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1个两性关系自由的方法

文 |实用菌

  01 

在很多人身上,有这样一个矛盾的点:

我们渴望自由,又把自己禁锢起来。

就拿结婚这件事来说吧。

也许我们并没有准备好结婚,却亲手把自己送进了婚姻的“牢笼”。

我们渴望通过婚姻得到更幸福的生活,却总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到底是什么压制了我们那颗追求“婚姻自由”的心呢?

  02 

何时进入婚姻的自由

有一个词,叫做“适婚年龄”。适婚年龄,也就是适合结婚的年龄。

其实词典里并没有关于这个词的解释,这个词是被大家创造出来的。

人们通常把这个年龄界定在一个人大学毕业到30岁这段时间。

如果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年轻人,还没有对象,或只恋爱、不结婚,就会被催婚。

而频繁被催的这些人,即使感到单身很快乐、不结婚很快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慢慢地接受了这种催,从而引发一种婚姻焦虑。

这种社会的压力,会让他们觉得到多大年龄就该做什么事。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当他还是单身的时候,讨论到什么时候结婚这个话题,他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最晚32岁、最晚31岁,等等。

好像在完成一个KPI,如果质量达不到,完成目标总是可以的。

在旧社会,结婚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繁衍后代。

但在现代文明社会,好像也并没有完全以幸福的生活作为婚姻的目标。

我们还是在被原始的思想和流传下来的社会规则所束缚。

很多人为了迎合社会规则,到了一定的年龄,找一个差不多的人就结婚了。

我们无法否认婚姻的价值,它的存在,一定是有更多的优点的,它令社会变得有秩序。

只是对于那些还没有认清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的人,真的要那么着急的迈入婚姻吗?

其实,太容易被规则束缚,是对自己不够接纳,不敢活出自己,怕自己被当作“异类”。

他们需要变得跟大多数人一样才有安全感,需要依靠外界的认可来感受自己的价值。

然而个性化,正是一个人生命力的体现。

正如《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中说的一样,“我们必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课题,敢于‘被讨厌’,敢于不过分顺从,敢于活出有态度的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我们要敢于掌控自己进入婚姻的时间,而不是被社会规则绑架到婚姻中去。

  03 

婚姻中男女角色分工的自由

在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2》中,有这样一个辩题:

女人在男强女弱的婚姻中会感到更累,还是在女强男弱的婚姻中会感到更累?

程莉莎和张萌作为双方代表发表了观点。

程莉莎表示,处在男强女弱的家庭,女人会感到更累。

因为看着丈夫比自己优秀,会感到自己缺乏价值感、掌控感。女人更像男性的附属品,一旦被抛弃,就会失去一切。

张萌则表示,处在女强男弱的家庭,女人会感到更累。

因为社会会给女强人压力,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主。

最终,以张萌为代表的女强男弱一方胜出。

节目中的这个辩题,反映出了社会对于男女家庭分工的刻板印象,认为就该男主外、女主内。

但其实,有很多男性是更喜欢在家带孩子的,也有很多女性是更喜欢打拼事业的。

因此,出于这样一种社会规则的束缚,很多人并没有勇气去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他们会压抑自己,告诉自己:还是跟大多数人一样吧。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中这样说道,“要允许每个人都持有和表达反对意见。”

大多数人如此,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要如此。

我们要建立自我认同感,打破规则,勇敢的活出自己。

美国当红脱口秀《小崔每日秀》的主持人特雷弗·诺亚出生在1984年的南非。

他的父亲是个白人,母亲是个黑人。所以特雷弗·诺亚的肤色不够黑、也不够白。

当时南非还在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所以他是没有资格参与白人的活动的。

但是他的妈妈会带他走到富人区,去看白人的生活。

虽然他并不属于白人,但是他的妈妈抚养他的方式并没有任何限制,没有哪里他不能去,没有什么他不能做。

正是妈妈的这种无限制的抚养方式,使得特雷弗·诺亚活出了自己,成为了这样一个有名气的主持人。

在我们勇敢的做自己的道路上,阻碍和反对的声音会有很多,就像特雷弗·诺亚和母亲去感受白人生活时,遭到身边的黑人女性劝阻时一样。

这个时候,我们不必要管别人怎么说,就做自己想做的,这样才能够活出自己的生命力,实现自己想要的自由。

  04 

婚姻的不自由是社会规则对一个人的束缚。

总是活得那么有规矩,未免也太辛苦了。

放弃所谓的社会规则,给自己更多的允许,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吧。

不论是婚姻,还是其他。

互动话题:

你在婚姻里,

是自由的吗?

快在留言区分享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你1个两性关系自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