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自己的防御机制

图片发自App

所谓自我防御机制,是将不愉快情感的某个或某些组成部分,如想法、感觉或两者一起移除到意识之外的一种心理操作。

自我防御机制这一概念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莱克曼认为不愉快情感有三种:焦虑、抑郁和愤怒。

自我防御机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无意识水平进行的,因为具有自欺性质,是一种潜意识层的自卫;二是自我防御机制往往具有伪装或者歪曲事实的特点,其作用在于保护自我。

一般来说,自我防御机制是挫折发生时,人们采取的一种能够回避困难的心理手段。挫折感是每个人熟悉的感受,只要欲望和现实产生了矛盾,就会在心理上出现本能的应激反应,比如压抑、隔离,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但自我与防御机制又是一把双刃剑。

从“好”的角度看,自我防御机制是“护心术”,可以保护一个人的心灵不陷入崩溃。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内心的安宁。而从“坏”的角度看,自我防御机制就是自欺,也就是自我欺骗。

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所经的生活训练大部分都是为生存和安全感而做准备。因此,自我防御不但必要,而且可取。可是如果过度防御,人们就会无法开放自己,妨碍自我的健康成长。

换句话说,由于运用了自我防御机制,才免除或减轻了心理痛苦。但运用过分,把心防变成厚厚的心墙,就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痛苦。

通常,原始的防御机制是童年在原生家庭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如果一个人的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效果越差。保护自己可以说就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

例如,从小的经历是父母的关爱和抱持,那么原始的防御机制就比较弱,心态就会比较开放、平和,防御相对少一些,心理健康的程度就更高。反之亦然。

压抑是很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这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情感和行动,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里去。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把不快乐扩大化了。

自我防御机制的核心,是为了让我们活在关系中,保留关系中活力的自由流动,所以关系的容器大小,决定了自我的容器大小。

但我们可以通过觉知,不断地扩容,扩大自我的容器,扩大关系的容器,转化容器内的死能量,从二元对立逐渐走向合一。

图片发自App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对亲密的人,完全可以释放自己脆弱的一面,卸下或关闭自我防御机制,坦然表达真实的想法,把对方的好内摄到自己的心灵,从而促进亲密关系更加滋养自己与关系本身。

面对那些平时可以交流内心的挚友,也通过倾诉得到关爱和理解,不否认且承认痛苦,并化解内心的痛苦。

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是,一个人的自我防御机制总是在童年原生家庭中形成并固着的,它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不适用于长大后的环境。

所以,需要不断觉知并升级自己的防御机制。

从心理学角度说,遇到挫折时最能反映出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及背后的人格修养,它往往体现为升华。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因此,与分裂、否认和投射这最要命的自我防御三板斧相比,升华是更良性、更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自我防御。

除了上述把外部世界,尤其是挚友和亲密关系中的好,内摄于心灵外,升华的途径和方式还有几种。比如,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当一个场面出现僵局时,幽默的行为语言,常常能使困境或窘迫转化成为轻松和自然,使心理上获得宁和;有比如,当遇到挫折以后,将自己内心的痛苦通过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予以顺畅的表达。

图片发自App

防御机制无所不在,适应性的防御机制能够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侵扰,获得内在的平衡感。

人的心灵有保护层、痛苦层和真我三层。只有人穿透保护层和痛苦层,而抵达真我层时,一切防御就可以放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迭代自己的防御机制)