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拖了这么久终于开始写这篇了,对于大部头儿、需要花时间的文儿就容易发生拖延情况,为啥说是“大部头儿、需要花时间”呢?因为这篇一旦开始连着就是6篇——1)模式口大街;2)古道斯存&拉链咖啡×摩斯;3)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博物馆;4)法海寺及永济寺、龙泉寺;5)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田义墓;6)燕京八绝博物馆,即承恩寺。其实早就该动手写,春节和5月份YQ期间居家都应该动,也计划动,但结果就是啥都没干。最近突然动力开始比较足,赶紧趁热打铁多完成一些,我确实已经积攒了太多东西没写,除了这6篇游记之外还有若干篇“姽婳饕餮”系列以及“美食厨房”系列,不能想,想了头大。今年真的有点儿不像话,8月都快过完了,还有那么长的假期竟然只写了30篇,前所未有的低产,后几个月看能不能努努力、加加油吧。
去年10月21号带爸妈出去溜达,先去的北坞公园儿,然后去的模式口大街,那会儿这条街因为改造已经在网上红了一阵子,但其实很多店铺还在装修,所以连个正经吃饭的地儿也找不着,坐在大马路上吃的煎饼+烤冷面,后来又吃了爆浆大麻花。当天下午我们溜达了这条街的中段儿,由于这一带古迹众多,我当下就动了再来一趟的心思。
那时候跟这条街一起火起来的还有“承恩寺”,里面的燕京八绝博物馆采取预约参观的方式,每日限制人数儿搞得一票难求,网上很多人说抢不到,我心说那试试看呗,结果就在10月27号的凌晨挺顺利的抢到了11月3号的票(说抢不到的那些人是真的假的啊,呵呵)。这么大西边的地方,来一趟不能只看个博物馆啊,必须把这一天充分的利用起来,于是我就给自己规划了4处古迹的一日游,顺便还把这条街之前没走到的东西两头儿给走完了。
所以今儿这篇儿就是把两天的内容串在一起的、模式口大街的从东到西,大致的顺序是准确的,当然也可能有小出入,毕竟街景位置很难记那么清楚。名字用了“升级中”,因为我们去的时候确实在升级中,据说今年春节的时候算是基本完成了。
磨石口,现名模式口,该古镇位于京西石景山区的西北部,村落在峰峦叠嶂的翠微山南麓。历史以来,磨石口是出入京西的门户,是京师通往山西、张家口、内蒙古等地的要道。磨石口村西曾有古隘口,处于蟠龙山(俗称白家坡)和黑头山(俗称杨家坡)的交汇处。古隘口路窄坡陡,地势险要,在现金顶街与京门路之间,是一道设防的天然屏障。过去,凡被称为“口”的地方,多与军事有关,磨石口也不例外,旧时有重兵把守。磨石口村南有赵山为屏,北依蟠龙山为靠,西界黑头山,东邻金顶山,西南则是永定河,总面积2平方公里。起码在明代,磨石口这个易守难攻的村落就是京西有名的古镇。从明宣德八年(1433)始,已有“磨石口”之名。1923年,正式改用“模式口”村名。
磨石口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抵山靠河,拱卫京西,地险而易守,道辟而货通,自古以来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5公里长的街道,东去京城,西连塞外,是元明清三代主要的运煤通道。口外的皮货、药材、木材、石材等生产生活物资,源源不断经磨石口所在的“驼铃古道”运入京师,并从城内将生活物资运到山区及口外。同时,磨石口还是一条古老的香道,仅清代及民国时期,通过此地区妙峰山进香的会档多时有100多档。
磨石口历史遗迹众多,其人文历史价值在北京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村西北侧,近年来发现了上古时期人类活动的遗迹;村东的金顶山发掘出汉代大型建筑遗址;在村北蟠龙山上,有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并确认的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被地质科学界公认为“亚洲史上光辉的一页”。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彰显佛教文化的大小寺庙,集建筑、文学、绘画、雕塑之大成,经上千年的建设、修葺并不断完善,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磨石口村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磨石口村曾有20处左右的寺庙,是石景山区寺庙最多的村镇。
磨石口民俗风情古朴悠久,经历代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具有京西地域特色的古朴民俗风景,特有的民俗风情孕育了内容丰富的民间传说。磨石口明清民居一条街,套用了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建筑格局,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依山麓沿古道而建,随高就低,形成独有的特色。
旧时,磨石口人主要生计是务农兼经商。他们利用驼铃古道和出磨石及京西出煤的天然优势做生意或开煤窑,大街两旁大小店铺一家挨一家。商铺最兴盛时期约在清末至民国,店铺总数有30来个,涉及五行八作,衣食住行。
磨石口古镇中有一部分人的生产生活是与煤紧密相关的,煤炭的运输方式最早以畜力为主。磨石口村民既有靠养骆驼为生的,也有以运煤等其他方式为生的。磨石口村内也曾有过煤窑。因为清中叶以后,运煤骆驼增多。京西石景山区旧时养骆驼的驼户很多,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中,祥子逃出兵营走到磨石口,捡到3匹骆驼,返回城里。
位于古道上的磨刀石盛产质地精良的磨刀石,一种是黑色,一种是黄色。黑色的为油母页岩,质地细腻,宜精磨刀刃,是磨石的上品;黄色的为黏土砂岩,粒大浆粗,宜磨大型刀刃。据说,宋代即已开采,山上有石塘多处,分东西两群,现山上存有多处采石塘遗址。
如今,模式口大街作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仍然延续着历史传习,大街上商铺密集,古民宅、古建筑依然留存。
在全长东西走向1.5公里的模式口大街上曾建有4座过街楼,每座过街楼都建有楼阁或殿堂。磨石口古街依山势而建,共有9道弯,人称龙形古道。4个过街楼如龙脊,过街楼之间最短100米,最长500米,是依田义墓、法海寺远山门、承恩寺所处位置而建。西过街楼坐落在隘口的转弯处,是全村最高点,且地势狭窄,山体陡立,可通往塞外,可凭险据守,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道。旧时的磨石口南北均有高大围墙,俨然一座城池,街上的4个过街楼不仅独立存在,而且和高大围墙连为一体。过街楼的建制特点,充分说明了历史上的磨石口在军事防御方面的重要作用。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栗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老舍《住的梦》节选
北京市第九中学始建于1946年,1962年被北京市委确定为首批市属重点中学,1978年再次被确定为市属重点中学,2002年通过专家组的评估成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2004年成立国际部,招收外国留学生。2010年成立北京九中教育集团,现成员校包括北京九中、北京九中初中部、石景山中学、金顶街第二小学、金顶街第四小学、石景山小学、北辛安小学。2010年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学校现有高中教学班40个、学生1500余名,初中教学班30个、学生1100余名。教师团队有博士、硕士近70名,90%的教师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
磨石口是个好地方,往东北可以回到西山;往南可以奔长辛店,或丰台;一直出口子往西也是条出路。他为兵们这么盘算,心中也就为自己画出一条道儿来:这到了他逃走的时候了。万一兵们再退回乱山里去,他就是逃出兵的手掌,也还有饿死的危险。要逃,就得乘这个机会。由这里一跑,他相信,一步就能跑回海甸!虽然中间隔着那么多地方,可是他都知道呀;一闭眼,他就有了个地图:这里是磨石口——老天爷,这必须是磨石口!——他往东北拐,过金顶山,礼王坟,就是八大处;从四平台往东奔杏子口,就到了南辛庄。为是有些遮隐,他顶好还顺着山走,从北辛庄,往北,过魏家村;往北,过南河滩;再往北,到红山头,杰王府;静宜园了!找到静宜园,闭着眼他也可以摸到海甸去!他的心要跳出来!这些日子,他的血似乎全流到四肢上去;这一刻,仿佛全归到心上来;心中发热,四肢反倒冷起来;热望使他混身发颤!——老舍《骆驼祥子》节选
至今为止,没有找到模式口过街楼的老照片或权威性的手绘原图,过街楼原貌众说纷纭。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它不同于老北京城区类似前门牌楼的样子。它是砖石结构,基座用山石垒砌,拱券用城砖砌筑而成。下面留有门洞供行人车马出入,依街而建。传说在第二处过街楼上有法海寺第一任住持题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对联。
磨石口是个好地方,往东北可以回到西山;往南可以奔长辛店,或丰台;一直出口子往西也是条出路。他为兵们这么盘算,心中也就为自己画出一条道儿来:这到了他逃走的时候了。万一兵们再退回乱山里去,他就是逃出兵的手掌,也还有饿死的危险。要逃,就得乘这个机会。由这里一跑,他相信,一步就能跑回海甸!虽然中间隔着那么多地方,可是他都知道呀;一闭眼,他就有了个地图:这里是磨石口——老天爷,这必须是磨石口!——他往东北拐,过金顶山,礼王坟,就是八大处;从四平台往东奔杏子口,就到了南辛庄。为是有些遮隐,他顶好还顺着山走,从北辛庄,往北,过魏家村;往北,过南河滩;再往北,到红山头,杰王府;静宜园了!找到静宜园,闭着眼他也可以摸到海甸去!他的心要跳出来!这些日子,他的血似乎全流到四肢上去;这一刻,仿佛全归到心上来;心中发热,四肢反倒冷起来;热望使他混身发颤!——老舍《骆驼祥子》节选
模式口隘口位于模式口村西,蟠龙山与黑头山相连的鞍形低凹处,自古以来是东西来往的要道、也是兵家守卫的要地。经历几代人工开凿逐渐形成长210米、宽30.5米、两侧崖壁分别高9米、49米的隘道。今之隘道向东、向南、向西为三岔,为穿行隘口的石门路、模式口大街的交汇处。隘口是昔日的军事关口,明清时期曾在村内筑城并设千户住防。隘口石壁上曾有两处开凿遗迹:一处是"道光十年大修"字样,另一处是"民国36年整修平门公路纪念", 两处石刻均因1994年拓宽隘口被毁而不复存在。
边写边查,看到这条街是去年9月底开街的,“整饬修缮后的千年古道,在整体格局并未大变的情况下,沿街开发了5处景观节点、7处精品院落和30个店铺”,后续还有部分在继续修缮开发。在街上溜达的时候我和老爸就都有一种感觉,觉得这条街未见得能长久的火起来,首先是这条街太长了,对于一条商业街来说,只有东西两个入口,1.5km无论如何都太长了,因为是在山下,所以中间也没有别的节点可以进入这条街。其次这条街太窄了,街本身窄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街两侧没有专门人行的步道,走在这条街上需要时刻留意来往车辆进行避让,这种体验就非常不舒服。然后,就是目前街上开发出来的这些业态,可能想法是好的,但长久维持下去估计也不容易,有一些可以,有一些难。不过不管怎么样,这条街都挺努力的,为了方便游客沿路设置了不少停车场,我去的那会儿停车还是挺方便的,为了吸引游客设置的那些小景观也都是花了心思的。希望它好,也为当地人带来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