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人的不是失业,而是一份需要996的工作

一个人要想成才,并非易事,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阅人无数。但是要想让一个人以最快的速度变蠢,那么给他一份996的工作就够了。

996的工作形态在当前时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普遍”并不等于“正常”。就像印度时有发生的女性侵犯事件一样,尽管是常态,但不能默许,更不能让受害者从比她更惨者身上去建立心理平衡。但对于996上班族而言似乎大都在一种心里低烧的状态下穿梭于各种狭小的生存空间里,用腹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能强奸我的生命,但你能强奸我的身体吗?能吗?哼!

为了生存,对于上班族而言这样的现状显然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用跳槽来表示反抗也像是将一双没有洗过的袜子换个脚穿一样,臭味依旧如影随形。在任何生存环境里,人们的生存资源都是在一种置换中得以满足。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唯一能拿得出的资源只有三样东西“技能、时间和体能”,而能够实现价值复利增长的只有技能,时间和体能却是在持续的衰减。可996模式的背后,很明显企业着重的发力点是对一个人最不能实现价值裂变的资源索取,同时也说明了企业对于996工作者的价值判定,你就是一个螺丝钉,没人指望你发热有发光。但对于“螺丝钉”而言,是不是感觉你的时间和身体都被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给掏空了呢?其实掏空的还有你的大脑和有可能会实现的独立人格。

996的工作是可耻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别无选择。

可我们是否思考过996的终点会是怎样的,有人说是ICU,也有人说是为了诗和远方,因为诗和远方的路费太TM贵了,所以老子是卧薪尝胆,996只是通往幸福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段落。其实不尽然,ICU的费用你卖命挣得那点估计不够,就算能从ICU里出来,还接着来吗?而且“苟且”不是大粪,“诗和远方”也不是庄稼,所以根本换不来五谷丰登的结局,唯一可见的换来的是脑壳的秃顶和脑仁的愚钝。

如果我们退一步来看的话,会发现996模式并不是个新的产物,而是从工厂产业模式向公司办公模式的一种迁移。当年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屡次发生,就是因为长期挤压工人的生产资本(12小时工作制两班倒)最终导致工人精神崩溃而轻生。而当中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之后,工厂纷纷选择了迁移,国内的小厂大面积倒闭。

我们会发现二者的状况何其相似,流水线作业,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单一、重复。你知道这种换来的结果是什么吗?一份工作换来的不仅仅是一份微薄的收入,同时也给每一个工作者附赠一个思维保姆。此前人们常说“八小时内求生存,八小时外谋发展。”但是在996的工作模式下,已经基本不允许人们去进行智力上的充值,尽管在当前有很多知识付费的渠道可供工作者们进行自我提高,但是试想一下学习的时间可以像乳沟一样挤挤,但996后的你可能连做爱的精力都会丧失,更别提去深度的思考和专注的学习。

于是996工作模式成功打造了一种假象,有吃有喝有工作,有技能的提升,还有精神寄托。但是“有吃有喝”其实是一种拿人肉换吃猪肉,“有工作”只是用来藏身的形式,“技能提升”更是一种幌子,比如流水线上你日复一日的将拧螺母练得炉火纯青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价值提升,而“精神寄托”其实则是用假装努力来掩饰这一模式给你带来的内心焦虑。这就是996模式给你附赠的思维保姆,我们一不小心把最有自由度的大脑,莫名的放在了别人的保险箱里。

出路在哪里?工厂工人成了996白领的后事之师。首先当年的那帮工人没有因为努力的流水线工作改变了命运,更没有人从中学到了可以带得走的技能(因为你的技能无法支持你独立作业,更无法直接为社会大众提供价值服务),同时在人老体弱之后纷纷归巢另谋出路。现在的996白领的前路也将几乎如此,有人在网上留言说40岁后的程序员送外卖都丧失了竞争力。其实996模式本来就是一种“贫穷陷阱”。

那么为什么996模式也迁移到了所谓的“智力劳动者”身上了呢?个人觉得有几点原因:

首先肯定是互联网功劳。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互模式,而在这一模式下制造出了各种供需关系。人们的交互的确便捷了,需求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出,并被得到满足。有人做过统计,我们每一个人在网上提出一项需求,背后至少需要十几个人为我们提供服务。所以办公室的996最初是发生在互联网公司,然后因为业务供应需求也改变了互联网公司服务企业的工作节奏。但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互联网除了改变人们的交互模式之外,还有其他贡献吗?笔者以为,除了信息交互的便捷没有其他任何改变,繁华喧闹的背后只是信息互动给人们制造了过多的欲望,而社会生产力方面的提升基本微乎其微。比如生产一本书所需要的材料、人工、工时根本没有因为互联网有所改变,产品运输所需的人工、汽车性能、运输的时长也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什么呢?信息的流通速度,换来的是消费者的需求提速,我要的现在就要。因此在供需关系中制造了一种不平衡,那么信息的爆发式传达其本质就是一种欲望的传达,在生产力没有实现质变的情况下,就只能延长生产时间来完成生产任务,来满足消费需求。那么996就来了。

其次是因为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乏力。互联网的红利期已过,已经不争的事实。我们有没有发现,在当前的市场中,其实是“企业有痛点,消费者没有”。从马云提出的所谓“新零售”概念就可以看出这一问题,互联网企业的增长红利期已经过去,为了保持增长,互联网企业发现还有80%的消费潜力在线下(2017年如火如荼的电商也是占到全国零售总额的17%)于是希望再度开掘市场,于是新零售来了,但是我们发现新零售基本上已经是互联网企业意淫出的一个夭折的婴儿,因为消费者根本不在乎,也不需要,有就了解了解,没有根本不影响生活。那么这和实行996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因为上班是一种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就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企业挣钱难了,自然就要降低成本,而互联网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所以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就是最好的办法,在互联网公司老年迟暮的情况下,推行996就成了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去年互联网公司出现大量裁人潮就足以说明问题。

其三、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需要。经济发展放缓,企业家门都不好过,为了生存,纷纷加入了996践行者的大潮。为的就是提升企业竞争力,而企业最有利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除了资源垄断之外,最牛的就是成本优势,所以别的企业996了,那么自然就比我们有竞争力,怎么办?我们也压榨一下员工不就成了,所以企业间就这么变相的通过“价格战”来赢得生存空间。但谁都知道价格战是最蠢的商业竞争模式,但是这种蠢最终却是由企业转化到了员工的头上。

对于上班族来说也要提高竞争力,而最有效办法就是提高生产力,而不是用996的方式,我们也要时刻知道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市场行为,从而思考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但是企业却用996的方式让所有的“智力劳动者”变得愚蠢,从而丧失竞争力,在一种“贫穷陷阱”中苟且。

作为80、90后的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幸福,尽管努力并不等于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范伟在一部电影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着一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那你就比我幸福。

可是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蹲在坑上的人可能未必幸福,因为可能996的工作模式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给大家喂包子,巴豆馅儿的。

所以亲爱的996同志们,或许我们现在需要在加班的椅子上坐直了身子,放松一下腰子,重启一下你的电脑,然后对自己的穷忙say no,对所有让我们变愚蠢的形式say no。

你可能感兴趣的:(毁掉一个人的不是失业,而是一份需要996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