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奢求斜杠,只求专心做好一件事

自儿子上学后,去时总是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而回来时,衣服上要么少了扣子,要么多了洞洞。有时是不小心,有时明显是人为破坏。这些缝补的活看似不大,可我不会做女工,我的手从七岁就一直是拿笔的,从没拿过针线,于是上街找人补,没想到几个小补丁竟然花了三十元,几乎可以买条新的了。

于是决定网购了一台电动缝纫机,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很快就可以车线了,尽管还不太直,可对付儿子的衣服也还算可以。渐渐地不再满足修修补补的事,当在商场,看到一件巴拉巴拉的短裤竟要价169时,心想:多大点布呀,这么老贵。我要亲手为儿子做一件。

心动就要行动。

决定先从对样式要求不高的棉衣入手。

去市场精心地选好花布,很细碎的各色小花,感觉如秋天,缤纷而温暖。然后去农贸市场买来棉花,白白的,柔柔的,软软的,摸上去舒服极了。材料备齐后,开始研究儿子的旧衣服,仔细观察尺寸的大小比例,每块布之间是怎样缝缀在一起的。之后,我大胆而又谨慎地拿起剪刀,开始创作。

无奈手艺不精,大大的一块布被我剪得最后只能做一件上衣。我一针一针地,细细地密密地缝,没想到这个过程我竟然很受用。

最终我还真就缝制好了一件棉衣。

我欣赏着我的作品:针脚有大有小,并不均匀,甚至歪歪扭扭,可是衣服摸上去很柔软,自我感觉很有妈妈的味道。重要的是儿子穿上后,还算合身。当我看到儿子穿着我做的衣服在我面前跑来跑去的时候,心里溢满了幸福。尽管衣服不精美,可是有亲情,有温度。

初试成功,“野心”越来越大。

我为第一次就有这样的成绩而兴奋。于是决定接下来做外衣。

试手阶段不敢买太贵的布,去布头市场,十来块钱可买一大块纯棉布,做三条短裤还有余,真是很划算。渐渐地对逛市场有了兴趣,有点空就想去,去了就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买一堆回来,先在水里浸泡,洗净,凉干。想想经过自己的手做出的衣服该是多么地绿色环保,朴素实用。

可一旦真动手了,才真体会到“隔行如隔山”。心里想的很好了,要么做不出,要么做出来不尽如人意。有点受打击。以我的水平,做一件像样的短裤,确实是太难了。

但热情之下毫不气馁,中午也不休息了,拿块布又剪又缝。终于做出了自己还算满意的成品,得意地拿给儿子穿上,没想到一个裤腿肥一个裤腿瘦,感觉怪怪的。哎,颇受打击,我的时间,我的金钱,我的心血呀!

有点执迷不悟地想继续努力,继续改进。

这天看了一篇文章,池莉的《一生做好一件事》。文章讲述了自己种花的经历,开始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后来她欣然放弃了,因为她看到《花经》,还只是序言。

序言里记叙了《花经》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是一名朝廷命官,年将三十时想自己该如何立人呢?最后决定“养花”。最终黄先生养花,“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本书。

池莉在文中感慨说: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标榜自己是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做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做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

我终于“醒悟”了。

我一直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斜杠”人生,让自己的人生一路开挂,可是,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却始终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些年自己的工作一直没有大起色,自己也一直不满意自己,完全是因为自己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一生只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好就足够了。

从现在开始,不再奢求斜杠,只求专心做好一件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再奢求斜杠,只求专心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