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学困生的我,如今想好好带娃学习

记录育子心得已近一载,没有煽情的文字,只有流水帐式平和的叙述。写了三十几万字,亲情少,激娃多,似乎自己是个没血没肉的记录者。我很想说,家中有个上学娃,我们家除了亲子之乐,还有一大部分是学习的啊!

我这里的学习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科学习,一个是钢琴学习。我总跟娃讲,你目前的生活中除了要快乐,还有两件大事,是必干,而且要干好的事。

娃在这学科和学琴两件事上找平衡,没有多喜人的成果,但很努力。

她的努力,有三分之二是我督促出来的努力。

可能有人说了:不是孩子自律来的努力,靠家长推着、扯着,算什么真努力?

没错,这算什么真努力?

如果娃已经14岁了,正好读初二,我还推着、扯着朝前跑,这个时候对我指指点点,我也不觉有愧。

如果娃16岁了呢?那时读高二了,不用别人指点我,我早就早已退出陪跑的赛道,不扯、不推。

对,我就是陪跑的那个人。

想当年,我是参加跑步比赛的人。我的父母不懂教育,加之夫妻关系不和睦,在我最键的少年时期,我偏离了正确的跑道。尽管如此,我也过了普高中最好的那个高中的分数线。回想初三那一年,用句俗套的话:往事历历在目。我很想不“在目”的,不愿意回忆,多么脆弱的少女时代!

中考全凭主科分数吊着,小四门一塌糊涂,记得生物只考了79分。

我喜欢的地理成绩也不理想。

没有人督促我,更没有人给我力量。

人到中年,每每想起从前的自己就懊悔,当年的自己情绪怎么就调整不了,怎么就没有认真思考一下未来。

后面的日子仿佛就是混过来,成了学困生。

学困生这三个字真是一个令人难受的标签。

那时的自己,心理压力大、生活拮据,没有想改变自己的意识更不要提决心。如果那时我早早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也许就会有另一个结局。

人生哪有如果。

直到我有了娃,直到她读书,直到我警醒我要为她做些除了爱和物质以外的什么和什么。

我不想她成为学困生。

我不会让她和我一样家庭不和睦,也不会让她因为生活拮据分心,更不会在她训练赛跑的时候孤单单一个人。

我就成了“陪读”妈妈。

我把能放下的机会都放下,我的心里装下爱,我的脑子里只留下娃的学习。

为了让她能学会、学好,我的脑子里又开始尽量装下各种她用得上的知识。随着她越来越大,我能装的东西越来越有限,但我仍然不放弃。不求比她好,只想让她知道,在学习的路上,不是她一个人跑,妈妈就在身后。

可惜,我也老了,储存知识的大脑空间好像只有一条缝那么窄,我便开始担忧:陪跑难道也没资格了吗?

冷静思考,顿悟:谁说陪读就必须亲自会教?

不会教,可以请教老师,我可以学方法,我将学来的学习方法教给她,难道不香吗?

于是,我又成了学习方法的学习者。这一学,更懊悔,当初自己怎么不去跟老师、学霸请教、模仿好的学习方法呢?学习,不就是向优秀者看齐;学习,不就是模仿吗?

从娃四年级开始,我给她灌输一些好的方法,一些是我看书、看微博、看绿号学来的;一些是我带娃学习时总结发现的,毕竟有些方法不如实际经验得来的总结更有用。

有时,在一些学科知识上例如数学、英语等一些更便捷、易懂的方法,我也会引导一下她。

督促和引导孩子按照正确、合适的方法学习,成果是喜人的,过程更是高效的。

当年学困生的我,如今想好好带娃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是很优越的娃,用方法加上努力,成绩也不会很差。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年学困生的我,如今想好好带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