较大的气力,多种方式去鼓励他们。
用肯定的言语+甜蜜的物品+期待,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学习充满希望。
这个方法的使用,每个班的后进生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二班的戴同学,一个低段时期行为可谓“恶劣”的男孩,两个嘴巴管不住,却喜爱唱歌的男孩陈和杨。如今转变很大,如果事出有因音乐课“掉”了,会表示不满,少课了。前日课堂中,校长临时有事广播通知,上课暂停,杨同学恳求道不听广播要继续上课。皮娃戴同学竟然会主动要求起立唱谱。看到学生巨大的转变,确实是当老师最大的幸福……
在实际教学中,把每人都看成具有较好音乐基础的学生,只是成长节奏不同而已。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这样的积极暗示会使学生喜欢上课堂,为自己的表现感到自豪。
罗森塔尔试验说明,教育者只要诚心诚意寄希望于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将会按教育者的期望去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有如催化剂、加热剂。如果我们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宜的期望目标,就如在学生心头点燃了知识大厦阶梯上的一盏盏闪亮的明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不断攀登。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按教育者的期望发展。学生的气质、个性特点不同,原有经历不同,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各有差异,对自己的要求也有高有低。
还是需要因材施教,对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希望与要求,要切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智力水平,既不过高,又不偏低。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他班级几个后进生转变的故事还有,以后慢慢写,慢慢整理,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记录自己教育思想改变的轨迹。
(齐帆齐2021年9月年度写作品牌IP特训营,第149篇,字数2212,共累计276209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