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房子

今天继续读蔡崇达的《皮囊》,读到《母亲的房子》这一篇,我深深被作者母亲坚韧的性格所折服,从她身上,仿佛看到了很多中国母亲的影子。

母亲,瘦弱的身体,却有着同阿太一样坚韧刚毅的性格。

母亲毕生的心愿就是建一座大房子,在母亲的有生之年,建大房子这个心愿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即使后来政府要求拆迁时,母亲仍然执意坚持要把房子建成。

母亲的这个执念源自于父亲的一个承诺,那还是在父母两人定亲那天发生的事。定亲那天,家境贫寒的父亲拉着母亲来到一块空地,并指着那块地向母亲许诺说他会买下那块地,并且要在那块地基上建一座大房子。事实上,那时候父亲给母亲画了很大一块饼,至于那块饼能不能吃得到,对于家徒四壁的父亲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

没想到的是,三年后,父亲果真兑现了承诺。父亲把多年积攒的钱加上母亲稀少的嫁妆凑在一起,终于把那块地买了下来,并到处找人借钱,终于建起了房子的前面那一部分。

之后,母亲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父亲看到嗷嗷待哺的孩子,瞬间感觉压力山大。巨大压力之下的父亲竟然选择了逃避,蜗牛般躲在家里不肯出门找事做。而此时的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独自撑起了家里的一切。这段时间,家里家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为了还债还得省吃俭用,但母亲毫无怨言。

就这样,父亲失业在家,整整呆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即使再辛苦,日子过得再艰难,母亲也没有埋怨过父亲,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建大房子的想法。

三年后,父亲终于想明白了,外出打拼几年,终于挣钱回来把房子盖好了。建房子的时候,父亲还特意找来石匠刻了一副对联,对联里面包含了父亲和母亲的名字,也饱含了父亲对于母亲埋在心底里的爱。

后来,父亲中风了,基本成了废人。家里家外仅靠母亲一人操持,还要供养上大学的儿子。母亲捡菜叶、做苦工,生活非常拮据。即便如此,母亲仍然放不下建大房子的执着。即使生活再苦,母亲心中始终有这个心愿,这可能就是梦想的力量吧,支撑着母亲为这个目标努力,从不妥协,即使再苦再累。

直到有一天,政府通知他们,房子可能面临拆迁。可是,母亲仍然固执己见,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要把房子建到四层楼高。大家都不能理解母亲的想法,包括她自己的孩子。于是孩子就问母亲:“你为什么那么要面子,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 母亲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挣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

初读《母亲的房子》时,我也不能理解母亲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要建大房子,即使生活过得非常艰难,仍然不肯放弃。男人中风后,自己独自撑起一个家。除了料理收入微薄的加油站,还得照顾中风的老公,以及上大学的儿子。80多斤的瘦弱身体,常因搬不动油桶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想,那一刻,她的心里是委屈的。

为了建大房子而辛苦操劳,四处借债;为了省钱建房而省吃俭用,甚至晚上去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菜叶。

这样做,不但自己委屈,也委屈了孩子。这是为什么呢?

母亲的这种执念任何人都不能理解,直到四层房子终于建成,母亲对儿子说:“你介意房子的地基用你父亲的名字吗?”

这一刻,作者才真正理解了母亲为何执意要建成这座房子。母亲认为这个家是父亲发起的,不管父亲如何,她都希望这个家是完整的,这是母亲对父亲埋在心里的说不出来的爱,也是母亲从来没表达过的,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而我,也明白了母亲对父亲那份放在心间的没能说出来的爱。母亲认为,建大房子是父亲对她的爱的承诺,大房子也代表着父亲的尊严。父亲现在不能动了,她要完成父亲的心愿,甚至要让自己的房子比别人的高一层,这样周围的人就不会小看父亲。母亲认为,有了房子的家才是完整的家。而有了这座大房子,她和父亲的爱就完美了。

正如母亲所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挣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

读到此时,我被深深感动了。感动于,那个时代,那么淳朴的爱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