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里承载的生活

图片发自App

近日闲时,收拾房间,偶然发现家中保留着从前的碗碟,样式与花纹都很复古,蓦然发觉这些习以为常的平凡之物有了不一样的美。

遂搜寻了关于碗的一些资料与数据。原来,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形状多是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为方形,而材质主要是泥质陶制的。

后来碗的造型特点主要有敞口、深腹、平底或圈足,形式多种多样,而制碗的材料也日益多样,有陶瓷、木材、玉石、玻璃、琉璃 、金属等。以后随着时代的演进,制瓷工艺的逐步改善以及人们的审美和实用要求的提高,碗的形状、纹饰、质量也越来越精巧,使用分工也越来越具体多样。

简单地了解了碗的历史,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从古至今的人们在食具上下的功夫,或者说在“吃”这个问题上所投入的用心,更可以说在对待生活这件事上的认真。

图片发自App

那时候或许因为地域封闭、交通不便、以及对自然的认识局限等原因,人们可以选择作为菜肴的自然资源并没有如今这般丰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尽可能地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最优化,并且以一种最让人满意的方式呈现出来。

图片发自App

正如孔夫子在《论语.乡党第十》里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这就从制作食物的技艺这方面很好的体现了古人对于“吃”这件事的认真。

更不用说那些流传至今的传统美食,比如东坡肉、桂花糕、糖葫芦、佛跳墙、叫花鸡……这些繁复多样的美食的背后,其实投入的是古人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和用心。

比起古代,现代自然资源更加丰富、交通便捷、对外贸易也十分活跃等优越条件,想来,我们的选择性更多样,每一餐会更加的丰盛、会更加的精致。

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渐渐让很多人对于一餐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浅:好多人不吃早饭或者是敷衍应付地随便吃点;好多人不按时吃饭,早餐中午吃,午餐下午吃,晚餐深夜吃;也有好多人的三餐交给了外卖、快餐……

仿佛吃饭就只是为了满足肚子饿了需要补充能量的生理需求而已,仿佛就是一件很机械的、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如此看来,就缺少一些发自内心的对于食物的珍视。如果吃饭都不认真对待,又怎么谈所谓的“精致生活”呢?

其实,我们可以多向从前的人学习一下对待食物的那种仪式感,好好地制作每一道菜,好好地准备每一餐饭,好好地享用每一顿饭,好好地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我们可以从用心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精致的碗开始,从尝试着买菜自己下厨开始,认真对待每一餐,用心对待每一天,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吧!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碗里承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