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30讲——第六节 公理三:心理可以扭曲现实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当你拥有一件物品之后,你会更加喜欢它。关于禀赋效应,有一个典型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心理学家找来一些患有失忆症的病人,这些病人因为记忆系统受到损伤,所以任何事情他们只记得两三分钟前发生的事情,而更早的事情就彻底遗忘了。心理学家给失忆症患者看六幅画,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六幅画进行排序。排好后心理学家抽出其中排序第三和第四的两幅画,然后请患者从中挑出一副,说是会作为礼物送给患者。显然患者会挑选排名第三的画。最后心理学家收起了所有的画,承诺患者一周后会把第三幅画送到他家,然后离开了病房。心理学家在病房的门口等了五分钟,因为是失忆症病人,所以在这五分钟内,他们已经完全忘记刚才做的实验。五分钟之后,心理学家重新回到了病房里面,让这位患者重新给刚才的那六幅画按照喜好排序,虽然这个患者已经完全不记得这个心理学家,也完全忘记刚才做的实验,但是他们会把上一次排名第三的画,即他在前一次实验里得到的画往前排,而之前排名第四的,即他没有得到的那幅画排名会下降。从中看出即使在短短的五分钟内,这个患者更加喜欢他选中,并被承诺赠送给他的那幅画,更不喜欢他没有得到的画。患者虽然不记得他曾经做的选择,但是他对获得的画和失去的画的评价已经改变了他原先对画的喜爱。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的选择,也不是我们的记忆,重要的是我们对选择的评价,而这个评价的效果是真实的。

我们对选择的评价:没有吃到的葡萄是酸葡萄


案例:关于英国伟大的摇滚乐队甲壳虫乐队其中一个鼓手彼得·贝斯特的故事,在乐队还没有出名之前,乐队决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而彼得·贝斯特选择留在伦敦,所以林戈·斯塔尔临时加入进来,成为甲壳虫乐队的一员。当甲壳虫乐队越来越出名,光芒闪耀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彼得·贝斯特则成为了伦敦一个区的一名普通的税务人员,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多年之后,当记者得知还有彼得·贝斯特这个倒霉鬼的时候,他们蜂拥跑到伦敦去采访已经退休了的彼得·贝斯特。这些记者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没能成为伟大的甲壳虫乐队的一员,你的感受是什么?这群记者本想幸灾乐祸,但令他们失望的是,彼得·贝斯特回答道:我比在甲壳虫乐队的时候还要快乐。这个回家震惊了所有的记者。你觉得彼得·贝斯特是真的快乐?还是他只是在人前装笑脸,人后打碎牙齿和血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复现一下彼得·贝斯特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总共有三步:第一步,认识到客观事实,那就是自己错过了成为甲壳虫乐队的一员;第二步,评价这个事实,他会分析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第三步,情绪反应,就是他会根据评价的结果作出反应,或许是后悔、悲伤。显然,这种悲伤的情绪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想有的,所以要去掉悲伤的情绪,那我们就需要改变以上三个步骤的任何一步,但是有些步骤很难改变或不可改变,如第一步,没有加入甲壳虫乐队已经是一个客观事实了,这个是不可改变的;如第三步,改变我们的情绪,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个是很难改变的。既然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也改变不了情绪,那我们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对这件事情本身的评价和看法。彼得·贝斯特正是这样做的,他改变了对这件事的评价。他是这么说的:虽然甲壳虫乐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们也惹了很多麻烦,他们的生活不再安宁,你看约翰·列侬甚至被变歌迷所枪杀,而我不一样,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税收人员,但是我每天过着平静安稳而又自由的生活,所以我认为我现在的生活比加入甲壳虫乐队更加幸福。

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物理世界,也无法改变自己情绪的时候,他最好的做法就是扭曲现实,改变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这正如英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托马斯·布朗爵士所说:“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可以把贫穷变成富裕,把荒芜变成繁荣,我甚至比阿克琉斯还要刀枪不入,命运找不到任何一处打击我的地方。”因此,每有吃到的葡萄就真的是酸葡萄,彼得·贝斯特是真的快乐,关键在于我们对他们的评价。这也验证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观点,当我们以积极的心理去评价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都是幸福和愉悦的,所有的评价都是积极正面的。同时禀赋效应也验证了这个说法。

人人都有扭曲现实的能力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尔伯特·加缪在他的散文集《西西弗的神话》里说,“上帝是怀着恶意和不满足的心理进入人世间的”。的确,我们每个人的物理世界都是不完美的,但是心理学家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面的不完美的物理世界,而另一个是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心理世界。虽然人世间总是充满了不满,充满了痛苦,而一个真正睿智的人,就是要在这个不完美的物理世界之上,构建出一个完美的心理世界。

所以,也许你生活在贫穷之中,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只要你愿意,你的心里依然可以是天堂。所以幸福与否,其实是取决于你自己。我们的心理世界不是对外部物理世界客观的、忠实的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基因的烙印、过去的经验、当下的物理世界,以及大脑的约束而构建出来的。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世界是美还是丑,是天堂还是荒漠,都是由我们自己而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基础30讲——第六节 公理三:心理可以扭曲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