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有一种人,没有什么坏心眼,可每次一说话、一办事就特容易招人烦。
还记得前段时间热播的《家人之名》吗?剧中那位钱婆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剧情中,贺子秋刚被李海潮领养回家的时候,钱婆婆就打着为他好的旗号,让贺子秋得在家里多干活,不然就会被李海潮一家人嫌弃。
被亲生父母抛弃的贺子秋对这些话深信不疑,他生怕自己手脚不勤快被李海潮赶走,便半夜起来躲在卫生间里洗衣服。幸好李海潮察觉到些许异常,发现了这件事情,才解开了贺子秋的心结。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钱婆婆在瞎操心。
剧情后面,贺子秋因为种种原因被迫离开了李海潮一家去英国投奔亲生父亲。
对于李海潮来说,贺子秋是他从小养到大的孩子,如同亲儿子一般,因此贺子秋的离开让他心里很不好过。
偏偏钱婆婆还来雪上加霜。
一见面就问李海潮还有没有和贺子秋联系,听到还有联系时,语气便带着一些不屑,还自以为是地叨叨着:要是以后能回来,那才是真孝顺。完全没有看到李海潮脸上已经浮现的抑郁和不满。
其实,有看剧的人都知道,钱婆婆说这话的出发点并不坏,她只是担心李海潮养的是一只“白眼狼”,不懂得感恩,却没有顾及李海潮的心情。
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好心人”随处可见。
他们自诩热心肠,笑得和蔼亲切,却总爱插手别人的事,让人气得牙痒痒。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愿在北上广拿着5000块钱挤地铁,也不愿意回到家乡享受安逸?”
有一个高赞回答说:纯粹是为了远离家乡那些令人窒息的“好心人”。
每次一回到家乡,立马就有一大堆人涌上来对你表示“亲切问候”。
他们本着“对你好”的目的,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从结婚生子到职业规划、再到买房买车,真的是事无巨细。
记得堂哥开店做生意那会儿,就曾因为他姐姐的插手差点关门大吉。
堂哥在县城里开了一家甜品店,主打网红甜品,很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时尚潮流,且因为用料讲究,味道精致,所以生意还不错,在附近地区也小有名气。
但堂姐怕堂哥一个粗汉子不够细心,不懂得精打细算,做生意会亏本。
于是便擅作主张在网上进一些价格便宜但产地不明,质量低劣的原材料,说混着用就不会被察觉,能赚多点,压根不考虑那些材料是否安全、是否卫生。
堂哥也经常提醒过她不要这样做,可堂姐根本没听进去,三番五次趁着堂哥不注意就偷偷摸摸地把那些劣质的原材料混进甜品里。
毕竟是亲姐姐,堂哥敢怒不敢言,便只能私下把那些甜品和材料处理掉,从而亏了不少钱。后来这件事被大伯知道了,便把堂姐狠狠批了一顿,要求她不要再插手堂哥的生意。
为此,堂姐经常抱怨堂哥不识好人心,明明自己是为他好,不领情还倒打一耙。
作为局外人,这一切都看得很清楚,也明白堂姐是真心实意对她弟弟好,只是用错了方法,硬是把一锅面搅成了面糊糊。
小时候,偶尔也会听到长辈抱怨,自己的好心被别人当成了驴肝肺,简直是不知好歹。
等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口中的“好心”,哪里是给别人“锦上添花”,分明是“雪上加霜”。
说白了,这种“好心”、“热心肠”就是一种低情商越界的表现。
越是亲密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就越容易忽略了相处的界限。
很多人总会以“过来人”的立场,妄想着用自己的经验干涉别人的选择,还美名其曰:让你少走弯路。
可这种幌子根本遮掩不了越界的事实。
没有界限的好意,即使再巧言令色,也始终让人喜欢不起来。
因为比起那可有可无的帮助,我们更需要的是尊重。
正如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我只想买一条白色的围巾,你可以提建议,但不希望你为了证明我不适合白色而在公共场合屡次大声说我肤色黑;
我只想买那一份周边,你可以向我安利,但不希望你出于理智消费的目的而诋毁甚至侮辱我喜爱的偶像;
我只想在哆售购上购买所需,你可以说线下更方便,但不希望你一边用着我买回来的东西一边说便宜没好货.....
这样的低情商的好意实在太多了。
它们无处不在的最大原因,就在于一方太忍让,给了另一方不断向前的余地。
对于那些低情商的热心人,最好的应对办法,那就是一定要断了他们向前的路。
因为你留的余地越多,他们就会越得寸进尺,只有当你的竖起明确的警示牌,才能给他们浇下一盆扑灭热情的冷水。
用不了几次,就会浇灭他们对你的关心,最后顶多就是在背后说你几句不知好歹罢了。
希望以后,别打着好心的旗号,给别人徒增麻烦;也别以“对你好”的名义,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