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消遣,在书中找有意思的故事,有人是单纯喜欢读书,为了陶冶情操,在书中去寻找一片净土。有人是为了解决生活、工作问题而读书。更有人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解决问题,可以丰富精神世界。世人都应该读书,只为增加一点高尚的爱好,为解决生活的一点问题。

可以确认的是,各人并不只秉持一种目的来读书。要读书,为了增长见识,也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丰富精神世界,为了改变人生,同时有多种目的重叠,都是不矛盾的。

但我们还是要问自己一句话: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说此时此刻、当下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只有明确目的,才能更好的读书,让读书为我所用。

或许此刻你刚放下忙碌一天的工作,身心俱疲,于是你迫不及待地拿起了沙发上一本正扑躺着的书籍,是你昨天看的一本武侠小说。你仰靠在沙发上,钻进书中,出神地望着,全然褪去了疲惫。这时,书于你来说,就是一种消遣的工具。不带什么目的,去看就罢。陶渊明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此时读书,快哉,快哉!

然而这样的读书久了,并无好处。只是徒增满足一时快意罢了,或许会增加一点与人交流的谈资,但又有什么呢?光读书不甚解,与只玩游戏,追电视剧并无差异。

叶圣陶老先生说:好读书而求甚解。

此时当你生活中遇到问题,那么抱着问题去书中找答案。如果恰好遇到做事效率低下,那么可以找到一本或者几本时间管理的书籍,首要是清楚如何提高时间效能,并且通过每日的践行去融会贯通理论,让理论落实行动,变得更加通透。

工作中也是如此,去找到专业书籍,带着问题进入,边实践边验证书中的道理。

如果是文学性的东西,你恰好对文学感兴趣,想在文学上有所发展,那么更得在一本文学书籍,一篇文章,一段故事,逐字逐句中下足功夫。

当我们不只是为了单纯的喜欢,为了消遣时光,而是为了解决问题、甚至为了改变人生、为了中华崛起这样大的志向而读书时,我们更需要求甚解、博大精深的读书。我们需要为自己的读书找到功利心,找到与当下目标最直接相关的书籍。

古话有云:开卷有益。这句话不可尽信。只要读书,不管读什么书都是好的,读的书越多越好。事实上,这世界上有多少好书,也有很多烂书。

多数网文、小说是没有营养的,甚至能腐蚀人的精神。再说好书读得多了,恐怕就像饭一时吃多了,消化不良,只落得大腹便便的下场。有些人读书,这也想读那也想读,一会想读道家经典,一会想读散文大作,一会又十分渴望读上几本小说,像老鼠一样总是这里啃啃,那里啃啃,始终是没什么大作的。始终漂浮在水面,不得要领。

这样的书籍,这一本书还没吃透,就想着去碰下一本,不过是捡了冬瓜丢了西瓜。这里说的是像我这样的人。

也有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人,听人说开卷有益,书中有黄金屋,看到身边人都在读书,那么就不管捧上什么书,就尽兴地读了。反正多读书总是好的,总是不免称赞自己今天又读书了,今天看上去像是一个读书人。这种人人云亦云,爱赶读书的潮流。

还有一类书呆子,读书尽信书,天天拿着书的句子与道理,去跟人讲,自己也全然信服。《武林外传》的吕秀才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也是为读书而读书的一种,人称死读书。

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读书很重要。有很多不读书的人同样能在社会上如鱼得水,他们往往重视实践经验,在尘世的历练中吸取经验,这种人往往经验丰富。

如果你读书是为了改变人生。那么如果不能让读书为我所用,不能将书中的理论落得实践,不如不读。有读书的时间,多看剧,多旅行,何乐而不为呢?

书是什么?是作者独到经验的总和,读了书可以增长见识,但如何让那经验长到自己身上来,还得一番领悟,在实践中习得,不觉能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化”,那才做到“开卷有益”的极致。

闲暇时间多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像陶渊明一样“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也是读书的一大境界,书最作用是陶冶情操,每每读书,就像吸吮乳汁,滋养贫瘠的精神世界。多去体会读书的乐趣,又未尝不可。书当快意读易尽,读书本是一件快活的事。

为了更好的生活,提升学问,大多数时候,我们却应该好读书而求甚解。去问问笔下的文字为何而写,该当何解。多问,源头就解开了,又有如文思泉涌。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