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一会儿:“延迟三天效应”缓解负性情绪,促进理性回归!

延迟满足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既然是技能就可以习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工作生活中使用。

记得初中时经历一次丢书事件。

当时去隔壁班级同学那里借了一本辅导书,过了一天找不到了,问了周围同学都说没有看,又问了书主人也没有拿回去。

这真是奇怪的事情,当时很着急,“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是最朴素的认知,现在可好,把人家书本给弄丢了。那时候没有专业书店,也没有现在的网购,甚至辅导资料很少,这是很宝贵的书籍,可以说丢了就损失太大了。

着急了一天时间,四处打探,甚至在班上集体询问,最后也是没辙。到了晚自习,终于平静下来,想只能等待几天,看看有无奇迹出现,最糟糕的情形考虑如何赔偿呗。

就这样不再焦虑,心无二事般,又过了一天,事情柳暗花明,班里有同学告诉我,隔壁班一个学生从我书桌上拿走这本书,中午时候没遇到我忘记告诉了,现在已经还给原书主人了。

我赶紧跑过去核实,的确如此。此事让我第一次清晰意识到,凡事皆有解决办法,着急焦虑是无用的,只会搞砸事情。

用老祖宗的话说,这就是“尽人事,听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如此而已。

这件丢书的事情持续大约三天时间,这就是神奇的“延迟三天效应”在生活中使用,缓解负性情绪,促进理性回归。

再比如,昨天接到一个调研报告的征求专家意见通知,当时看完就觉得可以直接回复,又看了通知上时间要求,从发出日期到截止正好是三天时间,也就是说三天内回复就可以。

这里,安排三天时间显然很有趣,比如我可能正好没事,看完就可以回复建议,还有人呢正在忙碌,需要安排时间阅读,还有就是查询资料数据需要时间。这样算来,今天收到,明天查询,后天回复,时间较为充足,留出余地。

事实上,我第二天又核实新资料,花费时间获得有关数据资料,整理后给了回复,这个过程就需要时间。

我把这类主动允许延迟完成的活动称为“延迟三天效应”,也是之前给出的“情绪稳定”心理学操作性定义,有了这个认识模式,利于稳定我们遇到意外事情的负性感受。

生活中有人嘲笑别人遇事只会说“考虑考虑”,上级主管习惯说“研究研究”,还有人爱说“商量商量”,其实换个角度这就是“延迟三天效应”使用。也许,经过人家这个延迟,你会觉得此事已经无关紧要,也就降低对别人期待。

再举个例子,股市股票每天都在波动,也许卖出后感觉不妥卖飞了,有了懊悔之意,不过有了这个“延迟三天效应”,你会发现一天结果不重要,要看之后三天价格走势,卖出过程正确就好,结果不是人力可控制。

“延迟三天效应”让我们不在意一时得失,给出容错修正机会,也给了事情调整时间,本质就是让我们意识到“唯一不变就是变化”,三天时间足以调整心态,更好应对遇到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子弹飞一会儿:“延迟三天效应”缓解负性情绪,促进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