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漂亮又能干,不仅本职工作完成得出色漂亮,遇到婆家娘家大小事也是她出面张罗,刚上初一的和刚上小学的两个儿子也都是她和老公自己独立抚养,几乎没有让双方的老人帮什么忙。她的聪明能干和责任心,赢得了家里人一致的尊重,家里一切都唯她马首是瞻。
但是她有一个烦恼,刚上初一的大儿子在学校住校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事实上大儿子是一个非常听话乖巧的孩子,每逢寒暑假都是这个哥哥带着弟弟独自在家里,妈妈通过监控跟孩子对话,安排他们的生活。
而且大儿子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相当优异,现在一个顶级的私立学校上学。
大儿子小时候是一个很好的服从者,能够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特别是脱离了母亲的监管,进入学校住校以后,呈现出种种的问题:该他值日的时候有同学主动跟他说,我来帮你,你可以先走了,他就毫不犹豫的就走掉。他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作业、去改错题,但是缺乏小学阶段母亲一对一督促,作业质量慢慢的下降。随着成绩的下滑,这个孩子显得更茫然,手足无措,因为担心被责骂,他拒绝去跟老师沟通。很小的事情,比如杯子掉了、鞋坏了,就会让这个孩子长时间的陷入情绪里面,久久走不出来。在平时的练习或者考试中出现大量简单题计算错误。
在小学阶段,孩子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他只需要按照母亲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做就好,而且收效甚好。但是离开了母亲以后,没有人告诉他确切地该怎么做。而且也失去了在小学阶段立刻就能够从母亲那个地方得来的及时反馈。就像一个一直借助行走器械走路的人,突然行走器械被拿走了,他不知道该怎么走路,是迈左脚还是迈右脚,走的对还是不对?
母爱是为了分离。母亲的责任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允许孩子去犯错误,从错误中不断的反思,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母亲当然可以替孩子扫平他成长路上的障碍,但是他不会一辈子拴在我们的裤腰带上,不会一辈子跟着我们。父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代表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今年9岁,当他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眼睛的余光一直尾随着妈妈。当他写作业刚开始写几笔,妈妈立刻指出书写中的错误。母子俩互相给反馈,非常的频繁,三五分钟一次。
当这个孩子到学校上学以后,一个班上几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给到一个孩子那么多那么频繁的反馈。这个对孩子来说是极不适应的,他就要不断地制造机会让老师注意到自己,但是在老师看来,他就显得不是那么的遵守课堂纪律,显得那么的标新立异、不合时宜。招致来老师的厌烦。
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让这个孩子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没有人告诉他应该马上完成作业,应该记笔记,应该思考。即便是有人告诉他,也没有人及时的督促他去完成。大段大段的时间孩子就在等待反馈和等待命令中度过。成了〝空心”的孩子,成了问题的孩子。
为什么父母要迫不及待的帮孩子去解决问题呢?
一是因为比起耐心的等待孩子犯错,和孩子一起探讨,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直接要求孩子怎么做是一件非常迅捷和省力的事情。
二是父母眼中看不到孩子,只会看见呈现在孩子面前的问题,自动的带入孩子的角色去解决问题。
三是父母的认知的问题。被眼前的问题所局限,被孩子的成绩行为习惯所困扰。而忘了我们培养孩子就是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忘了初心。
四是父母安全感不足,他们通过自己帮孩子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去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而忘记了帮助孩子去找到孩子的价值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