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
2020年3月23日下午,至晚上,至24日,群中一群友多有问题,七非先生一一耐心解答,观机施教。期间也有群友小伙伴们随机参与,各表其见,精彩非凡。
上次小编整理了《七非群聊001|佛学不能实用,大家就不会受用,更不会相信...》篇和《七非群聊002|念咒念成复读机,一定有用吗...》篇,现在为小伙伴们展示余下的精彩。
01
[一切偏向,均是迷执]
(2020-3-24上午,群友提问继续...)
群友**葉:
关于佛弟子可否持咒,可参看《四分律》,里面有佛陀禁止佛弟子持咒。《四分律》是佛经第一次集结时由尊者优波离诵出律藏,经五百罗汉审核,应该比较真实,而里面就有禁咒藏。
七非先生:
有空听下网课《居士不靠谱》,在家人也莫错位修学。心经亦有咒,诵经必诵咒。不要教条了。
群友**葉:
那些咒,是在佛陀灭后四百多年,后期大乘人之作,真伪由行人自辨,在下点到即止。既然在下受五戒,当然要依正法直说,不能妄语。至于导怎样去理解后期经典,那是导的事,呵呵。老实说,我亦曾经持咒念佛求生净土,现在才知道不靠谱。
七非先生:
你说的这些,也没有真的考证,都是历史上的说法。
重点自己相应为何,各取所需,各自相应就好。
勿忘“一切法皆是佛法”,从这里观下自己执着在意什么,会有意义。
切记一点,凡在意的,都是执迷的。
我有时提醒着相修行的迷执,有时也提醒偏于任何观念的迷执。
一切偏向,都是迷执。还是平等的。
道尚在屎溺间,便知无大小、超时空。
古道变化今道,今道传承古道,古道即是今道,今道无异古道。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群友**葉:
上大学挑专业还须去了解一下该校该专业的过去和现在吧。古时学佛人因信息闭塞,考古史鉴又落后,不明真相,还情有可原。可现在信息、考古、史鉴发达,若学佛人不懂运用择法觉支,那真是无语了。共勉。
七非先生:
要了解,也必须了解。
所以我也一直倡导大家要了解中国佛教史,世界佛教史,也组织印度游学。
但能“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便能不被了解转,而能入理解。
我的话,重在提醒当下回观自己的在意为何。
所在意处,必是迷执。
如此有意义。无有一句否定了解。
群友**云:
说到在意,有时候进行中的过程,比如情感,比如工作,不在意专注不了,当以何为中道,请导开示。
七非先生:
专注和在意,其实并不是一个相同属性。
专注是用,在意是心。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前句就是用,后句就是心。
群友**云:
确立目标,坚定执行,如何即要达成目标,又要不着相,怎么取舍?
七非先生:
放下这些杂念,该干什么好好干。
平常心就是。
02
[慎思明察,进而会义觉智]
(2020-3-24下午,群友提问继续...)
群友**钱:
也感谢赵导的启迪智慧之旅,能够对空性产生怀疑也能走上解脱,所以听到各种解去对照而不是先入为主。确实应该如是,是大家易犯的。有很多对数字解释很有意思,虽与解脱可能无关。但很好,让我对药师经中的十二药叉大将,每个大将有七千眷属,有了相似的理解。
七非先生:
空性这个词,也被很多人讲飞滥用了。经里很少用的。因为这不是个名词。十二大将就是十二缘起支,七千眷属,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识…不复杂。
群友**钱:
当然又可解为12乘7千是八万四千烦恼,12又与十二时辰十二属相对应。
七非先生:
这些都可以,也都不真重要。
群友**钱:
各解只是好玩。
七非先生:
明白金刚经的一合相义,所有这些都其义自显。
群友**钱:
今天复看了下昨天对话,众人百态,各解,很受益。昨天话赶话说出“咒语”,有些人问咒语是什么。由于忙未答复,我这里回复下,根据教证理证简回复:咒语即本尊,本尊就是你。咒语是唤醒自性,让你从梦中醒来,遣除修行上的道碍,成办事业。这里一定要明确区分生活上显现的顺、违缘与道障的关系。
有的人生活中顺缘是道障,有的人生活中违缘是道障。有的人因生活中不顺、疾病、痛苦、入狱等违缘而入道,有些人生活中因生活中顺缘自在而入道。所以很多人持咒有的生活变好,而有的人却非常不顺。如果认为持咒而让生活上自在、发财、顺畅等等,可能就与其义背道而施了。
咒语产生(于)人生活中,顺逆缘皆是工具,顺逆皆方便,各自入道。所以我们要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正确见地,才能如法修道,而与持相而求,不耽误人等无半毛钱关系。我亲身经历我的两个道友一个因顺而出家,一个因不顺而出家。只能做此极简回答。理明,信深,愿切,行专。理明不用提醒,自主趋入,愿诸位找到与相适应的咒。
七非先生:
你呀,通过你的字里行间,我其实多少了解你的修学脉络的。后面的话说的蛮理性,虽然来自理解而非真实体证,也是充满真诚。
但“根据教正理证…”这段解读,确实是来自别人给你的之前学习观念,而非自己掌握的确实出处。
这就是自己要反观的点。
我们确实习惯捍卫观念,因自己的真心投入。
但到底真理为何?
唯有敢于突破观念,才能会得。
不急,慢慢来。
比如如何是以无念之念而持咒?这个力量呈现为何?这都是实在不虚的体会把握。也太少人在这个层面教授了,大都在名相里打转。
昨晚说了,变形的微薄,有时反而副作用。
扎实来,从见地清明开始,一步步都会水落石出的。
群友**钱:
感谢赵导的真诚,我只是如实的搬运工,没有任何证悟,很忏愧,不敢与圣解,修行方法学了很多,了无证悟。在理论上打转,真希望破除我执,又着相了,只能不断串习打破我执。至于念咒之法,以后有机会探讨,也希望走出自己的道。我所学太杂,无法圆融,慢慢来。
七非先生:
所以这些搬运的内容本身,可能已经来源变形了呢?
这也恰是要提醒我们慎思明察,进而会义觉智的地方。
群友**钱:
是先观察修,后安住修,多听多思,偏信则暗。
七非先生:
比如追究房车和楼房的区别,就很难圆融,追究植物和动物的区别,也很难圆融。
回到地水火风,就很容易圆融。
回到阴阳相生,就更容易圆融。
契入一心万法,最好圆融,这里还分了无穷无尽的层次…
这就是为什么“正见第一”的意义。
但得本,不愁末。
人生短暂,擒贼擒王或更不相负。
你提的这些词,很多人都讲飞了,然后就误导了更多人,然后大家就徒而无益的在名相里无穷打转,如驴拉磨,求出无期。
兼听则明是必须的品质,切莫先入为主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