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兔死狗烹,商鞅的结局——跟我一起读资治通鉴15

公元前340年,辛巳年,显王二十九年。

魏国经过上一年的大战,元气大伤。而他的对手也在蠢蠢欲动。

卫鞅(商鞅,公孙鞅)对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就像一个人有心脏肚腹的病患,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吞并魏国。并且卫鞅给出了依据,魏国在险恶山岭的西面,建都安邑,跟我们秦国以黄河为界,独占崤山东面的地利。魏国强盛时就向西侵占我秦国土地。国力弱时就向东收缩土地。现在我们秦国因为国君您的贤圣领导,国力强盛,而去年魏国被齐国打败,各诸侯国都背弃了与魏国的盟约。现在正是攻打魏国的好时机。魏国打不过我们,一定向东迁徙收缩势力,然后我秦国就可以凭借黄河,崤山的地利,向东施展无力制服各诸侯国,这是帝王兴建功业的大事。

时机,很重要。秦孝公做了明智的选择。他听从卫鞅的建议,派他带兵攻打魏国。魏国派了国中的公子做将军来抵御秦国。魏惠王当初对卫鞅的轻视,给自己的国家买下了定时炸弹,现在卫鞅带着它回来了。

两军对垒,卫鞅派兵给魏国公子送了一封信,信上说,“我最初跟公子您相交很好,但是现在我们却成为了两个对立的主帅。可是我不忍心我们相互攻击。现在能不能请您跟我面见会盟,我们一起欢乐饮宴,然后各自罢兵,让我们秦国和魏国的子民得到安定和平。”言辞恳切,情深意切,魏国公子实在是太过君子,信以为真,就这么去了。会盟完毕,公子饮宴,而卫鞅早就埋伏好士兵,突袭俘虏了它。并且大举进攻魏国军队,魏军大败。

战场上兵戎相见,莫念当年情。何况卫鞅当年只是在魏国当过一个小主管的人,也不见魏国,或这名公子对他有什么大恩。因为什么,魏国公子竟然如此轻信他,造成这种恶果。“蒋干盗书”,两人相互利用,也没有念过什么当年情。现代同学聚会,给坑掉的依然不在少数。情义这种东西,对于奸诈的人来说,也只是一种手段工具罢了。不经思考,不经考察,千万别轻信。

魏惠王老了,不想当年骄狂,他感到很惊恐。派出使者割地赔款,进献河西土地给秦国,求讲和。并且将国都从安邑迁往大梁。魏国再也不是那个当年“壮哉,山河之固”的魏国了。魏惠王此时才感到悔恨,“我后悔当初没听公叔痤的话”。后悔莫及,世界上的事,往往是发生过才能知道。然而,追不回来了。

经此一战,魏国大衰,秦国将商於十五个城邑封赏给卫鞅。赐号商君。从此后世对他的称呼就都是商鞅了。

齐国,赵国攻打魏国。

楚宣王薨逝,他的儿子熊商即位做了楚威王。

公元前338年,癸未年,显王三十一年。

秦孝公薨逝,他的儿子就是当年被商鞅处罚过的太子即位,后世尊称他秦惠文王。当年的太傅公孙虔的门人弟子出面控告商鞅说他谋反。秦王派兵捉拿。百里秦川,无有归处,商鞅居然逃去魏国。商鞅自然是慌不择处,没脸没皮,可是魏国人也并不明智,倘若拿下这个人为自己服务,二三十年后未必不能跟秦国一战,报仇雪耻。忍辱负重,说得简单,做起来太难,超出一般人的常情,只有一般人能做到。魏惠王不是勾践。他只是一个普通正常的人,他没有接纳商鞅。

无奈之下,商鞅又回到秦国。商鞅只好与他的手下回到自己的封地商於。他集合手下,向北攻打郑国。秦国人攻打商鞅,杀了他,而且对他用了车裂刑罚,五马分尸的死法。全家都被秦国人杀死。

当初,商鞅在秦国任国相,施行法律严格残酷。曾经,他在渭水边处决犯人,流下的鲜血染红了渭水。在秦国当国相十年,得到的大多是人们的怨恨。有人曾劝过他,赵良见商君,商鞅问他,“您看我治理秦国和五大夫百里奚比谁更贤能?”赵良说,“千人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直言不讳,我请求您允许我直言相告,而您不加怪罪,可以吗?商鞅说,“诺”。

得到商鞅的许可,赵良才敢说出心里想法。他说,“五大夫,他从前是荆楚的下等人,秦穆公把他从一个万人之下的养牛人提拔到万人之上的卿大夫,秦国人不敢仰望。他在秦国做国相六七年,秦国向东伐郑,三次为晋国扶立国君。一次拯救楚国灾难。在为相期间,他“劳不坐乘,暑不张盖”,在秦国视察民情,从来没有车马随从,炎热的夏天也不撑起伞盖,不带兵士随从骚扰民众。五大夫去世时,秦国的男女老少都伤心流泪,儿童都不唱歌玩乐,舂米的人也不再唱舂杵的调子。现在,您被引荐是通过结交孝公宠幸的心腹景监,您从政又过于严苛,凌辱践踏贵族,残杀百姓。公子虔因为遭刑,八年间闭门不出。您又杀死祝欢,对公孙贾施行刺面的刑罚。诗经中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这些事情,都不是得人心的事。您每次出行,车后面必定载满装甲,大批孔武有力的士兵在身边护卫,执矛挥戟的武士在车旁奔驰,少一样您都不出行。《书》中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这些事都不算以德服人。现在您就像朝露易逝一样危险,却还在贪恋商於的富庶收入,在秦国专权,百姓的怨恨越积越多。一旦支持您的秦孝公薨逝,您在秦国将无立足之地。

赵良可以说看的极为明白,可是利欲熏心贪恋权势的商鞅是看不到这些的。他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才过了五个月就大难临头。

商鞅的结局,是注定的。他对秦国有贡献,但是居功自傲,不知收敛,得罪未来的国君,树立敌人无数,而且不知恩义,在战场诈俘魏国公子,害得魏国割地,碰到灾难转头又向魏国求救。归根结底,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然而秦国终究获利,短短十年,国力就增长无数。虽然秦国对有功于自己的商鞅处理的如此干脆,不留一丝情意,但却没有废掉他的制度,之后仍然继续沿用商鞅制定的制度刑法。秦国在狼奔豕突中突围,统一六国,也是商鞅打下的根基。然而刑罚太过,民怨沸腾,秦国统一但不长久,根由也是在此。茫茫天道,各有报应,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兔死狗烹,商鞅的结局——跟我一起读资治通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