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明确目标,他会更专注

一个有趣的实验

40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正在德国的一个小镇开会,突然,一个村民大声呼叫着冲进了会场,紧接着,一个光头、穿着黑色短衫的黑人手持一把枪追了 进来,两个人在场内激烈地打斗起来。看到这种情景,心理学家个个都吓得目瞪口呆。

“嘭”的一声枪响后,村民和黑人又迅速地跑了出去。整个过程只持续了20秒钟,这时,会议的主持人安抚心理学家:“大家不要惊慌,这只是一个心理测试,现在请大家把刚才看到的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

从心理学家交上来的材料可以发现,他们在回忆这一事件时出现了很多错误。在这40名心理学家中,只有4名记得黑人是光头,其余人甚至连黑人所穿短衫的颜色都不记得。

最后统计表明,大部分人的错误率为20%~50%,只有一个人的错误率低于20%。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这些著名的心理学家会出现这么大的失误?

因为他们没有人要求自己应该注意哪个人,或是注意哪样东西,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统一的注意对象,才有这么高的错误率。这很正常,人们总是很容易忽视自己周围的很多事情,孩子也是一样。


图片发自App

好比上图,在没有明确任务之前,我们对图片中的信息只会做一个大致的处理,当你盖起图片,回答“有几个人是左右腿交叉着站立?”的问题,相信错误率也是很高的。

同理,我们要求孩子把整节课的内容都牢记于心也是十分困难的!

孩子能记住的东西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一、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课堂上老师讲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喜欢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这个小故事肯定能引起绝大多数孩子的注意。不少孩子在课后仍然能够把故事与父母分享,甚至老师讲故事的动作、神情在部分孩子脑中历历在目。

图片发自App

二、被强调、提醒的东西

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与我分享了他的上课技巧,其中有一点他说到:“我一般会在讲到重点的时候,把课堂纪律整顿一番,然后提醒学生接下来教的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讲授的时候,语速、语调、表情都会与之前有所变化。”

三十多年来,他带的班级成绩平均分一直都是处在靠前位置。他没有比别的老师多上一节课,也没有比别的老师多布置一次作业。他仅仅是在研究如何在有效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注意并记忆更多的知识点。

不光是老师的提醒、强调,有些孩子也会自己提醒自己,这一类孩子应该就是所谓的“学霸”!

提醒、强调本身就带着不一样的刺激强度,极容易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身上,会让孩子有着更深刻的记忆。

图片发自App

三、课堂上的突发情况

相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遥远的童年记忆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记得哪个同学在哪节课上尿了裤子,某节课上突然有一只鸟飞进了教室,一天下午的数学课上漂亮的女同学给了你一张字条。

这些与课堂教学无关,但是有强烈刺激的信息会一辈子深深烙印在当事人的记忆深处。

图片发自App



以上三点,兴趣、突发情况都是不可控的因素,唯一可控的就是第二点,也就是适当的提醒学生会让更多的学生引起注意。

因为提醒相当于给了孩子的注意力一个明确的目标!

没有目标的注意力,所有信息都如柳梢头的风,瞬息飘过,转眼消散!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孩子一个明确目标,他会更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