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读中创造生命的美好

共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从中可以习得知识,还可以看见生命的成长。共读和美好相伴,共创生命的奇迹。

第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读书也一样,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才能让孩子静下心去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我就十分在意阅读环境的创造。我的家里最多的就是书,除了书架上的书,在我家的沙发上、桌子上、床头边,都可以看到书的影子。只要闲暇时刻,随手就可以拿到书可以翻着看。这样在无形中就会影响孩子,书是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而不是翻看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为了让孩子的注意力停留在书上,而不被其他事情干扰,我和孩子读书的时候,就会关掉电视,也不允许家里人看手机,发出其他声音,所以,读书的时间家里是没有其他的噪音存在的,在安静的环境中,孩子就可以沉浸在书中的故事,自然也就能陶醉其中。

第二,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选择书籍的时候, 我会尊重他的兴趣爱好,按照他的喜好去选择读什么。只有让孩子喜欢上了阅读,才会养成他一辈子的阅读兴趣。在我和孩子刚开始共读的时候,孩子不会选择书籍,我给他推荐什么书,他就读什么书。但是都很被动,如果我不提示,他不会主动去阅读。后来发现他喜欢看漫画书和探索解谜之类的书,比如《恐龙大世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地球未解之谜》等,我就以此为切入点,按照他的要求购买此类书籍,读着读着他就会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对他来说就不会成为一件抗拒的事情。可能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阅读漫画书、图画书没有意义,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会选择文学名著等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等。这样我觉得会适得其反,由于孩子阅读没兴趣,加上书籍如果有难度,对孩子来说,不但不会培养阅读兴趣,反而会使孩子觉得阅读并不有趣,而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记得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说的:“他出版图画书不是为了教育孩子,图画书不是教材,而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灵自由成长。”的确,阅读本该是件美好的事情,不应该被功利目的所左右,否则,阅读永远不会自然发生。

第三,在互动中彼此赋能。和孩子一起阅读,让我也才走进了童书的世界,充分感受到了童书中的温暖和智慧。说起童书,除了上小学时候读过的几本外,就再也没有认真读过一本童书。直到当了父亲,为了给孩子读书,才又拾起童书,重新燃起了我读童书的兴趣之火,经常也沉浸在其中,仿佛自己就是没长大的孩子。每次我和孩子在共读一篇故事后,都会和孩子进行交流,并且换角色分享心得,还可以进行提问。当然答案是开放式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孩子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都会鼓励并且肯定说的好的地方。比如在阅读《心爱的名字》后,我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孩子进行补充:

1,如果你是那只熊,请设计一个你心中的心爱的名字。

熊还会说 ,因为他喜欢 ,他总是喜欢 。

2,如果说出自己喜欢的三个词,你想说什么了?

我会说 ,因为我喜欢 ,我总是喜欢 。

我会说 ,因为我喜欢 , 。

我还会说 ,因为我喜欢 , 。

共读了《米先生的小路》后,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米先生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分别是怎样的路?

2,如果是你,你会选择那条路去学校?

3,长满杂草的泥土路,真的不值得走吗?

有时候,孩子的答案会给我带来惊喜,让我看到了自己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跟着孩子独特的视角,也带着我走进了孩子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第四,用书中的故事建立亲密的关系。和孩子相处,只有和孩子同频共振,才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有共同语言,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就像朱永新老师说的:“只有共同的阅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密码。”有一次我和儿子阅读了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书中把每个人具有的情绪以颜色为代表,比如黄色代表快乐,蓝色代表伤心,红色代表生气,黑色代表害怕,绿色代表平静。有一次,儿子不好好吃饭,一直盯着电视看,我想告诉他我对此很生气,就对他说:“你再不好好吃饭,我的红色小怪兽就出来了。”听了我的话,他笑了笑,马上抬起碗吃了起来。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以绘本中的情绪小怪兽来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这样的共同语言,似乎就是我和孩子交流的共同密码,彼此没有距离和隔阂,关系自然就会亲密很多。

第五,在孩子心里种下阅读的种子。阅读是精神成长的最好养料,孩子的成长不能没有阅读,在阅读中孩子的心灵才会被滋养,孩子的品格才会被塑造。在孩子上了小学后,我越发觉得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了,阅读不仅仅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可以在孩子的心中种一颗阅读的种子,随着孩子的成长,种子也会生根发芽,指引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在家庭生活中,阅读一定是不能不重视的活动。只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共读中创造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