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藏在文字中——浅析《碧岩录》与“文字禅”

【摘要】宋代禅宗语录《碧岩录》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这个时期是禅学中的文字禅发展高峰期、完善期。其中,禅师圆悟克勤大师所作《碧岩录》在文字禅的鼎盛发展中起到了主力推动作用。本文将结合宋代资料,试论《碧岩录》与“文字禅”的关系。

《碧岩录》封面


一、《碧岩录》其书

《碧岩录》是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大师所做的禅宗语录。《碧岩录》又称《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圆悟老人碧岩录》、《碧岩录》等,是以雪窦重显禅师《颂古百则》所举一百则公案为基础,加以垂示、著语、评唱,又经过其门人编辑而成。此书撰成后,成为“禅门第一书”。“洞山三斤”、“镜清啐啄”等发人深省的公案皆在其间。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便成为深受天下禅林推崇和珍爱的必读书籍,新进的禅林弟子更是对其推崇备至,早晚习颂,并称之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碧岩录》对于明心见性具有启发之功,其同样可以帮助禅林之外渴望明心见性、解除心中苦恼的人们。而若说到对俗世众生最大的帮助,则在于帮助他们找到埋藏在自己心中的宝藏,认清自我。世人常言:境由心生。心同样是佛陀智慧的出发点。无数书写经卷的文字并不能将佛陀所表达的真意全部涵盖,而只有心与心的契合才能帮助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此时,若能荡涤积聚已久的私心杂念,放下对于世司表象的纠缠,一片澄明清澈的净土就将展现在众人眼前,而我们也将发现埋藏其间的宝藏,找到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完成自我的修持。

人生贵在自渡彼岸。从《碧岩录》的禅学思想和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寻回自己的本心,洞见自己本来的心性,澄明的净土才能出现在心间,我们也才能为自己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同样地,在这一过程中,《碧岩录》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启智书。

“文字禅”的产生与流传

宋代是一个文化全面复兴与整合的时代,禅宗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选择期,即是否破除陈旧迎新生的矛盾,文字禅的兴盛则是重要体现之一。“文字禅”首次出现在惠洪《石门文字禅》,是一个特殊的概念 , 它有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固定的体裁。它既是一种宗教现象 ,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 还是一种文学现象,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字禅实现了宗教与文艺的融合,大大促进了禅宗在社会各阶层的发展,上至达官贵人、士大夫,下至底层百姓的香火兴旺,最终形成了影响宋朝及后代文化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 。

圆悟克勤禅师画像


“文字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直至北宋时期真正形成为一种禅学潮流。禅,超越语言又不离语言, 无法表达却又必须表达不能落入知解的案臼,又必须借助文字手段传达禅悟的妙境。这种禅宗的内在矛盾孕育了文字禅的产生,宋时由刻意排斥语言文字到编写大量语录,流行大量公案,以及盛行颂古、 拈古、代别,同时评唱这一形式的出现将禅宗推向“文字禅”高潮。因此,我们可以把宋代这种文字禅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以语录之风盛行为特征的开始阶段;以颂古、代别、拈古等形式出现的发展阶段;以 “评唱 ”为代表的高峰阶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智慧藏在文字中——浅析《碧岩录》与“文字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