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高层次视野

"你对当前的事务既能超脱其外,又能全力投身其中。 这是高超的执行风格:整合各种要素,思考,决策,处理。 而且因为结果、愿景和标准都已经内化,决策和执行过程都很睿智。 事前事后你都无须担心。干净利落,准确麻利,没有任何后遗症。水面不会留下任何涟漪。”那个蒙面人究竟是谁? 人生的事务包括众多不同方面。如果有谁只考虑一个方面,而不综合其他方面,那他就是个梦想者,难以掌控世间种种事务。

--詹姆斯·菲尼莫尔·库珀(James Fenimore Cooper)"

“他接纳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并进行了捕捉、明确意义和组织整理。在具体范围内,他对自己为什么做某件事进行了成熟的思考,他在用稳扎稳打的具体目标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愿景。他构建了身边的环境结构,使重要内容无一疏漏,得以正常维持,项目交由可靠的专人负责,当前的行动明确以后,再转交给正确的执行者。他明确了个人行动并使之条理化,使每项职责都得以明确,达到可操作的水平,而且与整个体系相吻合。”

——戴维·艾伦(GTD概念提出者)

多数情况下,我们做事情的判断标准会基于我们的视野。每个人的视野范围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按照层次划分,每个人都可以从高到低来划分自己的视野,一旦你这样做,就能够更加灵活、清晰掌控自己的决策的内在动机及追求的目标。

有以下几个自下而上的层面以供参考~

1、当下的事情是什么?

需要打的电话、回复的邮件、浏览的网站、回复朋友信息。

2、当下项目是?

细小行动的进一步划分和汇总。比如,需要回复老板和朋友的邮件就有几十封,那么可以确立一个“和老板确定工作下一步进度” “和朋友叙旧”的项目;英语堆积了许多笔记没有做,就可以确立“英语笔记汇总和存档”的项目。

3、项目涉及具体信息

项目的基本信息:以回复老板邮件为例:项目的具体内容肯定都是围绕工作的所有有关信息,比如,“老板发来的各类项目有关附件,项目的基本资料,以及我后续对项目信息的汇总”等,这些都需要汇总到项目的行动方案中做参考,便于后续做决策,保证了项目有据可循,同时不必为忘记一些什么苦苦思索。

项目的额外信息:比如,“我对于项目的评价预估,对自己的期望,我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我学到哪些东西?目前为止,我最大的收获是?”等各类问题,看似与项目无关,但是自我引导和沟通,印证了项目带给你其它各类改变,可以让你始终清楚项目基本信息以外的情况。

4、目标  

从基本事务,到掌握项目进度和关键进程,那么我最终想要获取什么结果?完成“个人管理培训教程”的项目,我是为了用知识技能变现,为了让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为了完成我一部分职业理想等。这些我想达成的结果,就是我的目标。

5、愿景  

目标可以很多,但是不同目标的层次都是不同的。比如,我的目标是和同事就观点达成一、,和上级正面沟通但是要保持地位差异,保持尊重、作为项目负责人我可以心平气和的沟通,尊重他人建议;这些可以统一划分到一个层次里——“在工作中保持态度”。这就形成了你的愿景。

愿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宏图大展,野心,比如曹操的“乱世造英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其实体现的都是一种“当统治者,扫平战乱”的愿景。同时,也可以是一件短期目标,比如,近三个月之内我要自己自足的同时,攒够一万元作为今年储备资金。其它比如,人际关系的稳定,身体健康,个人财务有序透明,有担当的父母等都是愿景。

愿景不会包含具体的目标和规划,它是抽象但理性的,十分简单就可以描述的。

愿景可以是你当下投身的领域,也可以是你期待投入的领域,甚至是你的憧憬。通过规划梳理,我们可以确切的知晓当下哪些是正在努力实现的,哪些还未付诸努力,哪些甚至只是简单的憧憬。由此,我们逐渐开始明晰当下的行动,至少我们做事的前提都是我们想去做,然后自然去做,而梳理并分析愿景的行为就是透过理性来改变你的想法,从而调控你的行为。如果你每天都不愿去回顾过往的过失,错失的机会,那你就不会感到痛心并调整行为,而确立愿景的背后就是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你会告诉自己接下来我该如何改进,我想获取什么,最终简单概括即可。

还记得上述的“当下事情、当下项目、项目涉及信息、目标”吗,将它们综合分析后,你自然知道自己的愿景。

对待企业的愿景:我们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工具,来帮助人们在战略层面和战术层面集中精力,保证不遗漏任何一件需要处理的事情; 另外,我们需要形成思维习惯,创建工作环境,来保证那些最关切、最投入的人们不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垮掉。我们需要积极有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规范,吸引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并使他们留在我们的组织里 我们需要能改善清晰度、控制权和创造力的个人和家庭惯例,以惠及我们所爱的人更重要的是惠及我们自身。

——David Allen(GTD提出者)

6、原则  

原则是结合不同愿景的特性,体现的某种规律,共性。它有些哲学的意境,没有绝对的行事准则,而且原则之间一般没有紧密的联系。一句话,可能就包含许多层含义,但是它完全针对个人,同时结合个人阅历会有提示作用。但是于他人而言,无感,甚至是废话。

比如,“当你悠哉自在时,很难想到饥肠辘辘的自己需要提前准备什么,以减少这种意外情况的再次发生。”在别人理解看来,无非就是未雨绸缪的意识而已,并没有啥用,在你自己理解,你就会想到自身因为每次早上匆忙上班而忽略了早餐;下班因为劳累没有为第二天做一些简单准备;放松时总是过度,忽略了某些重要的事而付出代价等。

常见的,从小到大家人的教诲,大部分我们都是当作了耳旁风,因为我们会屈于家长的威严,而不是个人亲身经历过,或者自己有过相关感悟。比如,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身边人当场出车祸,你可能还对在马路嬉戏满不在乎,而父母很早就会告诉你走路要注意安全;父母的一句“走路注意安全”,其实在他们看来饱含了经历,这就是他们对于走路确立的原则——时刻保持警醒。但对于他人来说就是说教、关心、提醒,这句简单的原则所能体现的对他人的价值是十分有限的。由此,我们能看出原则的背后是个人经历的积累,于自己,它能传递许多情感、经验教训,十分有价值。但是于他人,它多数是一句废话。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些经常把个人各类原则挂在嘴边向他人宣扬的人,这样做多半是费力不讨好。所以,我们更喜欢回讲故事的人,去听别人的经历,自己有所感悟远比一句生硬的话要亲切。

原则很简单,因此逐字逐句理解会显得略微片面,要知道它更多是参考作用,根据个人经历来联想自身的经验教训,它绝不是一个绝对的法则。

由此,上一句话就可以是我关乎“确立原则的态度”的原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4.1-高层次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