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和大鹏早已结拜为兄弟,为何在狮陀岭大鹏不认识孙悟空了呢?

故事通俗易懂,玄幻诙谐,老少皆宜,所以自然成为了适合全年龄的家庭读物,而《西游记》的则更加活灵活现地将这一艺术品展现在大众的视野。可是,有些人却很好奇,为啥孙悟空与大鹏两兄弟反目,为何不记得曾经的结拜之交?其实,此大鹏非彼大鹏。

一、孙悟空大战狮驼岭。

相信《西游记》这一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之一,几乎人人必看,很少有人没看过这一经典名著。就算是没有看过原文想必也看过几集电视剧。现在不少的青少年也是在西游记的耳濡目染下长大的。

相对于其他几部名著来说,它没有《红楼梦》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没有《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恢宏的战争场面和各派别之间的心机谋略。

相信唐三藏师徒大战狮驼岭这一部分,想必大家印象都会很深刻,其情节跌宕起伏,这也让它成为了取经之路最为难过的一关。其中三妖之中的老幺大鹏更是凭借和如来佛的关系,一手遮天,成为了孙悟空营救师傅的一个难以攻克的阻难。

虽然在电视剧中没有提及,但在吴承恩的原著中,确是明明白白地写过这一大鹏化妖曾经和五百年前的孙悟空是结拜兄弟,经常和其在花果山饮酒作乐。

但在狮驼岭这一部分,孙悟空和大鹏见面的时候,根本没有老生常谈,而是直接大打出手。只因为金翅大鹏掠夺走了唐三藏,所以金翅大鹏在猴子眼里就是仇人一般的存在。于是,见面便誓要争个你死我活,根本没有结拜兄弟来“叙叙旧情”的闲情雅致。

作为和孙悟空八拜之交的老兄弟,五百年后,为什么大鹏要在师徒四人取经的路中频频设置阻碍?是两个人都失去记忆了吗?当年的兄弟之情去哪了?

二、回忆:五百年前大鹏曾与孙悟空结拜。

对于这段结伴之交产生的插曲,原文中第四回,就已经对这段有着详细的描述:孙悟空自师祖学艺归来,在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夺取东海龙宫镇海之宝,受天庭招安封为弼马温。

但是,他屡受排挤不悦而大闹天宫。各路神仙均不是他的对手,拿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束手无策,连掌管三界的玉帝也要忌惮他几分。

但就是因为孙悟空在天界进行了这一肆无忌惮的壮举,很快就为他在凡间赢得了巨大的声誉。随着他的名气直线上升,很多凡界的妖物便前来拜访。而以牛魔王为首的蛟魔王、大鹏魔王等六大魔王久闻齐天大圣的威名,便纷纷慕名来到水帘洞,与孙悟空结交为异姓兄弟。

传说中的大鹏魔王就是在这个时候与孙悟空认识的。在原著中,他自称为混天大圣。按原著的描绘,连带孙悟空一同,这七个结拜成兄弟的妖怪一同在水帘洞过了一段十分美好日子。

那段时间,他们闲暇时光把酒言欢,切磋武艺,吃喝玩乐。兄弟之间有说有笑,互相调侃,感情也是与日俱增。这段时日算是孙悟空在被压五行山下之前最快乐又闲适的一段时光了。

再来反观五百年后,大鹏魔王却一心要吃自己结拜兄弟的师父,似乎完全不认得孙悟空这一异姓兄弟了。当年一起饮酒作乐的时光难道不记得了吗?

三、答案:时过境迁,原来此大鹏非彼大鹏。

之所以狮驼岭的大鹏不认得孙悟空,是因为在这层关系的背后,有一个被观众和读者曲解的乌龙。吴承恩在原著中对狮驼岭的大鹏妖怪做出的描述,强调这是一只神通广大的金翅大鹏,与孙悟空结拜的大鹏鸟不是同一只。

由于都是大鹏,这就令很多读者和观众将之前与猴子结拜的鹏魔王和这只狮驼岭的金翅大鹏有所混淆,这两人虽然同出一族,却并非是同一只。

在原著中,太白金星也曾经向孙悟空透露过金翅大鹏的身份。说当年凤凰诞下孔雀和大鹏。而孔雀因误吞下了如来佛,后来被如来佛封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从这层关系上来看,金翅大鹏算是如来佛的舅舅。这也是金翅大鹏与西天如来佛的一层紧密的联系,凭借和如来佛的这一层关系,在人间肆无忌惮。所以才说金翅大鹏不同于寻常妖怪,属于一只有身份的妖物。

那这只有身份的金翅大鹏的地位究竟有多高呢?作者吴承恩也曾经对他的地位也有详细的描述,表示只要金翅大鹏飞到灵山,西天五百罗汉都要出门迎接他。贡品在送到如来佛面前之前,都要先经过这金翅大鹏之口。由此可见他的背景有多么雄厚。

由此可以看出,狮驼岭上的金翅大鹏地位很是崇高,连神仙都要忌惮几分。而之前在花果山的大鹏魔王不过是一只碌碌无名的小妖,既没身份也没背景。所以才说这两只大鹏根本不是同一物。相像之处就在于他们都是大鹏化妖。

也有人分析表明这两只大鹏,一只是当年与孙悟空结拜之人。另一只名为大鹏雕,为狮驼岭自命为王的那只。众所周知,雕和鸟不论在体型还是实力上都相差悬殊,雕修炼成的妖比鸟修炼成的妖要强大得多。所以孙悟空才会与大鹏雕打得难分胜负,最后求助于如来佛。

以上对于大鹏的分析,恰恰能说明为何孙悟空与狮驼岭的大鹏见面后连寒暄都没有便直接开战,和孙悟空再见兄弟牛魔王时,一口一个“大哥”和“贤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所以说这只金翅大鹏和孙悟空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两人互不相识也是应该的。

四、引申思考:扑朔迷离,此悟空非彼悟空?

还有一种说法就显得更加烧脑了,那就是自从六耳猕猴出现后,在“真假美猴王”部分引申出来的“阴谋论”,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观众对这一部分所产生的分歧,两方各执己见,都有着在理的说辞。

因为有部分读者和观众在看完西游记之后表示,在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后,即便六耳猕猴被佛降住了,并被孙悟空所灭,但回到唐三藏身边的孙悟空明显得到了削弱,战斗起来没有之前的锋芒。而且变得比以前更加成熟和深思熟虑,与之前大圣的性格差异很大。

如果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后续的故事,就会觉得“真假美猴王”故事回归后的孙悟空,在之后遇到的各种磨难当中,都变得更加圆滑了。与之前一门心思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猴子相比,现在的他遇到一些比较难纠缠的妖物,不再凭借一己之力解决问题。

而是会直接一个筋斗云上天庭直接寻求帮助,或者直接来找西天的如来佛、南海的观音菩萨来寻求帮助。知道了艰难险阻不仅要靠自己,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而且随着取经进度的推移,越到后期越能感受到取经道路上遇到一些琐事中,包含的思细极恐,这一路上遇到的种种问题也越来越暴露出了细节。

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而不少路上的艰难险阻,都是天界或者西天为了凑足八十一难,而安排的手下灵兽或童子进行干扰和阻拦。

尤其在太上老君的灵牛下凡那一部分,表现得最为明显。明明青牛怪只喜欢吃橘子不想吃唐三藏肉,却还是像完成任务一般,把唐三藏师徒抓到洞府关起来。可见神仙对唐三藏师徒取经之路的良苦用心。

所以把不听话的石头偷偷替换为听话的六耳猕猴,也不是说不过去。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即便狮驼岭的金翅大鹏就是五百年前和他结拜的鹏魔王的话,六耳猕猴也不会认识他。所以这两个结论相辅相成,既解释了孙悟空与大鹏为何不相认,也说明了孙悟空前后的大反转。

五、这两种对立的观点,究竟孰对孰错?

但其实大部分人,还是不怎么相信第二种说法。认为孙悟空自始至终只有一个,被灭的应该是六耳猕猴。而且在吴承恩的原著中,也没有提到过舍真留假,只表明了真的孙悟空完成了一难,最后得以回到师傅的身边。

而且当年大闹天宫,正值鼎盛时期的齐天大圣,尚且无法与如来佛抗衡,现在的如来佛也没有理由,更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收服被削弱的孙悟空。所以,其实“猕猴换石猴”不过是观众的臆想。

实际上,孙悟空行为或战斗力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历经一些磨难之后获得了一些经验,变得更加成熟,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成长和蜕变。

伴随着西天取经路程的步步接近,这一路经历的所有事情,都让孙悟空有了更透彻清醒的念头。他学会了仁慈,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承认错误,懂得适时的低头。

其实,不仅是孙悟空,唐三藏师徒一行四人都或多或少地成长了,他们彼此依赖,又彼此扶持。由此可见,还是“此大鹏非彼大鹏”的可能性比较大。

六、总结。

实际上,其实不管孙悟空与那要吃自己师傅的大鹏是否是旧相识,只要金翅大鹏为了自己得以长生不老,迎娶孔雀公主,要伤害唐三藏,孙悟空都不会对他手下留情。

大鹏也是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样也会伤害到孙悟空一行人。就如同当年与孙悟空关系极好的牛魔王照样会为了儿子和旧友翻脸。

就如同孙悟空所说,被压在五指山期间,并没有朋友来看望过他。五百年不曾相见的兄弟,也确实不如从前了。更何况此大鹏非彼大鹏呢!

实际上,这种问题最后也不会有个准确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算是作者留下来的一部分空白,让读者自行理解和研究,也可能作者根本忘记了之前对于大鹏魔王的设定。但不管怎样,都值得我们对原文进行细细品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悟空和大鹏早已结拜为兄弟,为何在狮陀岭大鹏不认识孙悟空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