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与人争辩

世界上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得到辩论的最大胜利,那就是尽量避免辩论。避免辩论,就像避开毒蛇和地震一样。——戴尔·卡耐基

我已经第三次从不同的书中看到同样的一句话-永远不要与人争辩。

当然,我所说的争辩,是指除去学术研究或者辩论赛之外的争辩。


图片发自App

                      ■■□■■

最早看到这句话是从《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读得。卡耐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列举各种实例来证明,并且引用许多名人名言,从最直观的角度去分析。

1.与陌生人争辩会使你失掉对方的好感。

例如:电影《心花路放》中,饰演康小雨的袁泉,指出沈腾饰演的酒吧老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写的,而不是李白写的。结果本来不打算让袁泉为弄翻CD架而赔钱的,听了这句话后果断让她赔了。

生活中便是这样,你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所犯的常识错误,别人会因为增长知识而喜悦吗?不会的,他只会因你给他造成的难堪,而对你产生怨恨。

——我们绝不可能用辩论让一个无知的人心服口服。


2.与客户争辩会使你失去客户。

我想起我在联通公司上班的时候,谁要是和我说:“联通套餐贵的一批” “联通信号垃圾的要死” “联通胡乱收费”什么的。我一定怒火中烧,恨不得“跳起来打他的膝盖”(皮一下)。

讲道理,除去特殊套餐,联通绝对是最便宜的。“信号差”“乱收费”,尽管是事实,我也一定会与他争辩。(毕竟拿了人家的钱,哈哈)

结果呢?一来二去的争辩,不断地举例论证,往往只会让客户引出更多的联通负面新闻,结果不欢而散。可能客户本来想办张联通卡凑合一下,然后越说越觉得联通不好,最后一走了之。

——聪明的富兰克林常说:“如果你辩论和反驳,或许你可以得到胜利,但那胜利是短暂而空虚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对你的好感。”


3.永远不要去指责别人,没有人会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里用卡耐基使用的几个例子吧。

克罗雷-这个暴徒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危险的罪犯之一,这样穷凶极恶的罪犯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他说:在我衣服下跳动的是一颗疲惫的心,但这颗心是仁慈的,它不会伤害任何人。

“我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为别人提供轻松的娱乐、帮助他们得到快乐,而我所得到的只是耻辱,一种被捕者的生活。”这是阿尔卡普,美国从前的一位“头号公敌”,一位横行于芝加哥、最凶狠的匪徒的自白。

历史上最可怕的凶残事件,其制造者几乎都是以好人自居的。这些凶残事件的制造者越以好人自居,他们干的事情就可能越可怕。

以及美国的“水门事件”和林肯的生平事迹。


现代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遭受批评时,心跳会加速,然后防卫本能就会出现。为了维护面子,他必然会采取反攻的手段。这样看来,批评和指责只能造成更多的冲突,冲突就意味着可能到来的风险。所以说,当你批评别人、指责别人时,就是在冒一种风险。一个基本的人性常识是:即使你的批评和指责是出于善意,但对方因为自尊受到伤害,明知道错了,也要为自己辩护,死不认错,情绪激烈时,他必会和你针锋相对。


图片发自App


                      ■■□■■

瞧,人性就是如此。即使罪大恶极的罪犯,也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

因争辩而引起的羞愤,常常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现实状况,一点好处也没有。

卡耐基是从正面直视这一问题,从现实层面指出争辩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接着是我第二次看到这句话的地方-《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从王阳明的“心学”角度去分析这一问题。

原因很简单:一个“好名”的人,非常喜欢和人争辩,而且他一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的。当他确认这一点时,那么他就把自己看成是君子,对方是小人。于是,所有和他意见不同的人都成了小人,自然,那些意见,他也就不会入耳了。没有任何意见可以进来,良知就会被这种妄自尊大遮蔽,后果可想而知。

真正的修行之道应该经常反省自己。如果一味地去指责别人,就只会看到别人的错误,而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如果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当你看到自己有那么多缺点时,你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吗?



第三次是从武志红心理系列-《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这一问题。

名词解释:投射与认同——Psy525.cn我们常说,一个人怎么对待别人,其实是这个人的内心的反映。这个道理,套用一个心理学术语,就是投射。更细致的解释是,一个人的外部的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他的内心关系向外的展现。譬如,假若一个人的内在的关系模式是“挑剔的内在的父母”与“被挑剔的内在的小孩”。那么,这个人的现实的人际关系,要么是他瞧不起别人,要么是他甘于被别人瞧不起。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就要明白,他挑剔你,其实并非是你的错,而是他自己的问题。他是把自己内心的东西投射到你身上了。

按照客体关系理论,他们越以好人自居,对内心的恶就越没法接受,他们只能将这些恶投射到外界,投射到其他人身上。于是,一个越以好人自居的人,就越想打打杀杀,他首先想消灭自己内心的恶,这个愿望投射出来,表现为他特别想消灭其他的“恶人”。因为他认为自己太正确了,所以他在设定“恶”的标准时,特别苛刻,很容易将太多人视为“恶人”,并在消灭“恶人”时尤其理直气壮,尤其可怕。


图片发自App


                    ■■□■■


1,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讲,每个人都不希望得到批评,不希望他人的议论。这是人性,所以永远不要与他人争辩

2,王阳明知行合一,我从哲学角度看到这个问题,在与人争辩时,你心中便有了答案,你是正确的,别人是错的。那么在你心中,就会把自己看做君子,把他人看做小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自然不会有进步

批评、指责、抱怨,都是我们疯狂生长的表达欲和表现欲在联合作怪。没有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批评、指责、抱怨他人时,就会把自己的缺点和成见掩盖起来,我们如同在玻璃后面辨认犯罪嫌疑人,只看到别人的罪过,却看不到自己。

3,武志红心理系列,人心中都有“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会将其中的一方投射在别人身上。我是那个正确的父母,你是那个狡辩的小孩,讲述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反之,也提醒我们。在遇到不恰当的争辩,例如指责抱怨,纯粹的人身攻击,以及鸡蛋挑骨头的挑剔时,我们应该有一双心灵之眼,从交往的关系之外去看待这一问题。你了解了对方的内心世界起源,不接受对方对你的投射,便可以轻松化解对方对你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

卡耐基从实例出发,举例论证,王阳明从人之常情来分析,心理学从根源去探究。

永远不要与人争辩。

——释迦牟尼曾说过:“恨永远无法止恨,只有爱才可以止恨。所以误会是不能用争论来解决的,而需要用外交的手腕以及赋予对方同情来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远不要与人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