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To G需求的工作回顾和总结

作为需求,第一次参与To G的项目,憋了几个月终于收工了,赶在辞旧迎新之时从外部、内部两个方面做下工作总结。

对外:

——【政府客户方】

在ToG的项目中,政府客户通常期望把周期延长,慢慢做、仔细做,把业务细节尽可能想清楚,尽善尽美再上线。这样的思路对项目组无疑是悲催的,意味着工期不断延后、成本超支等风险。想要扭转局面,需求就要冲上去引导客户一下下的拍板。

本次目中,客户方有明确的牵头部门/人员,但需求沟通确认的进度依然缓慢,原因有三:

• 一方面是源于线下的业务不顺畅,没有形成闭环,不适合在移动端上线,但改造影响面很大,可能涉及多部门、涉及多系统改造,对接的客户一方无法快速的推动。或者,需要很长时间去重新定义业务流程并实践成熟后再上线。

• 另一方面是源于客户本身不能确认,需要想上级逐层汇报,这时候要注意了,很可能上级领导的思路完全不同,这会对项目原本的设计思路造成很大的影响。

• 最后一点是客户完全不想自己去定义需求,先让出方案,然后基于方案再进行推敲,这种情况要不是质(定义内容很专业,但非客户专业领域),要么是量(无论专业与否,工作量很大)的问题。

基于以上需求难以推进和确认的情况,总结了三点心得:

• 首先,反复与客户协商,尝试推进,过程中了解停滞不前的原因。若是业务不顺畅导致,可引导客户先将功能简单化实现,待业务流程顺畅后再迭代更优的版本,但是要考虑好功能的可扩展性。也可以将大块头的需求拆散,降低需求颗粒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确认难度,需要把握好小块需求的关联性,关联性强的放在一起来沟通确认,这样需求进度就不会完全的停滞不前,也能保证开发团队的持续产出。

• 其次,对于客户权限范围内不能直接拍板的需求,积极推进客户向上级确认,更可以准备好方案由客户带领约见上级领导进行汇报,主动帮助客户来做确认,这其实是很好的了解高一层决策者对项目想法的机会,把握好对项目很有帮助。

• 最后,先出方案再反推客户需求的推进方式,也无需头疼。反推型需求方案更有利于把握进度,因为“等客户出方案”主动权在客户,“自己出方案反推客户”主动权在自己,调研的细节逻辑更了解,在方案整理、沟通上花费的时间可以自己掌控,算是利好的情况。

——【数据支撑方】

结合政府部门信息化的演变过程来看,通常小程序/APP都是基于已有业务系统进行建设,大多避免不了要与第三方系统对接数据。此项目也不例外,数据支撑方为PC端,移动端需求与PC端大体一致并端依赖PC端需求的输出。总结一下数据对接工作心得:

• 在前期需求沟通阶段,两方对已有系统了解程度不同、功能实现上也有所差异,所以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会存在差异,如在对接和沟通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就意味着要数据对接阶段要多花一些时间和工作量来纠偏。在项目管理中,这属于可控的风险偏差。最好对每次沟通做录音,会后根据录音梳理出会议记录并同步给数据支撑方,与其确认会议结论,可以有效的避免在对同一事项的理解不一致,也方便后续查找和追溯沟通依据。

• 在项目过程中,需要了解数据支撑方的开发计划和实施进度,根据功能依赖、时间依赖等因素评估项目安排和进度是否ok。所以,需要随时沟通,做到“心里有数”,遇到敏感点最好拉着客户来拍板,不要直接沟通;对于项目过程中客户的需求调整,两方一定要随时同步,保证需求一致,避免后期联调对接时再返工修改功能,影响开发节奏。

• 另外,数据供给方通常还会有其他的开发任务,不能确保是100%投入资源,需要把控他们的配合节奏。可以基于任务项双方共同制定对接计划,明确接口提供时间点、联调时间点,接口跟进过程全程记录,翻车的时候也好有兜底 [捂脸]。


对内:

——【产品经理】

最开始找不准需求和PM的工作边界,不清楚哪些是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甚至觉得需求的工作如果产品经理亲自操刀会更利于产品设计,这可能跟不同公司岗位责定位有一定的关系。本次仅从如何与产品做好配合角度来反思工作过程,先回顾一下与PM配合过程:

• 项目初期,PM根据业务需求、客户想法、已知资源规划功能框架,产出原型并与客户敲定产品边界

• 然后需求介入,对具体功能做更深入调研,分析业务流程、已知系统现状、数据支撑等方面内容,将调研结果同步给PM

• PM据此完善产品设计并反向提出疑问,进行下一轮客户沟通直至需求定义清晰,产品设计与客户达成一致意见。过程中PM通常会考虑几方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①功能是否适合移动端、②业务需求清晰度是否满足产品设计、③后端数据是否支持产品设计等等。

经过磨合与实践,工作边界逐渐清晰。需求,是面向业务的,主要负责调研现有业务功能、流程、角色等,以及与第三方对接数据支撑情况,这些工作都是为PM做产品设计的基础;而PM则主要负责产品的交互原型,关注最终用户如何能获得更好的体验,更顺畅的使用移动端办成事,如何更好的展现客户核心、亮点的业务功能。由此,感受到了需求与PM的工作重点事实上是不同的。需求要了解客户思路,也要了解PM的思路,用客户的业务去斧正产品设计,同样也可以用产品思维去影响客户,要做到这样游刃有余的平衡,还需要多多学习和积累,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自己】

项目分3版上线,在第一版本收尾期介入,这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对项目和产品的理解相比其他成员存在脱节情况,一时间沟通不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挣扎和努力,终于在第二版本工作中顺利融入。

• 认真学习项目历史文档,标书、原型设计、需求规划等内容。最好让产品同学全面同步下项目和需求情况,这可能缩短50%上手时间,非常有效。

• 需求版本要做完整的记录,一些细节的调整可能影响全局(基本工作,真的很重要)。留记录方便总览全局工作、可以作为追溯依据,便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版本输入战斗经验

• 虽是需求,但需要积累一些产品知识,这样可以站在产品的角度与客户沟通和讨论,带回来的需求也会更贴近PM设计需要。从另一个层面讲,岗位职责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中适当的延伸和扩展是对自己负责。


以上的内容是对近期项目的回顾和总结,仅做记录,无任何指导意义,非专家非大拿。欢迎交流,有砖轻拍,心眼儿小着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To G需求的工作回顾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